二、朱子的父亲对于朱子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524
颗粒名称: 二、朱子的父亲对于朱子的影响
分类号: B244.75
页数: 3
页码: 003-0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宋代思想家朱子的家庭背景和早年教育情况。朱子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他的父亲韦斋是儒家学者,曾担任过官职。朱子在家庭中接受了儒家式的教育,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表现出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注重读书和实践,关注实质和道德修养。朱子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为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家庭背景 早年教育 道德修养 思想发展

内容

朱子是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之中,他日后的发展有很多可以从庭训之中找到一些端倪。
  朱子的父亲名松,字乔年,号韦斋。本来世居(安徽)婺源,做过吏部员外郎,因为不附和秦桧的和议而外调,穷得父亲死了竟无法还乡。他曾做过南剑尤溪县尉。朱子是在高宗建炎四年庚戌韦斋馆于尤溪之郑氏时生的。韦斋曾经师事罗豫章,与李延平为同门友,听到“杨龟山所传伊洛之学独得古先圣贤不传之遗意。”于是自己格外奋发,痛刮浮华,以趋本实。每天读大学中庸之书,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他自己感觉到卞急害道,所以取古人佩韦之义,叫自己的斋为韦斋,有一种警戒的意思。
  大概朱子少时所受的是儒家式的教育。据陈荣捷先生的推测,他读的那些书可能是依据伊川学派的规格(注六)。看来韦斋只要有时间,就亲任教读之责。年谱谓朱子十一岁受学于家庭。文续集卷八跋韦斋书昆阳赋云:
  绍兴庚申,熹年十一岁。先君罢官行朝,来寓建阳。登高丘氏之居,暇日手书此赋以授熹。为说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慨然久之。
  文集卷七十五有论语要义目录序云:
  “熹年十三四时,受其(二程先生)论语说于先君,未通大义,而先君弃诸孤。”
  可见朱子的思想渊源二程,好文学、好治史,都有他父亲的影响。照他的回忆说:
  先人自少豪爽,出语惊人。逾冠中弟,更折节读书,慕为贾谊陆贽之学。久之,又从龟山杨氏门人问道授业,践修愈笃。绍兴初,以馆职郎曹,与修神宗正史,哲徽两朝实录,而于哲录用力为多。其辨明诬谤,刊正乖谬之功,具见褒诏。后以上疏诋讲和之失,忤秦相去国。补郡不起,奉祠以终。(注七)
  由此可见朱子通达时务,好贾陆之学,又精熟北宋一朝史事,其生平力排和议,都有家风熏陶作为背景。
  韦斋不只生时对朱子有相当影响,死后朱子受学于刘屏山刘草堂胡籍溪三家之门,也是禀受韦斋遗命。其后朱子正式拜师延平,无疑必与韦斋对于延平的极高评价有关。文集卷九十七延平先生李公行状有云:
  熹先君子亦从罗公问学,与先生为同门友,雅敬重焉。尝与沙县邓迪天启语及先生,邓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澈无瑕,非吾曹所及。先君子深以为知言。亟称道之。
  但韦斋基本上虽是儒家,却并不排斥二氏。文集卷八十四书先吏部与净悟书后有云:
  先君子少日喜与物外高人往还。
  韦斋的朋友中屏山好佛,籍溪也好佛老(注八)。则朱子提到自己出入释老,驰心空妙之域者十余年(注九),又绝非一完全偶然的现象。一直到后来受到延平的影响,这才在禅学与圣学之间划下一道鲜明的界线。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朱子虽然在十四岁少年丧父,但他父亲对他一生的影响却不在少,这是值得我们留意的一件事情。

知识出处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

出版者: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剖析了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朱熹的学思内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刘述先先生关于宋明儒学研究的成就及其学术思想观点。全书正文分为“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朱子哲学思想的完成”“朱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思想之现代意义”三部凡十章。部四章论述朱熹的家学师承、性格志趣、为学进路及其参悟中和与论辩仁说的学思经历,勾勒出朱熹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两章呈现朱熹的心性情三分架局的人性论及其理气二元不离不杂的形上学,厘定了朱熹哲学思想的完成形态。第三部四章梳理朱熹哲学思想自南宋以降与皇权政治、功利取向、陆王心学以及佛道诸家的摩荡,并基于现代观点评论了朱熹本体论、宇宙论、践履论、政治论的得失。附录七篇以专题形式对朱熹生平思想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