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方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2632
颗粒名称: 半亩方塘
其他题名: 重点讲解“源头活水”
分类号: B244.7
页数: 2
页码: 16-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子羽留给朱子的家用半亩见方的池塘,是朱子常在池塘畔读书吟诗的地方。朱子以天地间的自然物来解释学问,抒发情志,如把“仁爱”比喻成水,把道统比喻成“水”,把清廉比喻成“水”。朱子就读屏山书院时,每天经过灵泉并打水饮用,灵泉是朱子文化遗存之一。
关键词: 南平市 朱子 池塘

内容

这是当年义父刘子羽留给朱子家用的一口半亩见方的池塘,流入池塘的渠水源自山崖的泓泉。朱子常在池塘畔读书吟诗。朱子一生留给后世许多优美而又富有哲理的诗词歌赋、格言警句,其中《观书有感》被收录到小学语文课本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的意思是,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塘水轻盈透彻似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这塘池水为什么会这么清澈呢?那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流出。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池塘的源头之水,实质上寓意为做学问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得出的成果才能接近真理,从而历久弥新。朱子常以天地间的自然物来解释学问,抒发情志,如他对“水”有特别的感情,把“仁爱”比喻成水,依次传递,泽被万物;把道统比喻成“水”,川流不息,一脉相承;把清廉比喻成“水”,洁白无瑕,德在心清。“水”成为朱子理学贯穿天、地、人之间的载体媒介。
  小资料
  灵泉
  五夫镇府前村有一山泉,该泉由一深一浅两个泉眼组成,较深者水深1米,长1.26米,宽0.9米。较浅者水深0.2米,长1米,宽0.8米。泉眼东侧约三米处的岩石上刻有“灵泉”二字。朱子就读屏山书院时,每天需经过此泉并打水饮用。2016年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灵泉列为武夷山市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8月公布为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知识出处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讲解词》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关于朱子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书稿选取了朱子文化在南平市建阳区、延平区与武夷山市、建瓯市、浦城县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遗存进行讲解,将朱子生平、朱子理学思想、朱子对孔孟以来思想的集大成、朱子对儒家道统的庚续、朱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时代价值、朱子门人弟子及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等内容结合新时代精神融入其中。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子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