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343
颗粒名称: 学术专著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3
页码: 164-1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的朱子学年鉴2018年的朱子学研究论著的学术专著,包括《近思录》文献丛考、朱子新探、《仪礼经传通解》研究、陈淳评传、苏轼与朱熹、任继愈谈朱熹·王阳明·王夫之、近世东亚儒学研究等专著内容。
关键词: 朱子学 学术 专著

内容

《近思录》文献丛考
  严佐之 顾宏义 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1月,341页
  《近思录》依朱熹、吕祖谦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全面阐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实可谓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近思录>文献丛考》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严佐之、顾宏义主编,共收录17篇关于《近思录》的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近思录》一书的后续《近思后录》《近思别录》《近思录补》《近思录传》《读近思录》《近思录集解》《五子近思录》《近思续录》《近思录集朱》《近思录补注》《近思录集说》等书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内容涵盖目录版本、学术思想、历史脉络等方面,考证精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近思录》所构架的理学文献系统。
  朱子新探
  ——朱子学与泉州文化研究
  林振礼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1月,398页
  该书是研究朱子思想与泉州地方文化关系的一本著作,阐述了朱熹在闽南泉州的文化精神。作者从逸文考辨和野外调查开始,从五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朱熹在泉州生活时的社会背景、地域文化特征、人物的思想内涵:一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诸多视角,分析泉州社会对青年朱熹的影响。二是将朱熹置于多元文化接触视野中进行考察。在研究朱子与禅道关系的同时,进一步从“赵令衿案”揭示其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描述朱熹的思想轨迹。三是考证辨析朱熹与泉籍缙绅梁克家相知相敬的关系,阐述朱熹往见大慧的思想史意义。四是以朱子理学阐发关帝信仰。五是略解朱熹的堪舆思想。
  《仪礼经传通解》研究
  王志阳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18年1月,391页
  该书立足于《仪礼经传通解》整书,结合各类文献,遵从文本文献和历史文献相互参照的原则,研究《仪礼经传通解》各部分之间的异同点。全书考察《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原因、编者队伍、编撰目的、四礼、礼与诸经、礼与诸子学,以及经与传记的关系,重点考察朱子、黄榦、杨复三代学者在编撰思想、礼例、礼图的发展演变过程,关注《仪礼经传通解》对后代政治制度、礼学研究、诸经研究三方面的影响。
  陈淳评传
  曾振宇等著,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8年2月,904页
  陈淳,字安卿(1159~1223),福建龙溪县人(今属漳州市龙文区),世称北溪,人称北溪先生,朱子晚年大弟子,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临漳时,师事朱熹。朱熹多次对人言:“南来,吾道得一安卿为喜。”朱子离漳后,陈淳又前往考亭问学。其一生护卫师门甚力。身为朱子的学生,陈淳一生几无仕宦经历。32岁,陈淳科举不顺,后一度放弃科考,晚年则多次参加科考,直至60岁方被授予迪功郎、安溪主讲,但并未上任,后短暂地代理过长泰主讲。其参政的时间极短,长期生活于乡村僻野之地。然却凭借其弘扬朱子学之功,于雍正二年(1724)经礼部议定,进入孔庙配祀诸贤儒之列。陈淳主要著作有《北溪字义》《严陵讲义》等。《北溪字义》是宋代理学辞典,学术意义重大。《陈淳评传》全面深入研究陈淳思想,梳理二程朱子到陈淳的思想演变。
  苏轼与朱熹
  张毅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年2月,344页
  《苏轼与朱熹》用特殊的视角、眼光、笔调刻画了苏轼这一文人与朱熹这一儒者的不同文化文格和精神风貌。两位伟人的思想、学说、著作、经历,大家耳熟能详,但很少有著作从两位的心态、人格和生命价值来分析,该书丰富了历史文化,用清新脱俗的笔墨将两位圣人的思想底蕴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朱随笔
  [清]陆陇其撰,北京:中国书店,2018年2月,322页
