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求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47
颗粒名称: 隐求室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生态思想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40-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在隐求室写作了许多经典书籍,其中《小学》《童蒙须知》是启蒙教育读物,而他对张载的《西铭》进行注解后,流传至今的名句“民胞物与,参赞化育”表达了早期的生态观。朱子在此集先秦到南宋前期生态思想之大成,形成了生态共同体思想,其核心是“天人一理”或“万物一体”,认为人与自然都源于“天理”,遵守同一原则,应和谐相处。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隐求室

内容

隐求室是朱子平常住宿和写书的地方。为什么称为“隐求”呢?前面讲到,朱子辞官回到武夷山,专门做学问,在古人看来,不做官,住进山林,就是“隐”,如隐居、隐士等。但“隐”不是朱子的最终目的,他所求的是著书立说、立志弘道。朱子有诗描写在隐求室的生活:“晨窗林影开,夜枕山泉响。隐去复何求,无言道心长。”
  在这里,朱子写了许多书,这些书后来都是经典,如《小学》《童蒙须知》的启蒙教育读物,还对张载的《西铭》进行注解。这部书中的一些名句流传至今,除了表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崇高理想之外,还有“民胞物与,参赞化育”的生态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都共同参与了宇宙万物的演进过程,人与其他生物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体现了我国早期的生态观。朱子就是在这里集先秦到南宋前期生态思想之大成,形成了生态共同体思想,其核心是“天人一理”,或称为“万物一体”,“同出一源”。意思是人与自然万物都源于“天理”,根源相同,遵守的原则一致,只不过由于诞生的条件不同(朱子认为是“气”的离散聚合,即“天赋”)产生了差异。因此,天地万物皆为同胞,人与自然当和谐相处。“维同胞也,故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
  小资料
  《西铭》
  张载的《西铭》全文仅253字,在理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张载的新儒学思想独具特色,表达的学问主题多具有普遍性意义。有学者认为:“他所提出的儒家学者的使命与人生理想,代表了新儒家学者的终极关怀与志向”,在其《西铭》篇中表达得十分透彻。关于《西铭》,“二程”曾称道,“扩前圣所未发”“孟子以后,未有人及此”,即认为《西铭》的见解水平已臻亚圣孟子。张载认为,《西铭》就是专门为学者厘定学问生命之规模的。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