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对镜写真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97
颗粒名称: 朱子对镜写真碑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对镜写真画像考证与寓意
分类号: B244.7
页数: 4
页码: 88-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是宋代哲学家,他两次自画像是自我描绘形象和精神展示的画卷。建阳和建瓯现存的朱子对镜写真碑分别保存了朱子的六十一岁和六十五岁自画像,是后人了解朱子及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物化刻石。朱子重视修身的精神十分可贵,他鞭策自己要在仁义上下功夫,就能达到圣贤的境界。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写真碑

内容

“以铜为境,可以正衣冠”,这是古人的修为方式之一。自画像则是另一种方式。
  朱子一生有两次自画像,分别是绍熙元年(1190)、绍熙五年(1194),闽北现存的朱子对镜写真碑用的就是这两幅自画像。
  闽北朱子对镜写真碑有两块:一块存于南平市建阳区博物馆,一块立于建瓯文庙。
  建阳保存的朱子对镜写真碑,青黑石质(砚石),残高111厘米,宽49厘米,厚约5厘米。
  建阳朱子对镜写真碑为官刻,时间在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刻碑者是福建巡察御史杨四知。杨四知是河南开封人,在七岁读朱子《小学》的时候,看到书里面有朱子的小像,就知道要尊崇儒家之礼。于是,他也模仿画了一张,早晚瞻拜。他还问父亲考亭距离的远近,听父亲说考亭距河南有几千里,但心中仍产生了要到考亭拜谒朱子的想法。或许是心有灵犀,杨四知一语成真。明万历十二年(1584),杨四知任福建巡察御史视察建州(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时,拜谒了朱文公祠,见朱子遗像像轴损坏过半,于是叫人在考亭书院把朱子自画像镌刻为朱子石刻像。需要说明的是,碑首的“徽国文公遗像”,不是今天意义的逝者之像,因为朱子不可能把自己六十五岁的自画像作为“遗像”。再者,朱子被封为“徽国公”的时间在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合理的说法应是杨四知认为朱子六十五岁的对镜写真像更能体现他的精气神而作为石刻像。
  建阳朱子对镜写真碑原立于考亭书院集成殿,1965年因“破四旧”,碑的上、下部损坏,虽然朱子像和铭语大体保留,但碑面有些磨损,难以看出其他文化元素。
  自画像是自我描绘形象,也是展示精神的画卷。作者用水墨丹青自写其真,大概是想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人与画二者合一;人不离神,神不离人,人与神二者合一。朱子自画像所题的警语不长,只是寥寥八句,但文字精彩、哲理深邃。朱子一生研究学问,不是想当什么大官而出人头地,他作自画像的目的是“自警”,就是观察自己的容貌是否符合儒家的礼法。宋代的理学,是用“天理”解释人心符合道心的学说,也叫圣人之学。他们强调,道德比技能更重要。这是因做人做事的本质是心会做事,物、理、心三者之间,心统揽着性与情,通俗地说就是心控制着物和物之理,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心正则理正,理正则事正。朱子曾经说过德在先、艺在后。所谓“艺”就是各种技能。技能要受道德的制约,否则可能把事情做坏。
  朱子重视修身的精神十分可贵。按照孔子“六十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说法,晚年的朱子没有必要对未来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作为儒家学者的朱子知道,万物无穷,天理无穷,学无止境,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儒家说的道德修养不能时续时断,否则就无法进入圣域。朱子说过,圣贤是已经成熟的学者,学者是没有成熟的圣贤。在朱子看来,人与万物不同,因为人在万物中最灵,而人最灵是心灵:人不仅能观天下万物,而且能察万物之理。天理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准则。规律是从自然方面说的,准则是从社会方面说的,是天理在人事中的重要体现。仁是爱,是资生万物的开始,有了仁爱之心,才有符合自然之理的做事规矩。而礼、仁都是天地赋予人的自然之理,是与生俱来的道理。朱子鞭策自己要在仁义上下功夫,就能达到圣贤的境界。
  朱子自画像收录在各种文献之内,后人把它物化刻成石碑,对人们了解朱子及其理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资料
  建瓯文庙的朱子对镜写真碑
  建瓯朱子对镜写真碑高93厘米,宽50厘米,厚3.5厘米。碑刻顶部为圆弧。碑面中央圆形开窗,内刻朱子对镜半身自画像和朱子所题铭语,后注“绍熙元年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此外,还有印款“紫阳书堂”和“熹印”“晦翁”两方篆刻图章。碑的右侧有小楷文字:“文公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午时,卒于宁宗庆元六年庚申三月初九日午时,享年七十有一。历仕四朝,官于外者九考,立朝仅四十六日,自少即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孜孜不知老之将至,发圣人未发之精蕴,集诸儒未集之大成。正心修身,安贫乐道,乐则引之,忧则达之,诚一代之大贤,享千秋之俎豆欤。”左下侧隶书“家庙遗碑,数历兵火殁止重镌,皆失其旧,此文公六十一岁对镜写真也。威仪整肃,体备中和,谨依元本钩摹重镌,俾海内名宿景仰尊崇,俨然见先贤当年之气象云”。右下角有“石中”“南闽辟禺”款识。落款为“十六代孙玉百拜镌石”或“十六代孙钰百拜镌石”。朱玉字石中,号天仪。生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十月初三日,卒于乾隆二年(1737)八月初七日。可见,建瓯的朱子对镜写真碑的刻碑时间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刻取的是绍熙元年(1190)朱子六十一岁的自画像。
  建瓯的朱子对镜写真碑发现于1974年4月7日,1984年6月因火灾损坏,后有关部门根据拓片制成石刻。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