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儒学营在台湾的优势及其永续经营的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93
颗粒名称: 三、儒学营在台湾的优势及其永续经营的问题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7
页码: 157-163
摘要: 儒学营在台湾的优势包括核心负责人或组织的重叠性、台湾本身软实力的文化深度、民间组织的支持以及关注东亚儒学的发展与传播。特别是关注东亚儒学的议题,已成为台湾的气候,让参与学员具备宏观的"东亚"视野。同时,台湾大学推动的《中国文化的经典诠释传统研究计划》和其他研究计划,也为"东亚儒学"的背景成熟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 儒学 台湾 朱子之路

内容

从以上大致简介三个儒学营在台湾的举办缘起与特色,若与大陆的儒学活动相较,约略可窥儒学营在台湾的以下优势:
  1.三个营队的核心负责人或组织有其高度的重叠性
  主其事者多为台湾大学、台湾师大及清华大学的老师,或可分进,或可合击,在整合上与学术上的带领是相当具有号召力及说服力,也容易吸引优秀的青年儒学研究人才投入。
  2.另一项优势是,台湾本身软实力的文化深深吸引大陆及海外华侨,且儒学营比较没有官方意识形态的色彩
  在台湾举办儒学营,论历史古迹,没有大陆千年之久;论山河大地,没有大陆气派壮丽的锦绣山河;论孔庙,也无如大陆广袤的腹地与雄伟的大成殿。但台湾没有经历过“文革”,保留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并受过日本统治50年,战后复有美国文化的渗入,展现出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且能包容各国文化的多元民主的文化特色。因此,这样的中华文化特色是所有参加的大陆学员最直接且最强烈的感受。职是之故,在台湾办理儒学营与大陆办理儒学营最大的差别在于,让学员体认儒学在民间社会中,儒学在人伦日用的生活中,儒学精神在每个台湾人的言行举止中。职是之故,在台湾办理儒学营,着重的是文化的“软实力”。
  3.儒学营也结合民间组织,特别是朱氏宗亲的力量,得到部分经费的支援,解决部分经费筹措的问题
  4.儒学营在台湾所强调的“东亚性”之优势:这是指儒学营关注的区域与课题,并不以中国为满足,在学术上也特关注东亚区域的儒学发展与传播
  其中第四点因比较带有学术性,也较少为人理解,故以下说明之。
  儒学营的“东亚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是一个偶尔使用的名词,更不会只是地理名词而已,而是背后已尝试理论的探索。笔者曾在2011年一个暑假,参与过三个有关“东亚儒学”的会议或营队,其一是台大举办的“第一届青年学者东亚儒学研习营”(8月18—24日),其二是师大举办的“2011年东亚青年儒家论坛暨研习营”(8月1—6日),其三是中央大学举办的“东亚儒学的当代诠释”(8月5—7日),显见“东亚儒学”的议题在台湾已成一股气候,也让参与学员,特别是大陆学员思考“儒学”课题时,不会仅局限于“一国中心”的思维,而有宏观的“东亚”视野。
  但这样的“东亚儒学”有其背景成熟的因素,系自1998年起由台湾大学所推动的《中国文化的经典诠释传统研究计划》(1998—2000)、《东亚近世儒学中的经典诠释传统研究计划》(2000—2004),复于2002年特成立“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并在2006年开始由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推行“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结合校内外、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进行研究,迄今已超过十年,经其努力,已累积丰硕之成果,陆续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印行,共出版专书百部以上,依性质分为《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东亚文明研究资料丛刊》《东亚文明研究书目丛刊》《东亚儒学研究丛书》等四大系列。此项有关“东亚儒学”的研究计画,根据其目标,主要系“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东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显然以“东亚区域”、“儒家经典”、“东亚文化”三大主轴为研究核心,故多有“东亚儒学”的研究成果。2012年黄俊杰教授更在台湾大学推动的“东亚儒学研究计划”,为期五年,强调“东亚儒学”并不是(或不只是)东亚地域儒学传统的机械性组合而已。“东亚儒学”之发展既展现“发展的连续性”,又呈现“思想结构的类似性”;“东亚儒学”一方面有想超越旧“汉学”之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又挣脱“国家中心主义”的传统研究格局。①显然,“东亚儒学”的提法,企图为儒学的研究与推广展开新格局、新视野,故近几年“东亚儒学营”在台湾的推动与发展,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形成的实践营队。
  由此,我们再细探“东亚儒学”此一课题研究与推广,由台湾学界推动与流行的特殊意义。台湾虽属地理边陲,但受儒学文化的熏陶,比韩、日、越更为密切。在中国,也许因为历史上的文化、军事与朝贡的巨大存在,往往以自国为中心,比较无法持平地从“东亚”出发思考问题,出现“太不东亚”的现象;在日本,也因近代“大东亚共荣圈”对东亚各国的伤害,曾经出现过殖民帝国目的的“太过东亚”之现象,“东亚”的思考课题曾经因为忌讳或敏感的关系而在战后消失了一段很长的时间,直到1990年因“东亚共同体”的经济议题,“亚细亚”或“东亚”才又成为热门讨论的话题。韩国在历史上没有在军事或经济上主导过“东亚”,但自从东盟(ASEAN)成立以后,历任总统从经济、国防、韩美同盟的基础上,积极讨论“东北亚统合”、“东北亚多边主义”课题。我们如果把台湾省目前所发展的“东亚儒学”研究现象放置在中日韩在历史上出现的“东亚论”的不平衡现象来看的话,也许就会看出它的意义。首先,在地理边陲的台湾谈“东亚儒学”,比较不会有“中国中心论”的疑虑;其次,“东亚儒学”的提法既重普遍的课题,也强调特殊的面向,在“存异求同”的方法论上,追求多元共存、共享、共欣赏的依存关系。再者,“东亚儒学”着重儒学在长远文化上的彼此共通交流、经典思想沟通、民间友朋之心灵交流……而不是基于现实短期利益的经济、军事、政治、民族的东亚利益结盟关系,就此而言,更凸显其深刻的意义。
  以上是稍述三个儒学营在台湾主办的优势,但实施至今,不免也存在着如何永续经营的问题。毫无疑问,儒学营对传播儒学种子,促进祥和的社会、两岸和平的交流,特别是对于在教育现场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有其正向的功能。但儒学营若只举办一两次,就戛然终止,则成效有限,播下的种子无法发芽长大。因此,如果是这样有意义的儒学营队,必要思考如何让其可长可久地继续承办下去,光靠少数人的力量及单一的经费支援是无法达到的。任何一项活动,必要解决“人”与“钱”的问题,目前三个营队还是以“且战且走”的方式经营着,靠的是有共通理念的一群人的心力及事业经营有成的朱茂男董事长之捐款,才成就这样的营队。因此,“钱”与“人才”的问题是最大需要克服的问题,以下提出浅见的几项策略,提供参考。
  1.推动认同儒学理念的企业家共同举办“儒学企业营”,号召企业人士积极参与,推广“儒商”之管理与价值理念。
  事实上,喜欢儒学而以儒学作为企业经营的指导原则而成功的企业家相当多,从明末的徽商到现代的企业家所在多有。有日本实业之父之称的涩泽荣一(1840—1931)特有《论语与算盘》一书,书中即说:“我把《论语》当作商业上的圣经,在经营事业时一步也不敢逾越孔子之道。而我对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与其让一个个人受益,不如让社会多数人蒙惠,为达此目标,我应该竭尽心力,把企业办得很巩固,使事业发达,生意繁荣。”①日本企业界普遍重视《论语》的现象,已成为一种企业文化。②又如台湾王品的创办人戴胜益自称“半部论语创王品”,而说:“《论语》不仅仅影响了我的个人,更让我建立了王品的企业版图,也塑造了特有的企业文化。”目前企业界及民间人士也多少都有类似的活动,例如朱氏文教基金会在2011年10月也在台湾举办过“儒商论坛”,而最有名的则是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先生的“王道薪传班”,企图改变昔日在资本主义下的“霸道”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强化“王道”管理模式,借着改变企业领导人,从而也改变企业员工,如此同心圆地扩推到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①当今台湾其实并不缺乏儒商,只是缺乏一个整合性的平台,将来儒学营或可设计精致的课程来推动“儒学企业营”,若能由儒学大师与经营有成的企业家现身说法,以营队的方式经营之,庶几可更获得更广泛的民间支持力量。
  2.在大学中积极推动儒学性的社团,吸取老师与青年认同儒学价值理念,为儒学营活动的储备人才。
  在三次的儒学营队中,笔者深切体认到辅导员的缺乏,且缺乏一套训练的理念,毕竟儒学营队亲自与学员互动者是辅导员,他们有善尽照顾与增加互动之责。由于儒学营与一般以趣味、技能为主的营队不同,故必要思考的是一个“儒学营辅导员”需要什么样的心态来担任,将其参加营队的宗旨在行前必须塑造,令其知道这项为儒学播种的工作相当有意义,是个可长可久的事业,目前这样的辅导员训练较为缺乏,同时辅导老师也都是以义工的形式参加,担任辅导老师是由台湾师大的国文系、东亚系为主之老师,人员显得相当不足,需要更多人力支援与投入。笔者认为,最快的储备人才莫过于在大学里推动儒学性的社团,研读儒学重要作品,编制相关教材,训练种子教师,并结合实际的营队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毕业后也都可继续投入与回馈。

