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53
颗粒名称: 照壁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民本思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认为国家以百姓为根本,只有得到民心才能得到天下。他主张为官不能与民争利,宁可让老百姓多得点利益,也不能过分取之于民。在处理官民利益冲突时,朱子宁愿损失自己的个人利益,也不伤害老百姓的利益。他还在办公的大堂上悬挂“视民如伤”四字匾额,将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伤口一样,时时刻刻呵护关注着。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照壁

内容

照壁上所写的“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意指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的,朝廷是为百姓而建立的,这是朱子对民本思想的高度概括。朱子还经常说:“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天子,至尊也,而得其心,不过为诸侯耳。是民为重也。”意思是说只有得到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如果只取得帝王之心,至多只能成为诸侯。朱子认为,“王道”的根本问题就是“民心所向”的问题。朱子阐述了“民富”与“君富”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在古代社会,“君”是国家的代表,“民富”是“君富”的基础,也是“国富”的前提,民富则国富,老百姓富了,君主不可能贫穷。相反,如果老百姓贫困了,那么君主也不可能独富,君民一体,共损共荣。朝廷和君主必须“民之所欲,皆为致之,如聚敛然。民之所恶,则勿施于民”。即人民迫切需要的,喜欢的事情,都是执政者要去做的;人民痛恨和反对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朱子对《诗经》有关“民之父母”一句的解释为:“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意思是要以民心为“心”,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自然能够得到百姓的敬爱拥戴,这样才配得上“父母官”之称。朱子还对《左传·哀公元年》中“视民如伤”这句古训感触极深,在他办公的大堂上悬挂“视民如伤”四字匾额,将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伤口一样,时时刻刻呵护关注着。
  小资料
  朱子为官
  朱子一生为官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九年时间,无论施行荒政还是反贪肃廉,始终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根本。面对官民利益冲突时,朱子主张为官不能与民争利。“宁过于予与民,不可过于取民。且如居一乡,若屑屑与民争利,便是伤廉。”宁可让老百姓多得点利益,也不能过分取之于民;宁可损失自己的个人利益,也不伤害老百姓的利益。这体现了朱子“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的气度与胸怀。朱子“白纸告状”的故事也能体现这一点,他担任漳州知州时,允许老百姓用“白纸”上诉,虽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自己与官府带来麻烦,但朱子却认为这都是值得的。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