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顗故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24
颗粒名称: 萧顗故居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的启蒙教育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2
页码: 139-1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的父亲朱松是萧顗的理学学生,朱子在9岁时随父亲前往萧顗家寄居,并开始接受正规的儒家教育。在萧家,朱子开始读《孟子》,并深受其影响,立志成为像孟子一样的“圣人”。萧顗故居是朱子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已成为文物点。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萧顗故居

内容

萧顗是朱子父亲朱松的理学老师。南宋政和八年(1118)朱松中进士后,到建州(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各地走访,获悉浦城仙阳萧顗从学杨时归来,于是来到仙阳拜萧顗为师。宋绍兴七年(1137)朱松因朝廷重臣赵鼎的推荐,入朝做官,因考虑到盘缠与家中的情况,加上在京城前途未卜,于是将妻子祝氏和八岁的朱子寄居在萧顗家,只身过仙霞岭赴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在萧家,朱子开始接受正规的儒家教育。
  宋绍兴八年(1138),朱子开始读《孟子》,很快就迷上了这本书,立志要做像孟子一样的“圣人”。后来,他回忆起自己最初读《孟子》感受时说过:“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孔子说过,“仁道”远离了吗,不会的,只要自己心存“仁道”,那么“仁道”很快就回归了,体现了一种“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和担当。八九岁的孩子读《孟子》就能够有如此深刻的领悟实属难得。在朱子理学体系中,《孟子集注》成为其代表作《四书章句集注》四个组成部分之一。朱子九岁离开浦城,随父亲入京城。萧顗故居为2012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文物点,2018年8月公布为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小资料
  萧顗
  萧顗,字子庄,天资朴实,“道南一脉”鼻祖杨时的学生,与李郁、陈渊、罗从彦为同门学友。萧顗勤奋好学,对孔孟儒学核心概念“仁”有重要的阐释。他经常对学生讲:“士之所志,舍仁义所为哉!仁必欲熟,义必欲精。仁熟,则造次颠沛有所不违;义精,则利用安身而德崇矣!”晚年任清流县(今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主簿。当年朱子居住的地方,即萧顗故居,恰好在宋代大儒真德秀故居旁。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人物

萧顗
相关人物
朱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