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义心而生利、反利心以除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181
颗粒名称: 充义心而生利、反利心以除害
其他题名: 以朱子为枢纽重新考察儒家义利观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朱子对《孟子》中的“义心”和“利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儒家关注的是合乎道德标准的义和利的关系。他认为义在于内在于心,也外在于事物本身,而利则要与人伦关系相结合。在处理事物时,充满义心而产生利益,同时抑制利心以避免破坏义利平衡是关键。文章同时探讨了“义生利”的观点。
关键词: 朱子 孟子 利心

内容

《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4期
  朱子认为,《孟子》首章处理的是“义心”“利心”问题,是在反“利心”,但这又不是无法保证后果的“动机论”。在朱子,儒家的这种旨趣,是基于儒家对于义、利的理解以及“义生利”的洞见的,儒家义利观的全面表述应该是:义主合当,不但内在于心,而且外在于事物本身;利则首在各得其所、次在人伦牢固,财用之利,顺此而定;在事物本身,义生利而本末一贯;连人心而论,义心务本而有助于利益自本之末地健康生出,利心逐末而将自末之本地反噬义利;处事之要,在于“充义心而生利、反利心以除害”,“曰利”之方,当为“罕言”。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毅
责任者
朱子
相关人物
孟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