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灵不昧”与朱子晚年明德论思想跃动的禅学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3003
颗粒名称: “虚灵不昧”与朱子晚年明德论思想跃动的禅学背景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41
摘要: 本论文记述了朱子晚年在《大学章句》中以“虚灵不昧”解释“明德”,并将明德、性理、心体比喻为明珠和宝珠,受到晚唐禅师宗密影响。朱子认为,禅宗只强调“虚灵不昧”,而不注重“具众理”,不能应对各种事物。晚年的朱子强调心体、明德、性理的一体性,将其比喻为明珠,具有灵动性和跃动性,明德永不止息,私欲无法完全遮挡至善之光。他的“虚灵不昧”思想影响了明清时期佛教、道教和中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儒佛道医思想的融合。朱子的虚灵不昧与生生之仁相融合,展示了他晚年思想世界的活力。
关键词: 朱子 虚灵不昧 明德

内容

《哲学研究》2020年第10期
  朱子晚年在《大学章句》中以“虚灵不昧”释“明德”,在心统性情思想主导下,他还以明珠、宝珠比喻明德、性理、心体,这受到晚唐禅师宗密《圆觉经道场修证仪》中所说“虚灵不昧似明珠”的影响。朱子认为,禅家只讲“虚灵不昧”,不讲“具众理”,不能“应万事”。晚年朱子强调心体、明德、性理一体,本体之明如明珠,如火光,有灵动性、跃动性,“明德未尝息”,私欲不能完全障蔽至善之光。心体虚灵不昧,同时众理粲然于其中,至无而动有。朱子的“虚灵不昧”说影响了明清时期佛教、道教乃至中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儒佛道医思想的融合。仁德即明德,朱子的虚灵不昧与生生之仁浑融一体,展现了晚年朱子思想世界的活泼气象。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0

《朱子学年鉴.2020》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以礼释仁的路径和意义》《2020年度欧洲朱子学研究综述》《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翟奎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