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3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39.2
页数: 1
页码: 954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民国23年(1934)到1988年浦城县幼儿教育情况。
关键词: 浦城县 基础教育 幼儿教育

内容

民国23年(1934),有幼稚园4所,学生185人。民国26年,有1个班,幼儿45人,不久停办。民国33年,西山镇中心学校附设1个幼稚班,幼儿30人。民国36年,在城关昭忠祠创办县立幼稚园,开1个班,幼儿30人,教养员2人,保育员1人。还有中心学校设有4个幼稚班。
  1951年,城关民主、和平、光明3所小学各附设1个幼儿班,幼儿共61人。1952年,全县有10个班,幼儿共441人。1956年,县在城关创办县立幼儿园1所,分大、小各1个班,幼儿60人。这年,全县有12个园(所),共15个班,在园幼儿509人,教养员17人。1958年,幼儿园数量有很大的发展,有县办幼儿园1所,幼儿116人;民办幼儿班247班,幼儿9158人。1960年后,民办幼儿班陆续停办。1961年,各工委所在地办中心幼儿园,公社所在地设中心幼儿班,各公社配备专职辅导员1人,加强幼儿园(班)的领导。1962年,贯彻“以家庭为主,民办为辅,公办为补充”的方针,全县共27所,32个班.在园幼儿1180人,教养员41人。1965年,全县达95所,共99个班,在园幼儿2273人,教养员109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幼儿教育处于停顿状态。1969年,幼儿班改名红儿班。县幼儿园撤销,由街道和社队自办。1970年,全县有幼儿园62所66个班,在园幼儿2027人,教养员68人。
  1978年,在新华小学内创办1个示范幼儿班。城关各小学也附设幼儿班,也称预备班。幼儿达入学年龄,经考试升小学一年级。是年,红儿班复名幼儿班。街道、机关、企业办幼儿教育兴起。县委、县革委会、磷肥厂、制材厂、铜矿、硫铁矿、货车队等办起幼儿班,城关镇所属街道共办10所幼儿班。爱民街一居民个人创办幼儿班,创私人办幼儿教育。
  1980年,县成立幼托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妇联负责幼托领导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幼儿教育业务辅导。这年全县有幼儿园(班)372所,432个班,在园(班)幼儿9745人,教职工422人。1982年9月,在新华小学分校创办县实验幼儿园。1985年7月,建成2333平方米、造价25万元的6层教学楼。开设大、中、小5个班,招收3~6周岁的幼儿145名。这年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县、乡、村、单位、个人多渠道一起办”的方针。入幼儿园人数增加。1988年,全县有幼儿园(班)431个,在园(班)幼儿8844人,教职工477人,其中教养员411人。
  幼儿园(班)教育内容,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8个方面。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