  陆陇其撰有《三鱼堂四书大全》《困勉录》诸书。《读朱随笔》是取其读《朱子大全集》时的心得,随笔标记。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摘其精蕴,分条纂录,而各加按语以引申之。其书初无雕本,康熙戊子,仪封张伯行从陇其之婿曹宗柱索得稿本,刊行于福州。陇其之学,一以朱子为宗,在近儒中称醇正。是编大意尤在于辟“异说”以羽翼紫阳,一字一句,皆潜心体察。于朱子之书,诚能融会贯通,而非徒以口耳占毕为事者。
  任继愈谈朱熹·王阳明·王夫之
  任继愈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8年3月,296页
  该书为任继愈先生撰写的关于朱熹、邓牧、王阳明、王夫之等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国学通俗读物,包含《朱熹与宗教》《朱熹的宗教感情》《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宋明理学家的教育哲学》《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李贽的进步的社会观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李贽思想的进步性》《李贽的悲剧结局》《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王夫之》《王夫之为什么反对老子》《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等内容。
  近世东亚儒学研究
  陈来 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382页
  12世纪以后,朱子哲学以理性本体、理性人性、理性方法为基点的理性主义哲学,不仅是中国的思想,也是近世东亚各国占主导地位或有重要影响的思想体系。东亚朱子学在体系上是内在一体的,但中国朱子学、韩国朱子学、日本朱子学又有各自的关注焦点,形成了朱子学的多元面貌。该书首先对朱子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剖析,继之以此为参照,通过对李退溪、李栗谷、宋尤庵、林罗山等韩国、日本著名理学家思想的研究,勾勒出朱子哲学思想在东亚的完整面貌,展示了历史上朱子学体系逻辑发展的多元可能性。《近世东亚儒学研究》是作者长期以来关于东亚儒学研究的结晶。在宽广的视野范围内,勾勒出了朱子哲学思想在东亚的完整面貌。
  历史与永远
  ——江户后期的思想水脉
  〔日〕岛田英明著,东京:岩波书店,2018年3月
  该书从徂徕学这一“narrative”(创作性叙述)的诞生出发,梳理了此后受其影响的儒者、志士、文人的言语中出现的“永久性追求”的愿景,并详细剖析了这一愿景产生的社会背景及思想语境。其最大特色即是以“历史”“永远”两个关键词为线索,将思想、背景迥异的各个人物进行巧妙地串联。由于江户后期的诸多人物,如赖山阳等人并没有留下学术性的著作,因此传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即对于某一概念(如“天”“仁”)的思辨过程进行探讨的手法,多有不适用之处。此外,“宽政异学之禁”以后,伴随着朱子学的官学化和清朝考证学的影响,学者著作中思辨性的讨论大大减少,而更多地关注文献的收集、考证。虽然也有一些独特之处,但总体而言其论点仍趋向单一、陈旧。故而作者推陈出新,通过观察“对历史性的构建”到“永远性的获得”这一愿景的实现过程来考察各人物关心的问题所在,并揭示了他们之间的思想关联性,脉络清晰,有条不紊。此书于2018年秋荣获“日本三得利学术奖”。(日本立命馆大学石运)
  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
  杨立华 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4月,197页
  作为对两宋道学思想的接续,该书对于北宋五子及朱子的哲学的核心问题,如实体与生生、理气关系、心性关系、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仁包四德等,都以当代汉语的习见概念做了解析性的阐发和论证性的思考。而理一元论的取向,则是基于对朱子《太极图说解》的体系化思考的深入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该书可以被看作对朱子的《太极图说解》的现代转写。全书基本依照《太极图说解》的论述次第展开。第一至三章关注的是本体论问题,第四至六章是有关心性问题的讨论,第七至九章则着眼于儒家价值的现代阐释和论证。最后一章《一本》,是对理一元论体系建构中的要点的注疏、解释和总结。
  蔡文庄公集
  [明]蔡清 著,张吉昌
  廖渊泉点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4月,227页
  《蔡文庄公集》又称《虚斋集》,是明代朱子学第一人蔡清短篇综合性文章的结集,题材多样,包括诗文、书札、序跋、传赞、墓志铭、箴言、祭文、告文、哀辞及其他杂著,凡三百多篇(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阐发程朱理学的原理,并提出修养与治学的方法;二是反映明代中期泉州民情风俗的演变;三是赞颂清官贤宦以及良师、孝子、慈母、烈妇、义民等;四是品鉴书画作品,提出诗文创作主张;五是倡议续修族谱,等等。可见,该集是研究蔡清其人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以及明中后期泉州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
  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