附注

①参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东亚儒学”研究计划书,网址http:∥www.eastasia.ntu.edu.tw/chinese/01.htm①涩泽荣一原著,洪墩谟译:《论语与算盘》,台北:正中书局1988年版,第177页。 ②即使在今日,日本的企业者依然衷情《论语》,如和民集团创办人渡边美树出版《使う!论语》即说:“我经常将《论语》放在车上、床边,只要一有空就拿起来反复阅读。”(前引刘宗德译《读论语有什么用?》),第18页。渡边氏又说在其公司的工作手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恕”,他阐发说:“我认为,服务业最重要的,《论语》已经说得很明白,就一个‘恕’字。”并如此定义:“所谓的‘恕’,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一颗给人温暖的心,懂得设身处地体谅他人,具体来说,就是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当成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同上,第69—71页。 ①关于“王道薪传班”的成立理念如下:致力提供独一无二的策略思维、实用知识与第一手经验培训高阶主管的方案,协助企业成为顶尖且独特的全球华人标杆企业。“王道薪传班”的成立,乃是为了让世界各地的企业家与高阶主管,有能力面对21世纪全球整合的挑战,同时也创造一个平台,使参与者有机会相互学习、合作,并发展实质的网络关系。这个班将致力促进华人与西方企业及企业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满足华人与西方参与者的共同及个别需要。……“王道”是新时代领导人需要的世界观。所谓“内圣外王”,有霸气但不强制(重视一统、以德服人),与压迫性的霸道思维(重视统一,以力服人)相对应。拥有王道的个人、企业与组织将可以持续兴盛。相关资讯,网址如下:http:∥www.wangdaomp.org/wangdaomp/portal/about/index.aspx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昆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