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作为本体根源义的“生生”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886
颗粒名称: 结语:作为本体根源义的“生生”观
分类号: B244.75-54
页数: 2
页码: 043-0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字义上讲,“生”大致有两层含义:一者“生”字是指实际的“生”,意近宇宙生成论的含义,如同母生子、鸡生蛋一般,但是,这层意思显然不能用来解释朱子“理生气”命题的意义;二者“生”字则是指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先后关系,意谓先有理然后有气,依朱子理气论,所谓先后关系则是指形上形下之关系,也就是指存在论的关系而非生成论的关系。按照这里的第二层意思,“理生气”是对理在气先这一本体论命题的一项论证,别无他意。
关键词: 朱子学 研究 体根源义

内容

综上所述,长久以来,淹没不闻的朱子学“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也”这句命题含有丰富的意涵,通过我们的重新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关键词:“生”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概而言之,从字义上讲,“生”大致有两层含义:一者“生”字是指实际的“生”,意近宇宙生成论的含义,如同母生子、鸡生蛋一般,但是,这层意思显然不能用来解释朱子“理生气”命题的意义;二者“生”字则是指表明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先后关系,意谓先有理然后有气,依朱子理气论,所谓先后关系则是指形上形下之关系,也就是指存在论的关系而非生成论的关系。按照这里的第二层意思,“理生气”是对理在气先这一本体论命题的一项论证,别无他意。
  然而,当将“理生气”置于朱子学的整套理论系统中进行重新审视,我们则可发现更为重要而繁复的义理问题。朱子围绕“理生气”问题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讲法:1.从实理处说,则理与气“生则俱生”;2.从次序上说,则先有“这实理”而后“有阴阳”;3.从“见在事物”说,那么,“阴阳函太极”;4.最后从“推其本”说——即形上地说,则必得出“太极生阴阳”的结论。以上四种不同角度的讲法,都是为了解释太极、动静与阴阳的关系问题,其中内含“太极生阴阳,理生气”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言之,其中贯穿了太极本体或理本体的“生生”问题的哲学思考。
  至此可见,朱子理气宇宙论的模式可以表述为两大命题:“阴阳函太极”与“太极生阴阳”。前者涵指太极本体表现为“物物一太极”、“无限个太极”;后者涵指太极本体表现为“生生不穷之理”,具有“生将出去”、“更无停息”的动力。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根据“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一‘生’字,便是见其自太极来”的表述,这里的“生”只是表示阴阳“自太极来”这一本体界的根源义而非现象界的生出义。若就体用一源的角度看,“生”在此体用结构中表示为“依体而起”的本体呈现义而非作用现象义。
  总之,从朱子理气论域出发,可以发现朱子学本体宇宙论的理论系统中含有丰富的“生生”理论,应当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若结合朱子学的“天命流行”、“天理流行”、“天理流出”以及天道“不间断”等一系列理学的基本观点来看,则可以断定朱子学的天理实体具有根源意义上而非现象作用意义上的动力义、呈现义,此即说,阴阳动静等一切现象必根源于太极本体,在此意义上,“太极生阴阳,理生气”的“生”字是指根源义的内在动力而非现象义的外在推动,由此,“理生气”得以成为理论自洽的思想命题,终极而言,则可说“无能生有”。朱子学的这套说法意味着用“生生”观念将太极、动静、阴阳贯穿起来,形成了以太极为核心、集理气为一体的一套天理实体观的哲学体系。
  致敬:谨以此文纪念张岱年先生(1909—2004)诞辰110周年!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朱子学年鉴.2019》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朱子学的研究要素与哲学开拓》《朱熹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