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国以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842
颗粒名称: 三、治国以廉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4
页码: 318-321
摘要: 朱熹和曾国藩在治国以廉方面有相似之处。朱熹所处的南宋和曾国藩所处的清朝末年都面临外族入侵和吏治混乱的局面。他们都强调选贤任能,推崇廉洁政治。朱熹提倡察举制,注重标准并坚持不受亲戚关系影响。曾国藩倡导多置好官,强调选贤任能。两人都主张严于律己,注重自律和艰苦朴素的榜样作用。他们还强调忠于职守,官员应以身作则,勤恳工作,实现廉政目标。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以廉洁著称,这与他个人的追求密不可分。总之,两人在选官标准、自律精神和忠诚度方面都具有相似的观点。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湘军

内容

朱熹和曾国藩所处的年代虽然不同,但这两个朝代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朱熹所处的南宋,是一个君主昏庸无能,外族入侵,吏治混乱的年代。这些社会因素使得朱熹的治世思想中很突出的表现为通过塑造优秀君主,整顿吏治、推行廉政以实现国家的强大。而曾国藩为官从政的清朝末年,是一个中国正处于封建朝廷内部贪污腐败严重,农民阶级革命运动高涨和外国侵略势力虎视眈眈的局面,曾国藩的救国方略中可以体现出很多对朱熹的廉政思想的吸收与继承:
  (一)选贤任能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选官制度有很多种,从奴隶社会开始到清朝有:世袭制,即世代相传的官位;军功爵禄,即奖励军功,贵族无军功不受爵位;察举制,即由有一定名望地位的人向皇帝推举官员的制度;九品中正制,这是一种以出身选官的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选官。隋唐以后多以科举为主,但兼有察举。
  朱熹在《朱文公政训》提到:“亲戚固然是亲戚,然荐人于人,亦须是荐贤使得。”①这就是典型的察举制的实施,朱熹认为举荐官员应该确立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贤”,即使是亲戚请求帮忙举荐也要先考虑看看他是否真正有才能,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如果这个人是真正能够对国家有帮助的人,那就应该帮忙举荐。如果这个人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根本对国家不会有贡献,那即是亲戚也不能为他举荐。曾国藩认为:“万化始于闱门,除刑于以外无政化,除用贤以外无经济。”①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则:“李次清赴徽州,余与之约法五章,曰戒浮,谓不用文人之好大言者。曰戒过谦,谓次青好为逾恒之嫌,启宠纳侮也。曰戒滥,谓银钱保举宜有限制也……曰戒私,为用人当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也。”②可见他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选举贤能的提倡。曾国藩在选举人才的观念上对朱熹以“贤”本是相当赞成的,也认为保举官员应该“多置好官”。虽然这是一个心存国家、社会的官员应当做到的,但在朱熹与曾国藩生活着的那个君主昏庸、吏治腐败的年代是很难得的。
  (二)严于律己
  要想达到廉政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塑造官员的自律精神,因为官员的作风是廉政的核心,只有所有官员都严于律己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才能真正实现廉政的目标。
  朱熹非常提倡官员的自律精神,他很赞赏李椿在实行经界法时先从自己家的田地开始丈量,他说:“李椿年行经界,先从他家田上量起。”③儒家提倡“克己复礼,以为仁”,要想要求别人做事首先自己要做到,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别人能够做到呢?官员想要塑造良好的政治氛围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朱熹对这一点是相当赞成的。曾国藩在对官员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有许多论述,他在咸丰十一年八月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委员之道以四者为最要:一曰习劳苦以尽职;一曰崇俭约以养廉;一曰勤学问以广才;一曰戒傲惰以正俗。”①他主张官员应该有很强的自律精神,应该在树立艰苦朴素、勤学好问的榜样,对自己要有高标准,这样才能在获得百姓的认可。只有官员都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不收受贿赂,国家吏治才会清明,百姓才会相信政府。他在咸丰八年八月初三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尔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求之。”②这句话表面上看是教导子侄读书之法,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朱熹“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赞同。一个官员只有通过每年的自省才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够形成良好地自律精神。
  (三)忠于职守
  朱熹提倡“一日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其官”③。他还批评一些官员“以不见吏民,不治事为得策”,对百姓的申诉不理不睬,使百姓无处申冤,一些官员对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也是朱熹所批评的,他说:“天下事所以终做不成者,只是坏于懒与私而已!懒,则士大夫不肯任事。有一样底说,我只认作三年官了去,谁能闲理会得闲事,闲讨烦恼!我不理会,也得好好做官去。”④他认为既然做官就应该为百姓做事,就应该在自己父母官的职位上敬职敬业,这样百姓才会安居乐业,国家政治才会清明。
  曾国藩可以称得上是近代的勤政典范了,他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告诫家中弟兄“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填下似无勘定之理。吾唯以一勤字报吾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①。这是他在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的家书中写下的,当时的朝廷政治混乱,风波不断。几名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受到迫害,这使曾国藩感到非常无奈,所以他在家书中写下了对家族亲戚的期盼,希望家族中人都要在自己的职位上认真工作,用自己的工作成果回报乡亲,这样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要求子弟应该“时时谨记《朱子语类》‘鸡伏卵’及‘猛火煮’二条,刻刻莫忘”②。这要求子弟应该坚持自律,做事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该采取强硬态度时就应该强硬,不要因为一时的软弱、懈怠就毁了一世英名。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被称为清末最廉政军队,这与曾国藩个人追求廉洁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曾国藩能够在自己的职位上起到带头作用,而不是随大流对国家政事不管不顾,才使得湘军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地方军队。

附注

①朱熹:《朱文公政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9页。 ①曾国藩:《曾国藩传世文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55页。 ②曾国藩:《曾国藩传世文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58页。 ③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〇九),中华书局1986版。 ①曾国藩:《曾国藩传世文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②曾国藩:《曾国藩点评历史人物》,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③郭齐点校:《朱熹集》卷二四,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32页。 ④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三二,中华书局1986版。 ①曾国藩:《曾国藩家书》,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页。 ②曾国藩:《曾国藩传世文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77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兰岚
责任者
徐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