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学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学体育
分类号: G807.1
页数: 2
页码: 1115-1116
摘要: 本篇记述了蒲城县学校体育、小学体育的情况。
关键词: 蒲城县 学校体育 小学体育

内容

清光绪三十年(1904),县创办两等小学堂,开始设体操课。民国10年(1921),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每周安排2~3节。民国19年后,保国民学校设唱游课,乡高小设体育课,但各学校均未设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大部分作为搭配课时用,体育设备极为简陋。体育活动项目城区及乡镇所在地小学一般有体操、乒乓球、篮球、排球、田径等;农村小学则以晒谷坪为简易操场,活动项目仅限于跳绳、踢毽子、打小皮球或做游戏等。
  从1950年开始,小学体育课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周安排2节课,每学期保证30~36节课时。除体育课外,还坚持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1951年起,国家体委先后颁布第一套至第六套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办法,全县各小学随之全面推广。1953年起,全国推行“劳卫制”,促进小学体育进一步发展,许多小学增辟小操场,添置设备,体育活动项目也不断增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学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军事体育课)。1972年各小学恢复体育课,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和2节体育活动。1987年,体育列为“三好学生”评比内容。
  1979年,全县各学校实施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1980年,全县推行《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体育工作走向正规化,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1982~1983年度,县实验小学为全县第一所体育“达标”小学。次年,有6所小学体育“达标”。1984~1985年度,体育“达标”小学增至16所,其中,实验小学和永兴、石陂、仙阳3所中心小学为省“达标”小学。永兴中心小学于1985年及1986年连续被评为省“体育达标”先进学校。1986~1987年度,全县有339所小学体育“达标”,“达标”人数10460人,占学生人数66%。1987~1988年度,全县“达标”小学共393所,“达标”人数20322人,占学生总数88%。
  解放后,共举行15次中小学生运动会和田径选拔赛(不包括单项中小学生运动会)。1973年后,曾举行过5次乒乓球比赛。1975年,县实验小学男女排球队分别获建阳地区排球赛第四名和第二名,并被选参加同年8月的全省小学生基层排球赛。1972~1988年,县小学参加建阳地区少年男女篮、排球赛16次,比赛结果,获得前三名的有女篮6次、男篮4次,女排6次、男排4次。此外,新华小学女子篮球队在1983~1985年连续3年获建阳地区少年女子篮球比赛冠军,被誉为女子篮球“三连冠”。石陂小学男、女排球队在1984、1985年连续2年双获建阳地区少年排球赛亚军,1986年又双获建阳地区比赛冠军。1985年6月,县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城关6所小学及9个乡镇学区21个代表队参加,女子组邱建梅获60米赛跑、跳远、跳高三项第一名,后参加建阳地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又获小学生组跳远第一名。1987年6月,县体
  委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有30、60、200、300米赛跑和跳高、跳远、立定跳远、三项全能、四项全能等比赛项目,各项成绩均记录入档。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蒲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