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91
颗粒名称: 一、前言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文探讨了儒学营在台湾与朱子之路的现代意义。在台湾,以"儒学"为主道的营队除了在过去威权体制时代,有救国团所举办过的活动以外,民主化后似乎匿迹了一段时间。在民主化以前的台湾,由于儒学在官方上的地位,因应"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变化,乃于1967年成立了"国立儒学研究中心",并在1972年成立了"国立儒学研究院",以恢复儒学在社会上的地位。
关键词: 儒学 台湾 朱子之路

内容

现在一般我们所说有关寒暑假的营队,大皆有关趣味冒险、知识技能与创新等营队,对道德与心灵方面的成长,则属宗教界专长。而以“儒学”为主道的营队除了在过去威权体制时代,有救国团所举办过的活动以外,民主化后的台湾似乎匿迹了一段时间。另外,在一般大学的社团里,有关儒学的社团除了易学社可沾上一点边以外,有关道德心灵成长的社团也多出自宗教界的附属社团。在民主化以前的台湾,由于儒学在官方上,因应“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变化,乃于1967年成立“中华文化后与运动委员会”以及在各系市纷成立孔庙,此后于1986年教育部透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出版,以陈立夫(1900—2001)所著的《四书道惯》体系作为编纂政治指导原则,成为高中必修课程,儒学作为中国优良文化传统,因有“党国教育”的护身符,与五四反传统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儒学传统形成对比,但相对而来的是使儒学带有依附在“党国”而成为御用政治工具的问题也随之呈现。①
  相较于官方所推崇的儒学,因战后而流亡到香港、台湾的民间儒家,即被大陆视为港台新儒家的唐君毅(1909—1978)、牟宗三(1909—1995)、徐复观(1904—1982)、钱穆(1895—1990)等人,用其余生致力于讲学,丰富儒学的广度与深度,积极与科学、民主对话,不仅重掘儒学的知识底蕴,也开发儒学的当代新意义。现今台湾的学术界有关儒学的研究者,皆受到这些港台新儒家的熏陶,与本文相关的儒学营活动,其实也与其所训练出来的第一、第二代弟子息息相关。
  本文扣紧自从2008年以来在台湾陆续出现的三个儒学营队,有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主办的“朱子之路”已办理五届,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主办的“青年学者东亚儒学研究营”已办理三届,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主办的“东亚青年儒家论坛暨研习营”已办理两届,由于笔者均亲身参与其中,且涉入颇深,故拟对这些营队的活动做一报导及分析,窥其特色及时代意义,并提出如何永续经营的策略。

附注

①张昆将,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教授。 ①例如代表性的刊物即是《孔孟月刊》,于1962年9月创刊。黄俊杰教授曾撰《战后台湾文化中儒学的保守思想倾向》一文分析《《孔孟月刊》及《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官方儒学”,基本上发挥保卫国民党政治体制的作用,它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指的是它们歌颂当权政治人物、拒斥政治体制的改革等。收录氏著:《台湾意识与台湾文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版,第236—266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昆将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