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49
颗粒名称: 仁智堂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教育思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4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仁智堂”讲学,以“人”为中心,强调“为己之学”,学习目的是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提升自身的道德。他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包括升堂讲学、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并主张理论学习与日常践履相结合。他还注重因材施教,创造性地推行分年龄段教学。变化气质的关键在于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圣贤。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仁智堂

内容

朱子在此讲学近八年的时间。墙壁上的“忠义孝廉”四个大字,是朱子在湖南岳麓书院讲学时,为湘中儒家弟子写的,反映了朱子主张的教育目的——“存忠孝心、行仁义事、立修齐志、读圣贤书”,即“仁”与“智”的完美结合。
  朱子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强调学习是“为己之学”,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古代的学者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楷模”;今天的学者为了成就功名利禄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身的道德,并学以致用,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而不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炫耀于人,或将读书学习当作追求名利的“敲门砖”。
  朱子在“仁智堂”讲学不是“填鸭”似的教学,而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一是升堂讲学。书院教学以自学为主,教师传授、指导为辅。升堂讲学只是根据学习情况为之。书院例行的是参拜孔子,学生向老师请安之后,“或有请问”,即学生遇到了疑难问题,向老师求教。老师解说之后就各自散去,继续自学。如朱子讲《论语课会说》,就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论语》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解答,即“会说”,也指升堂答疑解惑。二是个别辅导。对学生各自不同的疑难问题进行辅导。对学生而言,是问疑,对老师而论,则是答疑,这是朱子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他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日常生活知识来开导学生。如他常以“撑水船”来激励学生努力向学:“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不可放缓。直须着力撑上,不得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又如,为阐明温故知新的道理,以农民耕田为喻。他说:“子融、才卿是许多文字看过。今更巡一遍,所谓‘温故’;再巡一遍,这样才能‘见得分晓’。”意思是想在学业上取得收获,必须辛勤耕耘。三是集体讨论。这是朱子在教学中着力提倡的一种方法。他认为,读书应以独处为主,问学则以群居有益。学生若有疑难,可以相互讨论,这是书院群居的优势。若是集体讨论不能解决,再来请教老师,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显著。这是朱子对“群居有益”的基本认识。“索居独处”与“群居有益”看似矛盾,实际上体现了辩证的统一。索居与群居都是生活的表象,个人自学与集体讨论的结合才是书院求学问道的精神实质。
  以上所说的三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有相互贯通之处,通常表现为导师传授与自学相结合,对重点、难点课程开课讲授,其余课程以自学为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表现为个别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当学生遇到疑点、难点,朱子一般采用个别辅导或集体讨论的方法,从而达到互相启发、举一反三的目的。此外,还表现为理论学习与日常践履相结合。朱子主张“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要求学生将书本的知识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反复体察涵养,认真运用。
  朱子注重因材施教,创造性地推行分年龄段教学,即十四岁以下为小学,十五岁以上为大学。
  小资料
  变化气质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关注气质。气质如何养成?朱子认为,变化气质的关键在于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就能成为圣贤。圣贤就是古人心目中的“榜样”或“先进者”,而引导和促成每个人朝这个方向转化进步,就是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如何变化气质呢?朱子提出了“学以明理”“进德修业”“迁善改过”等一系列道德教育的原则或理念。他说:“为学之道无他,只是要理会得目前许多道理。”“为学无许多事,只是要持守心身,研究道理,分别得是非善恶。”朱子还认为:“才明理后,气质自然变化,病痛都自不见了。”所以,人的气质对身心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气质的“外在”表现为“知书达理”,“内在”则是心理健康。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