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达性天”匾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45
颗粒名称: “学达性天”匾额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天理”概念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康熙皇帝曾给武夷精舍赐予“学达性天”的匾额,意思是朱子的学问探究了“天理”和“人性”,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朱子认为,“理”是事物的所以然和所当然,天地万物都因“理”而存在和变化。人性中蕴含着天地之性,通过格物致知可以与宇宙万物沟通而共处一体,实现“内圣外王”和“明德至善”的大同社会。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匾额

内容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皇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赐给武夷精舍。这四字的意思是:朱子的学问探究“天理”和“人性”,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朱子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规律的存在,即“理”。“理”是事物的所以然和所当然。天下事都是有道理的,为君臣有为君臣的道理,为父子有为父子的道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接事物,都有它各自的道理。有道理,就要去探讨它、研究它,大到自然社会之大,小到具体事物之细,知其所以然和所当然。“所以然”即事物是什么,“所当然”即事物应当如何。事物存在的依据、规律和状态,都由一个“理”来决定和节制。天地万物都因为这个“理”而存在,也因“理”而变化、发展,所以“理”是万物秩序之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天理”这个词,如“天理昭昭”“有没有天理”“天理何在”等等。但“天理”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影的一个真实存在,贯穿并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流行发育,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起着“统领”的作用,在宇宙中无穷无尽、无边无涯、无处不在,就像我们常说的“大道无形”“理行天下”。“天理”在“人”中的彰显就是“人性”,中国古代哲学一再阐述一个原理:“人类之性蕴含着天地之性”。以朱子的话说:“天理在人,终有明处。”这个“明处”就体现在人性上。
  小资料
  朱子给我们描述的宇宙世界
  朱子深刻揭示了宇宙万物是以“理”为终极依据,按“中道和谐”的规则演进,以“理一分殊”的逻辑方式展开,人类通过“格物致知”的渠道同宇宙万物沟通而共处一体。朱子追求构建一个“明德至善”与“内圣外王”互为表里,“以民为本”与“道统自觉”相互支撑,实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大同社会,并生生不息而永恒发展。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