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81
颗粒名称:
分类号: B244.75;G127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黄道周(1585-1646)是明末著名学者、易学家和书法家,对明末政治舞台有重要影响。他在文化界广为人知,被誉为“一代完人”,被后人推尊为朱子学一系的代表之一。黄道周与刘宗周有一定交情,彼此敬重。刘宗周是明末理学大家,而黄道周则是倾向朱子学格物论的独立思想家,他的思想复杂而独特。黄道周的思想包含了对晚明政治、社会、学术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对明末社会思想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朱子学 黄道周 学问家

内容

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浦人,字幼玄,号石斋,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1646)因抗清不屈,就义于南京。黄道周38岁中天启二年进士,历任崇祯朝翰林院编修、少詹事,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隆武朝内阁首辅等职。乾隆四十一年(1776)谕文称黄道周为“一代完人”,道光五年(1825)礼部又奏文以黄道周从祀孔庙。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问家、易学家和书法家,在明末政治舞台上也有着重要影响。徐霞客品评当时的文化名流时,曾说:“至人唯一石斋,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宇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②此可见黄道周在明末社会的广泛影响。他和刘宗周后来都因抗清而死,二人学问气节都很接近,清初常称他们为“二周”,并有“盖宗周以诚意为主而归功于慎独,能阐王守仁之绪言,而救其流弊;道周以致知为宗而止宿于至善,确守朱熹之道脉,而独遡宗传”“至其生平讲学浙闽,以格致为宗,而归宿于至善。与刘宗周之以诚意为宗,而归本于慎独,学术洵为相等”的说法,①认为刘宗周为王学一系、黄道周为朱子学一系。民国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和近人侯外庐的《宋明理学史》均以相当大的篇幅介绍黄道周的思想。近代以来,学人多推尊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为明末三大家,陈来先生认为:“顾、黄、王皆于清初成学名,若论晚明之际,则不得不让于二周”、“东林之后,明末大儒公推刘宗周与黄道周。明末公论的所谓大儒,受东林余风的影响,也是兼涵忠义与学术两种意义而言”。②
  黄道周比刘宗周小七岁,两人有一定交情,彼此都很敬重。刘宗周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是明末理学大家,其师承与思想都很明晰。而黄道周则不然,其师承、学问和思想都很复杂,陈来先生说:“黄道周与明代多数有名的思想家不同,他既不是王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理学家,而是比较倾向于朱子学格物论的独立思想家。这一类的思想家在晚明似为数不少,在明代学术思想史上占有一特殊地位,很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以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他的思想虽然是明代儒学的一支,但确非理学所能范围者,而他的思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包含了他对晚明政治、社会、学术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①笔者认为陈先生的这一判断非常准确到位,即黄道周一方面有朱子学倾向,但又非朱子理学一系,甚至也不是严格意义的理学家,而是一位有着独立思想的大儒,他的思想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明末社会思想界的一些特征和风貌。

附注

①翟奎凤,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②《滇游日记七》,《徐霞客游记》卷七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79页。 ①《道光五年二月十六日礼部谨奏为遵旨议奏事》,《黄漳浦集》卷首。本文所用《黄漳浦集》均为清道光十年福州陈寿祺刻本。 ②陈来:《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载《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98页。 ①陈来:《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载《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第544页。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3年“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收录《新安理学特质》、《试论饶鲁的学术思想与心学化的双峰学派》、《朱子理学与关帝信仰》、《韩国九曲园林雏形阶段》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翟奎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