  ——宋元时期的《中庸》与道统问题
  〔德〕苏费翔〔美〕田浩 著,肖永明译,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5月,391页
  该书正文部分旨在以一种更具联系性与整体性的(而非追溯性的)视角,通过研究宋金元时期南北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的演变与发展,来考察11至13世纪乃至13世纪以后文化权力与政治文化之间的某种复杂关系。第一部分侧重于研究与朱熹观念不同的思想家的《中庸》与道统观念,第二部分则集中探讨元代郝经针对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的观点,其中也包括郝经的《中庸》与道统观念。两部分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突破了以往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上对特定谱系上人物的过度关注,阐明了朱熹逝世之后至13世纪,朱熹的思想遗产在南北方的存续与发展。附录收录两位作者共计8篇文章,俱为从不同角度烘托、补充、拓展正文主旨,与主体内容相得益彰。
  四端七情之辨:朝鲜朝前期朱子学研究
  洪军 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374页
  该书以“四端七情”论辩为中心,从学术思潮与人物个案研究对朝鲜朝前期性理学(朱子学)展开了系统研究,揭示朝鲜朝前期性理学(朱子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发展取向,具有相当的学术创新性和价值。具体而言,全书通过对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朝鲜朝朱子学双璧——李退溪和李栗谷的四七理论的论述,探讨了四端七情之辨的产生、发展及影响;同时,将“四端七情”论辩延伸至“人心道心”之辩,系统全面考察韩国性理学心性情论之特色,探讨了“人心道心”学说在东亚地区的多元发展及其理论意义。
  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
  赵金刚 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5月,512页
  该书为近年朱子思想研究中的新锐之作,聚焦于朱子的历史观,即朱子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世界”,以及在朱子的内在视域下,历史世界以怎样的形态展现。作者认为,朱子的历史观以理气为骨架,以理势为经络,以具体问题为血肉,逐层展开。天理是朱子处理历史问题的基点,与理不离不杂的气则是他处理相关问题的另一要素。理气关系构成了朱子理解历史世界的“子午线”。朱子对于诸多历史问题的处理,都要从这一关系构成的基本问题来展开和理解。这一论题突破了传统朱子学集中于理气论和心性论等范畴,将哲学与历史的视界打通,从历史哲学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可视作是对朱子历史认识的再认识。全书5篇19章。
  《朱子语类》文献语言研究
  刘杰 著,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338页
  《朱子语类》不仅是研究朱熹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古白话研究的一部重要语料。该书立足稀见文献考察宋代文人语言,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朱子语类》文献研究,下编是《朱子语类》词汇研究。全书9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朱熹与《朱子语类》,总结了近20年来(截至2009年)国内外《朱子语类》研究的盛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二章研究通行本《朱子语类》及成书之前的几个重要版本。第三章是中华本《朱子语类》与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的异文比较。第四章是中华本《朱子语类》与朝鲜古写本《朱子语类》异文比较。第五章研究《朱子语类》的文献学价值。第六章和第七章集中研究《朱子语类》的复音词。第八章讨论《朱子语类》中的多音节词语。第九章总结阐述《朱子语类》的语体特征、语言特点和研究价值。
  朱熹《中庸》学研究
  张卉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319页
  全书分为5章,分别是“宋之前的《中庸》研究”“朱熹《中庸》学的学术背景”“朱熹《中庸章句》成书过程研究”“朱熹《中庸》学的主要内容”“朱熹《中庸》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层次分明、内容完备,使读者可以完整地理解朱子《中庸》学的主体价值及相关问题。《朱熹<中庸>学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对朱子《中庸》学片段性的认知豁然贯通,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可以思考的理论层面、现实层面、个人生命修炼等方面的问题。书末附有“宋代《中庸》研究著述表”,更是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近思录集说
