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天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一百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407
颗粒名称: 何谓天理
分类号: B244.71
页数: 4
页码: 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生发出来的,理是宇宙总规律,道家称之为“道”,柏拉图称为“理念”。朱子的“天理”说,讲得最多的还是人类社会。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构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社会关系,也是有理可循的,这就是所谓的“人伦”。朱子认为,世事万物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理”,或叫“天理”。在“理”字前加一个“天”字,无非是为了强调“理”的重要性、唯一性、笼罩性和不可抗拒性。既然理是这样一个根源性的东西,那么,循理、不违理而动,就自然应该成为人类一切活动应该自觉遵循的原则了。
关键词: 朱子语录 朱子哲学

内容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大学或问》卷上)
  天下事物都有它本来之所以是这样的缘故(事物的普遍本质和规律),以及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法则(社会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这就是所谓的天下之理。
  朱子认为,所谓“天理”无非体现在宇宙事物之“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这里,所谓的“所以然之故”,指的是事物之所以是这样的原因,其主要体现为自然世界中的普遍规律与原则;而“所当然之则”,指的是事物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情况,其主要体现为人类社会中所应当普遍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范。朱子以“所以然”与“所当然”之语,集中概括出这个宇宙世界所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与原则,也就是这个宇宙世界的“天理”。朱子强调,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如能遵循这个“所以然之故”或“所当然之则”,也就是遵循了“天理”,因而其行为活动也就是符合了“天理”的要求。
  “天理”这个词,不知从何时起被“妖魔”化得面目全非了。
  一说起“天理”,似乎就是压抑人性,似乎就是维护封建秩序。其实,在朱子的理论中,“天理”就是指“规律”,指“宇宙的总规律”。
  朱子认为,世事万物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理”,或叫“天理”。在“理”字前加一个“天”字,无非是为了强调“理”的重要性、唯一性、笼罩性和不可抗拒性。既然理是这样一个根源性的东西,那么,循理、不违理而动,就自然应该成为人类一切活动应该自觉遵循的原则了。
  “天理”包含着自然与社会两个层面。
  朱子说,一张凳子有四条腿,这就是天理;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这就是天理。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大自然的总规律。造凳子就必须四条腿,否则就坐不住;四季更替决定了花开花落、春耕夏作、秋收冬藏,否则,就会颗粒无收,就会饿死、冻死。朱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化石的人,胡适说,朱子发现化石比欧洲早三百年。朱子从化石的发现中,悟出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就是天理。
  但是,朱子的“天理”说,讲得最多的还是人类社会。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构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社会关系,也是有理可循的,这就是所谓的“人伦”。
  当然,朱子所强调的人伦准则,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不免打着时代的烙印,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人类社会毕竟还是有着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精神准则,这些准则是不受时代、地域或人种局限的。比如,忠、恕、仁、爱、诚、信,都是“天理”。如果缺失或违背了这些准则,社会就会陷入无序,人类就会遭殃。
  宇宙上下,人是万物之灵,人是这个世界的主体,因为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宇宙世界中,唯有人是可以有理性的主动意向和作为的生灵。这就决定了人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而处理这两类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朱子认为就是“循天理”。
  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自然与支配自然的能力低下,还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但那时人们已经知道敬畏天命,他们把自然灾害或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发生看作是“天”对人们不循“理”的惩罚。比如,在古代中国,每逢严重的旱灾、水灾,或遇日食等,皇帝要下罪已诏,检讨自己的言行与政策是否有违背天理的地方。他们还不知道,日食和有些自然灾害其实也是天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和支配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了,人类反而不知道敬畏天命了,自然成了人类的钱袋子和掌中玩物,于是,“天谴”才真正出现了。“非典”的肆虐,艾滋病、癌症的流行,全球气候的变暖,无一不和人类不循天理的活动有关。其实,人类早就应该认识到,在这个宇宙世界中,人与自然本应是一个和谐的共同体,人类的行为活动都应当符合宇宙世界所应共同遵循的“天理”的要求,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才能真正和谐共处。
  这是人与自然。那么,人与社会,人与人呢?朱子给出的答案是节制自己的欲望。

知识出处

朱子一百句

《朱子一百句》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本书从朱熹的语录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以深入思考人生。《朱子一百句》,与其他几本恐怕有一点不一样,它的任务更重的是放在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朱子,一个活生生的朱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