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朱熹对上饶理学与教育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838
颗粒名称: 三、朱熹对上饶理学与教育的影响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5
页码: 309-313
摘要: 朱熹在鹅湖之会中传播了他的理学思想,并得到了上饶地区的支持和传播。他对上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方面,包括上饶书院的讲会制度、教育内容和教材设置等。上饶的讲会制度源于朱熹,讲会内容强调读书穷理和修身目标,并祭拜先师朱熹。朱熹的著作成为上饶教材和基本经典,他的教育经验和成果滋养着上饶教育。朱熹对上饶教育的影响深刻,原因在于他长期从事读书治学和教育实践,受到朝廷的推崇,以及上饶地区对朱熹学术和地缘情感的特殊关注。
关键词: 朱熹 上饶 理学

内容

由于鹅湖之会邀请了信州太守詹仪的参加,因此在鹅湖之会结束后,朱熹的理学思想通过官方途经在上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得到了当地的官府的支持,逐渐成为上饶地区的主流思想,对上饶的影响甚远,特别是对上饶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饶书院的讲会制度源于朱熹
  鹅湖之会开创了书院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一次会讲。这种会讲,就是今天的学术讲座、学术研讨、学术争论。这种会讲,逐渐成为书院重要的教学方式,并形成制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书院教育和学术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信州书院文化的影
  响,信州书院的讲会制度,始于朱熹归里讲学,大发展于鹅湖之会后鹅湖书院的建立。鹅湖书院的讲会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讲会的宗旨在于“遵白鹿之规,总括以尊朱宗孔之大旨”。所谓“遵白鹿之规”乃指朱熹于淳熙七年(1180)知南康军时为白鹿洞书院制定规章制度。
  其次,讲会的目的是“得六邑诸君子讲习其间,着实下居敬穷理工夫,陶铸成真人品,使处为醇儒,出为名世”。朱熹最强调的就是读书穷理,持志居敬,达到醇儒的修身目标。
  再次,在入会的资格和要求方面,提出与朱熹教学时相同的会约。朱熹当年主持教学的时候,曾告诫生徒,圣贤教人为学,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诸公肄业于此,朝夕讲明。在这里,朱熹不仅提出崇正学,敦实行,而且明确何谓崇正学,敦实行,怎样崇正学、敦实行。
  最后,作为讲会过程中必定的一项程序,祭拜先师。大会开始时,各方来宾都要先行拜过先师。据研究,古代学校早有祀先圣、先师的传统,北宋时期的书院曾仿官学,祭祀孔子,但其真正形成自己的祭祀特色,应自朱熹始。朱熹在福建创建竹林精舍时,首创了除祭祀先圣孔子之外,还祭祀本学派先师的制度,以此来标明自己的学派传承和特色。鹅湖书院继承了这一做法,并以朱熹为其先师,在讲会时以他为拜祭对象。鹅湖书院的讲会制度在要求和做法上表明,它与朱熹之间有着特殊关系,作为信州最大、最有影响的书院,鹅湖书院讲会制度是信州其他众书院的典范。也就是说,在上饶,几乎所有书院的讲会制度都是这样的。因此,整个上饶的讲会制度都与朱熹有不解之缘。
  (二)上饶书院教育的基本内容源于朱熹的学术思想与教育思想
  以课程与教材设置为参照,随着朱子学在官学中地位的确立,朱熹的重要著作成为儒家读物的主要经典和各类学校的基本教材。元明清时期,朱熹的书籍几乎成了唯一的法定教材和必读书。不仅如此,朱熹读书治学一生,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和深刻见解,经弟子们总结宣传,朱熹的这些思想成为各家书院制订课程计划的基本依据。在元明清时期影响全国,是各郡邑官学校课程设置的范本。也是上饶官学书院等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的范本。因此,朱熹思想在上饶各级学校教材建设及课程设置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宋元以来,上饶自井邑田野以至于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其学所本则一以郡先师朱子为归。凡六经传注、诸子百氏之书,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是以朱子学虽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唯推新安之士为然①。上饶人不仅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严格要求以朱熹为宗,在课程设置和教材提供上也严格遵循朱熹的教导,秉朱子之教,读朱子之书,非朱子之书不读成为上饶人的信条。
  由此可见,上饶塾师所读所教之书,皆为朱熹之著,上饶各级教育机构,秉朱子之教,读朱子之书,在课程设置上,吸收了朱熹的思想,在教材建设上,更是不出朱熹指点及其学术著作范围。可以说,上饶教育的方方面面都与其先贤朱熹有一定的关系,朱熹的教育经验和成果滋养着上饶教育园地,朱熹对上饶教育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朱熹对上饶理学与教育影响的原因
  朱熹对上饶教育的影响既是深刻的,又是全方位的,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朱熹本人长期从事读书治学及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他的读书方法成为后学的不易经典,根据其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后人总结了读书六法;他学问精湛,对二程及孔孟之学的研究达到非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并通过注释章句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将先儒思想学说加以强化和延伸,提出许多精到见解;他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大学与小学两个阶段,并论述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特色;他亲自参加白鹿洞书院及岳麓书院的修复工作,并亲自制定书院教育教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他首创了书院讲会制度和颇具特色的书院祭祀制度等等,同时其多次造访上饶,在上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都是朱熹对上饶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前提和基础。①
  其次,宋以后朝廷对朱熹及其学术的推崇,使朱熹读书治学思想及其教育精神在全国得到重视和普及。两宋时期,理学于王学和蜀学经历了长期的此消彼长的斗争之后,其官学地位终于得到确定。宁宗熹定元年(1208),理学名家李道传、真德秀出任太学博士,重掌中央官学讲席。嘉定四年(1211)李道传上奏,称程朱之学使孔孟之道复明于世,疏请朝廷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正式颁布太学,以教育天下人才。次年,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被立为官学。淳祐元年(1241)理宗视察太学,制道统十三赞,御书朱熹白鹿洞学规,赐国子监,宣示诸生,并颁诏。①自此,程朱理学官学化的进程得以彻底完成,确立了其集大成者朱熹在宋元明清时期教育界的崇高地位。
  最后,由于上饶是文公阙里,南宋时期又处在京畿腹地,因而上饶人以其特殊的政治敏感性和深厚的地缘情感,在遵从和传播程朱理学,特别是朱子之学上,自当不遗余力。他们视朱熹为独得孔孟真传之圣人,对其顶礼膜拜,以至在上饶各地都建有朱子祠。
  虽然朱熹一生在上饶的活动时间并不长,主要集中在铅山、婺源、余干等地,但对上饶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尤其是在理学、经学和教育等方面。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得整个学术界都明朗了“尊道德”和“道学问”,“江西之学”与“江东之学”的根本分歧所在,这是学术领域的一种进步,是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

附注

①刘经富:《朱熹在江西事迹考(之一)》,载《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①张体云:《论朱熹对教育的影响》,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①陈元晖:《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01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佩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