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91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职工团体
分类号: C23
页数: 4
页码: 803-8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浦城县解放后职工团体的情况,包含了组织和主要活动的内容。
关键词: 浦城县 职工 团体

内容

一、组织
  浦城县总工会 1950年12月召开县工人代表会,选出委员11人,组成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1年3月31日至4月2日,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县总工会。1954年3月,县总工会改称县工会联合会。1958年12月,复称县总工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机构瘫痪。1969年1月成立工代会取代总工会。1973年3月,恢复总工会。
  系统工会 1952年建立店员、教育、财政金融、手工业等4个系统工会。因无组织实体,1954年奉省总工会指示撤销店员、财政金融、手工业等3个系统工会。教育工会亦于1960年撤销。1978年11月,成立供销合作社、林业和教育等3个系统工会。1983~1985年又相继成立卫生、粮食、商业、水电、二轻、城建等系统工会。1988年全县共有9个系统工会,均配备专职工会干部。
  基层工会 1950年下半年,在产业、文教、店员、机关、搬运、手工业等6个系统中,先后建立基层工会17个、小组58个,会员213人。随着厂矿企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职工队伍的壮大,基层工会组织逐年增加,会员增多。1988年全县有230个基层工会,会员23122人。
  二、主要活动
  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战争延及鸭绿江边,在工人中宣传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次年6月,1896名职工为抗美援朝捐献购买飞机、大炮金额10721元,21名工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852人签名要求和平,反对战争。同时掀起劳动生产竞赛。
  创办职工夜校 1951年11月创办职工夜校。1953年定名为县职工业余学校。1957年停办,代之以厂矿办学。1961年恢复县夜校,定名为县职工业余总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再次停办。1976年10月,复办职工业余学校。自1951年至1966年参加职工业余学校学习的学员共有5698人,毕业786人。1958~1985年全县厂矿办学共计734个班,学员达29328人次。1976~1988年参加职业业余学校学习的学员共有11032人,毕业1034人。1987年开设专业技术班,结业学员387人。
  组织工人投入五反运动 1952年,全县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店员工会工人71人组成的拥税会和护税小组,检举揭发资方偷税漏税金额6300多元;检举老板抽走资金1800元。
  依靠工人进行民主改革 从1953年1月13日开始,在31个单位中开展民主改革工作,至同年10月9日结束。通过民主改革,加强对工人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发扬工人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工人内部团结;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的各种制度。
  建立职工互助储金会 1953年基层工会建立互助储金会。至1986年有205个基层工会11068名职工参加互助储金会。1988年有储金186079元。
  补助生活困难的职工 1956年县工会对全县职工生活困难进行调查,对有困难的456名职工给予补助。是年,先后2次补助1399人,29647元(其中定为长期补助35人)。1962年补助2247人,56646元。1963年补助4045人次,98926元。1982~1985年,补助13745人次,180639.5元。1986年补助2139人,65372元。1987~1988年,两年共补助1830人次,94810元。
  组织工人参与对资改造工作 1956年,县总工会在中共浦城县委的统一部署下,除抽出4名干部具体参加对资改造工作外,在整个对资改造过程中,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的阶级觉悟和政策水平,发挥监督作用,防止资方人员转移资金、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掺假掺杂、短斤少尺等非法行为。
  办县工人俱乐部 1963年建成俱乐部楼房1座,娱乐厅有座位648个。工人俱乐部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娱室、弈棋室、老职工文化室等。节日还举办各种文娱晚会、游园活动。
  开展体育活动 职工体育活动有球类、田径、拔河、火炬接力赛。1958年最为活跃,全县有职工篮球队27个,队员307人,排球队7个,队员72人。大部分职工参加广播操。此后,多次协同体育、教育部门及团县委举办单项或多项的体育比赛。
  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 1965年,县工会以职工学校俱乐部为阵地,普遍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工交系统职工4360名,写有学习心得5793篇;财贸系统职工建立“毛著”学习小组270个,写心得9608篇,评出学习先进单位20个、学习积极分子324人。
  促进民主管理企业 1979年,开始推行职工代表大会(简称职代会)制度,先在县搬运公司、农业机械厂、制材厂、木器厂、百货公司等5个企业建立职代会。至1988年.建有职代会191个,通过职代会组织职工参加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女工委员会,保障合法权益 1981年起,各系统工会和基层工会先后建立女工委员会。至1988年,全县共建有140个,协同有关部门检查《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执行情况,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在此期间,对1143名女职工进行妇科疾病普查,发现有疾病的建议及时治疗。
  组织职工疗养 1983年起,组织职工赴庐山、北戴河、杭州、桂林、北京、广州、青岛、福州等地疗养,至1988年共有132人参加疗养。
  开展“振兴中华”读书等活动 1983年6月至1985年底,全县已有197个基层工会组织读书小组396个,培养演讲员228人,书评员3人,举办演讲活动124场,听众达1.73万人次。1985年,有3名职工参加地区首届“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并获团体第二名。1986年,全县参加职工读书活动的达12176人。是年五一节,举行全县读书知识大奖赛,造纸厂、印刷厂、仙阳茶场3个代表队获前3名。1987年,县工会组织1332人参加全国职工法律知识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获省优秀组织奖3人,集体组织奖3个。是年冬与中共浦城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我爱这一行”演讲比赛,参赛146人,有16人参加决赛。是年,有2名职工参加全省演讲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1988年与团县委、县妇联联合举办学习中共十三大文件知识竞赛,36个代表队144人参赛,6个代表队18人获奖。
  建设“职工之家”活动 1984年开始至1988年经过验收,达到工会领导班子符合“四化”要求,有一支积极分子队伍;开展劳动竞赛,完成各项任务好;学习政治、文化、科学管理知识,提高政治、科学素质;完善民主生活和民主制度,职代会起到民主管理作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等6条标准的单位达184个,先进“职工之家”76个。
  合理化建议活动 1986年为响应省总工会“百万职工献计策,年增价值一亿元”的号召,发动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年底止,有72个单位2736人,提出合理化建议2361条,实施953条,创经济价值54.61万元。1987年3782个职工提合理化建议4766条,采纳2679条,实施1999条,增创和节约经济价值265.12万元。1988年有14886名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523条,采纳745条,组织实施521条,创造和节约价值271.5万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