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陈淳对《论语》《孟子》《中庸》鬼神观的诠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1163
颗粒名称: 朱子、陈淳对《论语》《孟子》《中庸》鬼神观的诠释
分类号: B244.7
页数: 1
页码: 255
摘要: 本文探讨了《论语》、《孟子》和《中庸》对于鬼神的论述对朱子和陈淳鬼神观的形成的重要影响。其中,《论语》中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被程朱和汉儒基本一致解释,而朱子则主张以人为本,尊重祭祀中的鬼神。在对《孟子》的解释上,朱子与程子略有差别,他将“过化”和“存神”解释为就事情说,批评了某些宋儒的“就心说”。在对《中庸》的解释上,朱子与郑玄相近,但将“体”解释为本体,从阴阳二气的角度诠释了“体物而不遗”,将这种屈伸往来的鬼神观视为一种自然鬼神观。此外,朱子认为在祭祀活动中还存在感应鬼神。
关键词: 论语 孟子 中庸

内容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论语》《孟子》《中庸》所论鬼神,对朱子、陈淳鬼神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对《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诠释,程朱与汉儒基本一致;而关于“务民之义”,与汉儒王肃民本主义的诠释精神不同,朱子的解释体现的是人本主义。朱子的人本主义鬼神观,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他对正当祭祀中的鬼神非常敬重。鬼神虽与经验生活不是一个层面的存在,但其理是贯通的,这个理可以说就是一气之屈伸往来聚散。关于《孟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的诠释,朱子与程子略有差别;朱子认为“过化”与“存神”都是“就事说”,他批评一些宋儒“就心说”,认为不符合经典原义。关于《中庸》“体物而不可遗”的解释,朱子与郑玄很相近,只是郑玄明确把“体”训为“生”,而在朱子,体有本体的意思。朱子从“阴阳二气屈伸往来”的角度诠释“体物而不遗”,这种屈伸往来之鬼神观,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鬼神观。朱子认为还有一种存在于祭祀活动中的感应鬼神。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7

《朱子学年鉴.2017》

本书设有“特稿”“朱子学研究新视野”“全球朱子学研究述评”“朱子学书评”等栏目,收录了《“仁者人也”新解》《朱子学的构建与中华文化主体精神的重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朱熹与陈亮往来书信编年考证》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翟奎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