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和碑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79
颗粒名称: 广场和碑廊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天人合一”的时空印象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4
页码: 74-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考亭书院是一个融合了“天道”和“人道”的地方,包括广场区域内的太极图、碑廊的《大学》以及祭祀活动。这些元素共同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时空印象,让人深刻体验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广场

内容

1.地面:“太极图”
  广场地面正中是一幅太极图。“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朱子和蔡元定在此明确了“易”的表现形式——太极图的样式,并在其著《易经本义》《太极图说解》上首次使用了太极图。
  儒家“五经”中,《易》居于首位,朱子判断:“《易》,本卜筮之书。”绍熙四年(1193),蔡元定出游。朱子请蔡元定寻访“河图”“洛书”,特别是“太极图”。蔡元定由福建进入江西,然后游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在道士高人出没的青城山,蔡元定购得了一幅极具价值的“太极图”。蔡元定归来后,师生二人经过仔细分析和挑选,确定了太极图的样式并用在了朱子《易经本义》和《太极图说解》的篇首,使众说纷纭的“太极八卦图”从此规范了下来。朱子说:“濂溪作太极图,发明道化之原。”即道化的最初源头可以从太极图来理解。
  2.碑廊:《大学》
  广场碑廊有八方碑刻,是《大学》“八条目”的内容。
  《大学》是《四书》的首篇,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它是中国古代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结和深化,着眼于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完善,反映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突出特色,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包括“内修”和“外治”两个方面,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修身”是联结“内修”和“外治”的重要枢纽。“八目”对一个人要成就如何的事业,走什么样的方向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而朱子“格物致知”的思想正源于“八目”,意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读《四书》,首先要读《大学》。朱子已经预知到《大学》在今后的重要性,去世的前三天仍在修订此篇。
  3.广场:祭祀
  祭祀是考亭书院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化民成俗的一项重要活动,其意义在于“慎终追远”,目的在于“民德归厚”,达到“明德至善”。
  朱子曾在考亭书院修订祭祀礼仪,以祭祀先圣先师孔子。刘克庄是考亭书院祭祀朱子的第一人。刘克庄,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十月,刘克庄到建阳任县令。此时朱子已去世二十多年,刘克庄到考亭朱子故居瞻仰时,见到荒废的庭院,随即建议修建“朱子祠”。300天后,新祠就落成了。刘克庄以一县长官的身份,召集当地乡贤名士前往祭祀,并亲自写下祝文:“巍巍文公,宋之夫子。翼翼考亭,建之阙里。竹林萧萧,下有精庐……”
  现在,每年10月18日在考亭书院广场举行朱子祭祀大典。祭祀日期是根据朱子出生日(1130年农历九月十五日)的公历确定的。朱子祭祀典礼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广场区域内,融“天道”(《易》)与“人道”(《大学》)一起,通过祭祀礼仪使物化的理念“活”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时空印象,给人以深刻的体验。
  小资料
  考亭书院的祭祀古礼
  朱子在竹林精舍(考亭书院)建成时,率领诸生举行了一场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释菜礼。之前,朱子与弟子查阅了《政和五礼新仪》,并对礼仪进行讨论修订。释菜礼那天,鸡鸣,朱子和弟子起床。微曦,前往讲堂。主祭宣圣孔子,配享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司马光、张载、李侗从祀。朱子是献官,祭祀敬告先圣:“维绍熙五年岁次甲寅十有二月丁巳朔十有三日己巳,后学朱熹敢昭告于先圣至圣文宣王:恭惟道统,远自羲、轩,集厥大成……”黄榦、朱在、叶味道、徐寓担任礼赞官、分奠与司仪。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