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702
颗粒名称: 朱子林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林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阳的黄坑镇有一个因产嘉禾而改名的唐石里,这里也是创立考亭学派的朱子的长眠之地。朱子在宋庆元六年三月初九去世,葬在唐石里。朱子林由朱子文化公园和朱子墓组成,总面积200多亩,包括朱子雕像、叠泉湾、征诗长廊等景点,展现了浓郁的朱子文化氛围。朱子墓位于九峰村后塘,背倚九龙岩,保护区域约1.5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都有朱子后人为朱子守墓,路过朱子墓的文武官员都要遵守朝廷的规定,彰显了朱子在中国文化史的卓越地位。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朱子林

内容

建阳有一个因人传唱“叶黄满坑金”而得名的地方,这就是黄坑镇。又因为唐代有异人筑仙架石作为游憩之所的传说,人们把这片山称作唐石山,村也称为唐石里。黄坑还有一个美名,宋景定元年(1260)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县为嘉禾县。到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嘉禾县复称建阳县,唐石里也改称为嘉禾里。创立考亭学派的一代宗师朱子就长眠在这片秀美山林之间。
  宋庆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朱子在考亭走完了71年的旅程。墓地是朱子生前选定的。淳熙三年(1176),朱子四十七岁时,夫人刘清四去世,朱子把她先安葬在这里。朱子去世后,与夫人合葬于此,人们称之为朱子墓。
  朱子去世的时候,“党禁”还没有解除,但有很多弟子和友人为他送葬。考亭距黄坑80多公里,送葬的队伍上千人,在绵延的山道走了半个多月。
  朱子林由朱子文化公园、朱子墓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00多亩,其中朱子文化公园总面积150亩,包括朱子雕像、叠泉湾、征诗长廊、朱子成长情景雕塑、朱子事略浮雕、朱子“四本”文化柱、风铃(风车长廊、紫藤隧道)、登山休闲步道等三层八柱四方亭台,四边各设13级台阶,便于游客学子思古思贤、观景休憩;半亩方塘占地333平方米,以朱子《观书有感》诗作为视觉表现,游客可以在此想象朱子读书的喜悦与畅快心情。蔡沈书斋、八闽子弟状元榜、朱子后裔状元榜连成一体,形成独特的文化长廊,展现浓郁的朱子文化氛围。
  朱子墓位于九峰村后塘,背倚九龙岩,面积200平方米,保护区域约1.5万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墓前的石香炉、石供桌及石望柱均为明代所置。墓为凤字形,周壁由鹅卵石垒砌,中央封土。墓后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所立的“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碑一方,高约2米。墓道碑亭内立清代墓道碑一方,高3.3米,上刻“宋徽国公文公朱子墓道”,上款为“道光戊申孟冬”。“道光戊申”即1848年。下款为“资政大夫升学使者彭蕴章敬题”。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山下享堂五楹。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朱子墓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公布为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800多年来,朱氏族人一代一代为朱子守墓,明代有姓名可考的有建安支系第15世孙朱栋及其子孙。路过朱子墓的文武官员都要遵守朝廷的规定:武官下马,文官下轿,彰显了朱子在中国文化史的卓越地位。
  小资料
  辛弃疾、陆游的悼朱子词
  朱子去世后,抗金名将辛弃疾为他作祭文:“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大诗人陆游已经七十六岁,无法前来凭吊,只好写悼词悼念:“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髦,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期来飨。”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