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09
颗粒名称: 延平书院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延平书院的文化积淀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3
页码: 114-1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延平是福建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理学名邦”。其中,“延平四贤”和“南剑三先生”都是延平历史上的著名学者,他们为程朱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李侗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在州学任教,负责品德教育,并在九峰山麓的草堂讲学,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入儒学殿堂。延平书院是福建最早的官办书院,创建于南宋嘉定十五年,主体建筑有道南堂、尊经阁、先贤祠、四书斋等,还有宿舍、厨房等基本生活场所。南宋端平元年,宋理宗御赐“延平书院”匾额,使书院更加兴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延平书院逐渐衰败,最终毁坏殆尽。2015年,南平市启动“延平书院”项目,2016年10月,延平书院正式开启重建工程,期望能再现千年学府、弦歌不绝的盛况。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延平书院

内容

延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福建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名儒辈出,如“延平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彦、李侗)等,都与延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留下了“独先天下兴州学”的千古佳话,享有“理学名邦”的赞誉。
  “延平四贤”“南剑三先生”之一的李侗,祖辈都住在南平延平樟岚村。因为他学识渊博、品格出众,在“知天命”的年纪就被当时的南剑州州学任希纯看中,推荐到州学任教,担任学正一职,主要负责品德教育。
  州学与县学设在州县一级,是宋代官办教育的主体,也是地方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县学生选考后升入州学,州学生可以升入太学。当时的剑浦是南剑州州治所在地,李侗被聘入州学后,便从樟岚村搬到了延平居住。
  李侗在州学任教后,许多人慕名前来求学。李侗便将讲学的地点放在九峰山麓的草堂——剑溪草堂。草堂环境略显简陋,但不妨碍学子们上门求学的热情。李侗注重因材施教,给学生们讲儒道理学,讲人伦道德,也讲科举试业。朱子拜李侗为师后,多借住在李侗居所附近的西林院达观轩里,师生二人从“理一分殊”说到“静坐体悟”,从孔孟的“仁”说到二程的“理”,从选贤任能说到抗击金兵,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李侗的谆谆教导最终让朱子放弃佛学研究,进入儒学殿堂,完成了“逃禅归儒”的重大转变。
  延平九峰山麓因李侗讲学而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当时的南剑州太守陈宓仿照白鹿洞书院的规式在九峰山麓建造了延平书院(在今南平市延平区福利院一带)。主体建筑有道南堂、尊经阁、先贤祠、四书斋四座,还有宿舍、厨房等基本生活场所等。礼殿奉祀先圣先师孔子,诸先生祠列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杨时、罗从彦、李侗、朱子、廖德明、黄榦等诸位理学先贤。为保障书院的正常运转,陈宓思虑周全,通过购买与运营田产当作培养人才的经济来源。
  宋端平元年(1234),宋理宗御赐“延平书院”匾额。
  延平书院是福建最早的官办书院,明朝的刘璋在《客中忆延平七首》中写道:“延平书院龙津渚,夜夜文官烛太空。”盛赞延平书院是群贤大儒的聚集地,每个夜晚都有学者集聚在一起研讨学术,烛火之光照亮了延平城的夜空,可见当时书院的教育兴盛。延平书院在战祸兵灾中日渐衰败、毁坏殆尽。
  2015年7月,南平市启动“延平书院”项目,2016年10月,延平书院正式开启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建后的延平书院位于闽江大桥南面,设计人员在考察白鹿洞书院的基础上,参照《南平县志》等史料记载,以宋代建筑风格为主进行建造。期盼重建后的延平书院能再现千年学府、弦歌不绝的盛况。
  小资料
  《延平答问》
  《延平答问》全称为《延平李先生师弟子答问》,由朱子所编,他将自己与恩师之间的书信与问答,加上“李先生与刘平甫二条”进行辑录整理而成。朱子共收集了从绍兴二十七年(1157)到隆兴元年(1163)七年间,共64条书信答问,是研究李侗学说及李侗传授给朱子思想要点的重要文献资料。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