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审中和诗意饮食之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0240
颗粒名称: 四、审中和诗意饮食之美
分类号: R155
页数: 3
页码: 100-10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朱子的饮食哲学和他在饮食中的诗歌创作。朱子认为饮食中富含辩证中和的思想,并赋予饮食文化以诗意。
关键词: 朱熹 诗意 饮食

内容

朱子在长期的生活观察中,深刻地体会饮食中富含辩证中和的思想,并赋予饮食文化以诗意。朱子曾说:“物之甘者,吃过而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3]茶是苦与甜的辩证统一体,体现了中和之理,融合了儒家理学文化的精髓。[1]朱子主张以茶修德,用茶可以明伦理,表谦虚,不重虚华,崇尚俭仆。朱子居五夫里时,老师刘子翚的古宅厅堂有副柱联云:“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持家三自律,勤俭耕读世泽长。”这副厅联给他很大的启发。朱子曾自酿米酒,观山临水常携酒时饮一杯。并写有两首崇安酒市的诗。朱子在中年时期有段时间也曾戒酒,以茶修身。他给友人书云:“近日一种向外走作,心悦之而不能自己者,皆准之酒冽,戒而绝之,似觉省事。”因此,过着“客来莫嫌茶当酒”的生活。
  朱子在五夫有地可蔬,有池可渔,后来在云谷山还亲自种起茶来。在崇阳交界处,地势高处云谷山上,飞云出没其间,朱子爱其幽胜。他41岁时在山上构筑草堂,称为“晦庵”,在这里闭门著述多年,并在岭北亲手种植茶园,取名“茶坂”,平展一片,茶树百余株。春来,携篮采摘枝头雀舌;冬临,荷锄除草精心培育茶树,颇得耕读之乐趣。他的《茶坂》诗云:“携篱北岭西,采撷共茗饮,一啜夜心寒,跏跌谢衾影。”当时他与吕东莱共编《近思录》,著述时一饮“云谷茶”,睡意全消,又奋起写作。淳熙五年(1178)朱子赴东田培村,会表兄邱子野家茶宴,席上赋诗云:“茗饮瀹甘寒,抖擞中气增,顿觉尘虑空,飘然悦心目。”
  朱子深谙蔬菜治病,水果疗疾的道理。朱子有《素食》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作获帛布。”朱子曾写过《次秀野种粟韵》《韭留》《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次秀野蔬食十三诗韵》等十多首反映武夷山区的绿色食品的诗歌,蔬食十三诗中有《乳饼》《新笋》《子姜》《茭笋》《焊菜》《木耳》《萝卜》《芋魁》《笋脯》《豆腐》《日蕈》《芹》《蕨》[8]这些蔬食至今仍为有益健康的蔬菜和山珍。其中的蔊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诗中的秀野即指刘韫,字仲固,以刘韐门荫,官朝散大夫,历倅三州典二郡,有政声。辞官归里,自号秀野山人。筑室崇安县南,有台谢花木之胜。经常与刘子翚、朱子相唱酬。[9]朱子提倡药食兼养。譬如平日慎起居,节饮食,养得如此了,固是无病。但一日意外病作,岂可不服药。《杂记草木九首》之《天门冬》宋代朱熹有诗曰:“高萝引蔓长,插楦垂碧丝,西窗夜来雨,无人领幽姿。天门冬作用与麦门冬相近,同具养阴润肺之功,但麦门冬兼能滋胃阴,降心火;天门冬兼能滋补肾阴。”天门冬是常用中药,煮食之,令人肌体滑泽白净,除身上一切恶气不洁之疾。朱子有《寄谢刘彦集菖蒲之贶二首》,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根茎可制香味料。朱子游南岳有饭黄精的记载,黄精常为修道之人所喜食,是一种山区生长的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鸡头参、老虎姜。加工成品油润、气香、味甜,既可药用,也可食用,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强筋骨、止寒热、填精髓的功效。久服神清气爽,能延年益寿。
  素食中有水果,朱熹在一些诗文中也提到了水果。他吃过槟榔、梨、柘、栗、橘、椰子等。《槟榔》《食梨》《栗熟》《橘堤》《椰林》等。宋人嗜栗成癖。苏辙得了软脚病,一直治不好,后来,一位山翁要他每晨用鲜栗十颗,捣碎煎汤饮,连服半个月,果然灵验,故而朱子写了上面《栗熟》这首诗。
  朱子日常饮食或有不周,但总是以旷达诗意的眼光来看待周遭的一切。据传,一次朱熹来到女儿家,女儿未有佳肴款待,只得以热茶、葱汤与麦饭侍奉父亲,并自愧不已。岂料朱熹津津有味的吃完后,赋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饮时。”安贫乐道,跃然纸上。
  文公菜是正宗崇安菜的代表,800多年来一直在武夷山一带民间流传,成为当地的传统特色名菜。相传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治学之余颇好美食,就自己动手制作。用以宴请宾客。文人墨客雅集小酌,交口称赞,很快在乡村流传。因为朱熹谥号为“文公”所以后人又叫“文公菜”。当地古时候学生在赶考前夕,家人必备此菜,祝愿考生才思敏捷,一举上榜。这道菜此菜原料为猪精肉、精粉、鸡蛋、白扁豆,味道可口,极富营养。
  朱子奉母至孝,远近闻名,相传其母喜食他亲手做的汤饼称为“孝母饼”。朱子每次出门远行游学,都要亲手制作大量的汤饼供奉母亲,漫漫长日,以慰老母思儿之情,乡人感其孝心,相互效仿,以饼奉母,教化子孙,乡人遂称此饼为“朱子孝母饼”。
  八卦宴是朱子利用武夷山当地的食材亲手创制并用来待客的一种礼仪。800多年来,也一直流传于武夷山民间。先在八仙桌上画上八卦图,正中为太极、其八方分别为乾、坤、震、巽、艮、坎、离、兑八种卦覆、各陈列上一道有关卦理意义、富有武夷山风味的佳肴,整个宴席犹如一幅八卦图,可谓匠心独具。如乾卦就是腊肉炒笋干,腊肉是干的,笋干也是干的,这道菜就很符合乾卦的卦理。客人们在品尝了这样一桌宴席,差不多就可以把精深的八卦卦理记住了。经整理后八卦宴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本书围绕朱子与南剑州建州展开讨论,涉及朱熹的生平、思想、政治实践以及他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影响等方面。同时,还探讨了杨时、李侗等儒家学者与朱熹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南剑州建州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深入理解朱熹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探讨南剑州建州在闽学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

相关人物

兰宗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