  管赞程集说,杜海军
  杜昭 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5月,336页
  《近思录集说》十四卷,管赞程(1872~1952)著。该书对朱熹和吕祖谦编选的《近思录》进行解说。先引古今学人之论述,然后加以自己的注释和解说,以阐述其深邃的理学思想。每卷分若干章,章末总结大意。所引之人自西汉至民国,多达50余人,比清朝茅星来、江永所编的两种《近思录集注》征引更广,尤因增入近代学人(如夏震武、张绍价等)结合时事之论述而更具特色,对于深入理解《近思录》较有帮助。
  楚辞
  ——《楚辞集注》《钦定补绘离骚图》合编
  [宋]朱熹著,[明]萧云从
  [清]门应兆绘,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5月,464页
  这本书以文津阁《四库全书》为底本,将其中朱熹的《楚辞集注》与《钦定补绘离骚图》合编,相应内容文图相佐,是一部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的插图版《楚辞》。全书收录了《楚辞集注》八卷,一至五卷为离骚类、六至八卷为续离骚,《楚辞辩证》《楚辞后语》略去。清乾隆帝编《四库全书》时,欣赏萧云从《离骚图》,又觉此刻本不足,命当时画家门应兆补绘其余各篇,合萧氏64图,共155图,名为《钦定补绘离骚图》。全编特邀约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行楷手书导读,并在文中以傅抱石绘制的离骚图作为彩色插页,意蕴悠长。
  大学(朱熹本)于建福编著,济南:济南出版社,2018年6月,152页
  该书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本《大学》为版本依据,篇章体例包括经典原文、注释、大意、题解、典故、思考辨析题六部分。其中注释取众家之长,浅显易懂,大意力图求信达雅,自然流畅;题解力图挖掘和阐发经典中的义理与价值;典故力图从经籍中选取相关典故进一步阐发原文义理;每章后的思考辨析题就经典核心问题或疑难之处设问。同时附录加入了朱熹《大学章句序》原文及译文、朱子本《大学》全文(繁简对照)、古本《大学》原文,以及《大学》成语荟萃、主要人物名录等,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大学》一书。
  历代“朱陆异同”典籍萃编
  严佐之 戴扬本 刘永翔 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7月,3144页
  《“朱陆异同”典籍萃编》(全6册)为历代撰述朱陆异同之专书的集结,内容包括明程敏政《道一编》、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陈建《学蔀通辨》、程曈《闲辟录》、冯柯《求是编》以及清秦云爽《紫阳大指》、孙承泽《考正晚年定论》、熊赐履《闲道录》《下学堂札记》、王弘撰《正学隅见述》、陆陇其《学术辨》、口成《辩陆书》《朱陆异同书》、张烈《王学质疑》、朱泽沄《朱子圣学考略》《阳明辑朱子晚年定论辨》、童能灵《朱子为学次第考》、李绂《朱子晚年全论》、王复礼《三子定论》、费熙《朱子晚年定论评述》等。
  朱熹思想探讨
  蔡方鹿 著,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年7月,368页
  该书是作者有关朱子研究的代表性论文的结集,收录的文章涵盖了多个话题,例如朱子学的现代转化和未来、朱熹的经学对传统文化及中国经学的影响、朱熹在《尚书》《诗经》《孝经》上的创新、收货和影响,等等。作者对朱子学的研究,把历史与现实的观点结合起来,以探讨朱子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拓宽研究领域,贴近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现实,对朱子学及其影响做现代审视、反思,挖掘其现代意义,回应时代的挑战。
  源头活水:理学与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研究
  蔡家和 著,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230页
  该书主要分析了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所建构理学系统的特色,按章逐一探讨,以求正确把握朱子的学说义理。作者由明清之学入手,结合《四书章句集注》,通过与程树德《论语集释》、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毛奇龄《四书改错》、黄宗羲《孟子师说》、伊藤仁斋《语孟字义》等书的比较,厘清“四书”建构理学的来龙去脉,梳理出朱子注疏中最具理学特色的部分。全书共9章:导论、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大学教育之设计、朱子理气论下《论语》诠释之特色、朱子的孟学诠释特征、朱子与戴震对《中庸》诠释之差异、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心物关系、朱子与阳明的孟学诠释差异之比较、朱子对《孟子·知言养气章》之诠释、朱子的性理学——仁义礼智四德由来之考察。
  朱子学正说
  徐公喜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280页
