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雕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42
颗粒名称: 朱子雕像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朱子雕像的建造及意义
分类号: B244.7
页数: 3
页码: 32-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五夫朱子雕像是由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指导,吕品昌担纲设计创作的。雕像背靠青山,面向籍溪水,与文公山主峰形成中轴线。雕像高23.66米,基座1.4米,广场直径50米,代表朱子在闽北“琴书五十载”。雕像面容慈祥,左手持卷,右手捧心,身后是一座由众多古籍和朱子著作建造的小山,象征他在继承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理学集大成。整个广场以农田为肌理,周边引入溪水,象征朱子理学在继承、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实现集大成,最终汇入中华文化长河之中。如今,朱子雕像广场成为举行朱子成年礼、朱子婚礼、朱子祭祀典礼的固定场所。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雕像

内容

五夫朱子雕像是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一尊朱子像,由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指导,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担纲设计创作。
  2016年12月17日,雕像正式落成揭幕。朱子雕像背靠青山,面向籍溪水,与文公山主峰形成一个中轴线;雕像庄严肃穆,且又和蔼可亲。雕像高71尺,折算成现在的度量单位是约23.66米,象征朱子71年的生命历程;基座1.4米,代表朱子十四岁到五夫生活;广场直径50米,代表朱子在闽北“琴书五十载”。
  雕像面容慈祥,左手持卷,右手捧心,象征朱子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的学术思想;雕像身后是一座由众多古籍和朱子著作建造而成的小山,展现朱子学富五车、著作等身,也象征他在继承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理学集大成。整个广场以农田为肌理,周边引入潭溪、籍溪汇流而成的溪水,象征朱子理学在继承、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实现集大成,最终汇入中华文化长河之中。人们通过瞻仰朱子雕像、了解朱子生平,感受朱子思想,进而由广场出发进入五夫古镇,沿着朱子的足迹,参观朱子文化有关历史遗存。
  如今,朱子雕像广场成为举行朱子成年礼、朱子婚礼、朱子祭祀典礼的固定场所。
  小资料
  朱子雕像创作团队主要成员
  范迪安,男,1955年9月生于福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评论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曾发表美术研究与评论上百万字,策划百余项反映时代主题和中国美术发展成果的学术展览,组织多种学术研讨会和大量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与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各国优秀艺术成果交流,提升中国美术的国际影响力。油画作品参加多种学术展览。
  主编出版《20世纪中国美术文艺志·美术卷》《当代艺术情境中的水墨本色》《世界美术教育丛书》《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世界艺术史》《近现代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大系》等著作。
  吕品昌,男,1962年生于江西,现任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雕塑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雕塑家,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特聘雕塑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瓷协会(IAC)会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编出版《雕塑之道》《中国当代陶艺》《西方现代雕塑》《世界浮雕艺术》《陶艺》《陶艺·当代雕塑》《陶艺·中国》等学术论文集、画册及著作。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