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碑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4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碑刻
分类号: K877.45
页数: 2
页码: 1062-1063
摘要: 本节介绍了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境内碑刻的情况。
关键词: 碑刻 石刻 浦城县

内容

大唐故范司空墓志碑 墓志为紫砂页岩,长68厘米、宽76厘米、厚4.5厘米。四边单线框栏,志文41行,每行41字,阴刻楷书,每字1.2厘米,共1800字。(左上角缺损,碑存县文化馆文物陈列室。)
  平水王庵碑 在官路乡平水王庵东岭山巅。碑为梯形,青石质,高80厘米、底宽46厘米、顶宽26厘米,嵌于条石垒成的神龛内。神龛亦梯形,高350厘米、底宽915厘米、顶宽100厘米,碑正文为“王封平水禹王案前之香位”,列碑之正中,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6字,阴刻楷书,无制作年代。平水王庵东岭海拔1340米,原有平水王庵已圮。《福建史稿》云:闽越王无诸班师回闽,在渔梁岭建禹王庙。宋人胡仲源曾题诗:“古今陈迹几兴亡,闽岭何由祀夏王?莫非当年平水日,曾驱鱼鳖到渔梁。”平水王庵东岭即属渔梁岭之一脉。
  泗洲大圣碑 在万安乡富湖村桥头。火成熔岩石质,碑面微红,高85厘米,上宽31厘米,下宽34厘米,底座厚36厘米,重约150公斤。碑正文“泗洲大圣”4字居中阳刻,两侧有“载初里”、“众缘造”字阴刻,均楷书,底部有波浪纹雕花。载初里为元代登俊、官田一带的行政区域。明洪武三年(1370)改为福安乡。清嘉庆五年(1800)登俊、官田山洪暴涨,官田隆兴桥和桥上的“泗洲大圣”碑,被洪水冲下23公里,至富湖村搁浅。为研究浦城水文的实物资料。
  衍义亭故址碑 碑青石质,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11厘米。碑文“衍义亭故址”,阴刻楷书,每字28×28厘米。宋真德秀在家乡西山源建睦亭。后人因真著《大学衍义》一书,而更名衍义亭,亭圮。1984年在西山源发现此碑,制作年代不详,是年碑移至真德秀故居保存。
  浦城县重建大成殿记碑 碑为灰色页岩,长方形半圆顶。碑高2.3米、宽1.05米、厚0.2米,座高0.75米、宽1.46米、厚0.64米,碑座长形,莲瓣纹雕花。碑额“浦城县重建大成殿记”9字分3行,阴刻篆书,每字10×10厘米,两侧雕双凤朝阳图案。碑文20行,每行39字,全文789字,阴刻楷书,每字3.5×3.5厘米,两侧有缠枝花卉雕边。明成化十四年(1478)立。碑原存浦城一中,1982年移至县干部招待所保存。
  浦城县学田记碑 灰色页岩石质,高1.8米、宽1.03米、厚0.15米;碑座扁形,高0.65米、宽1.28米、厚0.48米。碑额“浦城县学田记”6字单行,阴刻篆书,每字10×10厘米,碑文阴刻楷书,22行,每行45字,全文858字,每字3×3厘米,边缘有6厘米宽的雕花纹饰。明隆庆六年(1572)立。原存浦城一中,1982年移至县干部招待所保存。
  保护水口林合乡禁约碑 在濠村乡后濠村。原有碑座已毁,现碑砌于片石筑成的墙壁上,高约1.5米、宽约0.6米。阴刻楷书。“合乡禁约”4字横列于碑额,正文7行,每行16字。明崇祯元年(1628)立。
  严禁头夫敲榨勒索示谕碑 在万安乡连墩村药店西侧墙壁上。碑为长方形,青石质,高1.3米、宽0.66米、厚0.08米。1986年调查时断为两截,后修复。全文482字,阴刻楷书,每字3×3厘米。清代立。
  禁赌碑 在万安乡上铺村,碑长方形,长55厘米、宽31厘米、厚5.5厘米,阴刻楷书。全文123个字,清宣统二年立。
  刻竹石碑 在南浦书院浣花塘边,碑长方形,青石质,长2.15米、宽0.89米、厚0.1米。正面为清道人柳霖石刻竹图。碑断为两截。画面略有磨损,现存园林管理处。
  附 已毁或待查的碑刻
  “西山真夫子之乡”、“三代直道而行”碑 明隆庆(1567~1572年)间刻于县署照墙南、北两面,民国期间被毁。
  “冲应周真人祠记”碑刻 在仙阳镇荣华山仙游寺内,宋楼钥撰书,已断为两截。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