  该书收录了作者2000年以来在朱子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理学法律思想研究三个领域的文章,试图将朱子学这个传统学术领域的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来探讨,既体现了作者对朱子学研究领域一般问题的研究深度,同时也展现了他学术研究视域的广度,比如对理学法律思想、江西理学学术传统的持续关注等。内容包括朱子学研究、论“何谓朱子学”、以朱子学为例看中国哲学发展方向、朱熹宋代新杂家论、《朱子学提纲》之朱子学精神、朱熹学术思想发展阶段论、朱熹与法家之学、论朱熹生态和谐的社会属性、朱陆异同论历史形态的考察等。
  历代“朱陆异同”
  文类汇编
  顾宏义 严佐之 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8月,1208页
  《“朱陆异同”文类汇编》(全5册)主要汇集编纂历代文献中论述“朱陆异同”的单篇文章,以及重要的论述章节,包括相关的序跋、札记、语录、书信等。所收资料的时间断限,上自南宋中期朱熹、陆九渊及其门人后学的言论文章,下迄清末。首载以朱、陆评述对方的文字,其次是编录的资料,据其著者的生卒时间为序编排。其生卒年未详者,据其及第时间或亲属、交游等情况加以推定。同一著者的文献,据辑录的资料所依据的文献先后为序编排,一般以经史子集为序,并于其前简要介绍所辑录文献的著者生平、学术源流及其著述情况。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
  ——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李锋 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202页
  该书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讨论对象,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梳理古代政治道德的价值及其当下意义,搭建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间的思想桥梁。内容包括导论、天理论:普遍道德法则的本体论证明、性善与禀气:古代德治主义的人性根基、道义优先:优良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王道政治:善治理想及其道德诉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治理等。
  天理昭彰:
  悦读《四书集注》
  李翚 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180页
  该书是对《四书集注》的介绍和阐释。全书七个部分:一、朱熹其人:少年远志、出入佛老、专意儒学、政事可观、庆元党禁。二、《四书集注》其书:“四书”的演变、中国学术传统的经典与诠释、《四书集注》的编著过程。三、《四书集注》的诠释要点。四、《四书集注》的理学思想:理一分殊、心统性情、格物穷理。五、《四书集注》与中国文化。六、《四书集注》精华语段选读:论理气、论心性、论仁、论君子、论修养、论治国。七、延伸阅读书目等。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会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9月,371页
  《朱子学年鉴》(2017)在积极挖掘传统朱子学智慧的同时,直面全球朱子学研究,为朱子学和中国哲学爱好者展示全面的朱子学研究图景。《朱子学年鉴》(2017)主要内容包含九大主题:特稿(主要邀请朱子学专家撰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2017年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朱子学研究论著(包括学术专著、学术论文),朱子学研究硕博士论文荟萃,朱子学学界概况(包括学者简介、朱子学研究重大课题),朱子学学术动态(包括会议信息和朱子学研讨会综述),资料辑要(介绍2017年朱子学新书目录、期刊论文索引、全球朱子学研究资料书目等)。
  礼法与天理:朱熹《家礼》思想研究
  彭卫民 著,成都:四川巴蜀书社有限公司,2018年9月,455页
  “礼法”与“天理”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核心要素。“礼”可以分为感应自然的“无体”之礼以及统性统情的“有体”之礼,两者辩证地构成了“天理民彝”这一自然秩序的基本原则。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其《家礼》一书中,以“古今异宜”的学术变革气魄,论证“理”即“礼”,家礼既是“自然之理(礼)”在家内秩序层面的表达,也是整个礼法体系的根基所在。朱子的家礼思想,是“礼理一体”论、“常变相合”论的重要支撑,更是古典法哲学中“天理民彝”这一自然观念的经典表达。
  闽中理学渊源考
  [清]李清馥 著,何乃川
  李秉乾 点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年9月,847页
  该书是一部有关宋明时期福建地区理学萌芽、发展和演变的学术著作。全书共有九十二卷,卷首有李清馥所作《闽中理学渊源考原序》及《凡例》。始撰于乾隆六年(1741),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原名《闽中师友渊源考》,后改为今名。李清馥的《闽中理学渊源考》一书,旨在通过为宋明时期福建地区的理学家修史立传,达到“辨正理学与经学、宋学与汉学的关系,纠正宋明以来尊宋黜汉的学术偏见,提倡汉宋兼采”(卢钟锋语)的根本目的,是清代中期理学史的代表之作,也是研究理学家和中国理学史的重要文献。
