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一百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414
颗粒名称: 再说敬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4
页码: 28-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主敬”在朱子的哲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修养心性的核心,也是涵养德性、穷理致知的基础。通过“收敛”、“谨畏”、“惺惺”、“主一”、“整齐严肃”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朱子要求人们始终保持警觉、专一和严肃,这样才能达到学习与工作的目的。这一思想在现代心理学中也得到了证实。
关键词: 朱子语录 朱子哲学

内容

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进其知。(《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五《程氏遗书后序》)
  以敬为主宰,从而确立修身养性的根本,穷究物(事)理,从而增进自己的认知。
  主敬者,存心之要。而致知者,进学之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八《答徐元敏》)
  主敬,是修养心性的要点,而致知则是不断深入学习所收到的功效。
  朱子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朱子语类》卷一二)又说:“‘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同上)
  可见,“敬”在朱子的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命题,它是“第一义”的,它是“纲领”。
  那么,“敬”究竟是什么呢?
  当代人,其实很熟悉这个字,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所谓“敬业精神”。什么是“敬业精神”呢?人们的理解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当然不错,但以此来解释“敬业”却错了。《现代汉语词典》有“敬业”条,它的解释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辞海》有“敬业乐群”条,它的解释引用朱子的注解:“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显而易见,《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源自朱子。
  “敬”其实是中国哲学中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在先秦的许多典籍中都出现过“敬”字,《论语》中敬字竟达21处之多。总结这许多敬字的含义,无非“恭敬”、“敬慎”、“严肃”、“尊重”之类。直到北宋,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的思想,“敬”字的含义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把“敬”字提升为理学思想中的“第一要义”,并赋予它全新的内涵的是朱子。
  朱子认为“敬”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保持(主)这种“敬”的心理状态是人涵养身心的根本和基础,这是一种修养方法,但这一方法决定着人们涵养德性与穷理致知的可能与成败。他说:“盖欲应事先须穷理,而欲穷理,又须养得心地本原虚静明澈。”(《晦庵先生朱文公别集》卷三《(答)彭子寿》)所谓“心地本原虚静明澈”就是“敬”所要求达到的心理状态。所以他又说:“主敬之说,先贤之意盖以学者不知持守,身心散漫,无缘见得义理分明,故欲其先且习为端庄整肃,不至放肆怠堕,庶几心定而理明耳。”(《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九《答方子实》)这就是说,一个人要穷得事物之理,就必须使自己的内心安定集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用“主敬”的修养方法以保持心地的安定和清明,这就是“主敬以立其本”。所谓“本”,就是穷理主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所以他说:“敬则万理具在。”(《朱子语类》卷一二)“敬则德聚,不敬则都散了。”(《朱子语类》卷一二)
  既然主敬如此重要,那么“主敬”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
  陈来先生《宋明理学》把朱子的“主敬说”归纳为五条:
  一曰收敛,把身心收向内,不要使身心放纵散逸或四处走作,这也叫收拾精神。
  二曰谨畏,使内心常处于一种敬畏的状态。
  三曰惺惺,就是使内心总处于一种警觉、警省的状态。
  四曰主一,主一即专一,也就是纯一、无适。
  五曰整齐严肃。
  钱穆先生《朱子学提纲》则将其归纳为六条,六条中与陈来相重的有五条,余一条曰:“敬须随事检点。”
  如前所述,朱子的“主敬说”,其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学习、工作之前先保持一种正确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学习与工作的始终。他认为只有保持这样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行为主体所希望达到的学习或工作的目的。中国国家队前主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中国足球老是在下半时失球,其症结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早已被现代心理科学理论所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子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家,恐不为过。

知识出处

朱子一百句

《朱子一百句》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本书从朱熹的语录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以深入思考人生。《朱子一百句》,与其他几本恐怕有一点不一样,它的任务更重的是放在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朱子,一个活生生的朱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