  《朱子语类》选译
  王晓农 赵增韬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643页
  《朱子语类》是研究朱子思想的重要文献,在世界范围内尚无英语全译本。《<朱子语类>选译》是继2014年出版的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朱子语类选》(九卷)后,第二部英译选本,包括“性理”三卷、治学论三卷、四书论三卷、道家论一卷。译者重点关注了两个方面:保持原有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理论形态和表述方式,同时为与异域视野产生亲和力而适当添加内容,以向西方学术过渡和表述,帮助英语读者认识中国这位新儒学思想家。
  朱熹德育思想研究
  刘佩芝 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141页
  该书以朱熹的德育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的历史背景、特色及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系统阐释和评价。内容包括朱熹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朱熹的德育实践、朱熹德育思想的理论建构(德育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和途径、原则)、朱熹德育教育的三阶段(蒙学、小学、大学)、朱熹德育思想的四个层面(家庭、官学、书院、社会教育)、朱熹德育思想的特征及当代蕴含等。
  朱子学论集
  朱杰人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492页
  《朱子学论集》是朱杰人教授有关“朱子学”研究和组织实践的著作,比较全面而具体地记录了朱先生一些颇具学术特色和学术影响的学术观点,也比较立体地呈现出朱先生不断思考和全力组织推广朱子学的成就。内容涉及朱子学中若干具有争议性的学术话题,如“存天理、灭人欲”、朱子的妇女观、气节论等,另有许多内容涉及朱先生对朱子《家礼》等古礼复原的研究和学术推广活动,较为著名的如朱先生领衔编纂与出版的大型丛书《朱子全书》,该书详谈编纂此套丛书的思想动因、编纂历程和体例等话题,从文献意义上说,既能为朱子研究提供一份基础性的学术文库;从出版人的角度来说,也可以为理解朱先生的学术出版理念和实践增加新的思考层面。
  朱子门人学案
  徐公喜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435页
  该书旨在梳理朱子门人事迹与理论贡献,以此扩展朱子学的思想内涵。作者在古人、当代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研究相关的资料,对朱熹门人进行史实考证。在对朱熹与师友门人往还书信的史实考证、对书院与教育历程中朱子门人的研究、对朱子门人的数量与籍贯分布情况的研究、从相关书籍如《朱子语录》《朱子语录姓氏》的研究视角考辨朱子门人和朱子门人哲学与思想内涵的研究以及海外研究的成果上,形成对朱子门人研究的《朱子门人学案》。全书以地域之别对朱熹门人进行介绍,注重朱子门人的姓名、字号、籍贯、从学时间和地点、评价及著作等的考辨,通过对朱子门人的史实考证,从而了解朱子学流传、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事实,在此基础上深化朱子学的研究。
  朱子百题
  肖铮 主编,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310页
  该书选择朱熹思想中一百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阐述,通俗而概要地向读者介绍朱子学多方面的知识,勾勒出朱子学的基本轮廓,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也有利于将学者引向深层去研究。前言主要阐述朱子学的形成、特点,朱子学与儒学、理学、闽学的关系,朱子学研究的时代意义。
  武夷学院朱子学
  研究十年录
  衷鑫恣 主编,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编,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347页
  该书精选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2008年成立至今,公开发表的朱子学研究论文30多篇,编为一集,展示武夷学院在此领域的优秀成果。内容主要分为朱子生平及思想研究、朱子学派研究、理学外传研究、朱学的现代意义研究等方面。这些论文原发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福建论坛》《鹅湖》等海内外刊物上。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朱子学年鉴(2018)》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朱熹与张栻、吕祖谦互动述略》《二程与朱子道统说》《2018年度中国台湾朱子学研究成果综述》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