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鱼种引进繁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87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鱼种引进繁殖
分类号: Q418
页数: 2
页码: 303-3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浦城县农业的渔业的鱼种引进繁殖的鱼种孵化、鱼种引进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浦城县 鱼种 繁殖

内容

一、鱼种孵化
  浦城人工养殖的鱼苗,历来是江西广丰人肩运境内出售,主要鱼种有青、草、鲢、鳙4种。1954年,水南渔农林殿元等3人组成鱼种培育联合体,在塔下建立鱼种繁育基地。是年春,往江西九江采办草、青、鲢、鳙(称四大家鱼)鱼苗进行自育,为浦城自育鱼苗之始。1955年,水南鱼种培育联合体改名鱼种生产组,次年加入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并扩大为渔业队。1959年秋,人工繁殖鲤鱼获得成功,孵出鱼苗892尾。1960年改称国营水南综合农场渔业队,并在塔下建立鱼种场基地,水面面积8亩。1962年,鱼种场进行鲢、鳙鱼人工孵化,获得成功。1965年草鱼孵化获得成功,从此结束浦城鱼苗靠外县运进的历史。是年被评为南平专区“四大家鱼”人工孵化先进县。1972年,东风水库造孵化池,采用流水孵化鱼苗,并耗资1.36万元建孵化房1座。1976年又建圆形环道流水池4个,进行流水培育鱼种试验,获得成功。1988年,有水南、东风和万安的后洋、临江的锦城等4个鱼种场,县内“四大家鱼”苗种自给有余。
  二、鱼种引进
  1962~1988年,先后引进9个鱼类品种。
  非洲鲫鱼 1962年,水南综合农场渔业队从福州引进,此鱼系热带性鱼种。浦城冬季气候寒冷,不能过冬,要在每年6月引进,11月起捕,生长期短,鱼体小,每年购鱼种麻烦,仅养两年即中断。
  荷苞鲤 1970年,国营水南综合农场渔业队从江西兴国县引进,养殖成功。
  镜鲤 1983年,国营水南综合农场渔业队从杭州古荡渔场引进试养,习性与当地鲤鱼相同,比当地鲤鱼生长快,适应浦城放养。
  团头舫 又名武昌鱼。1983年,国营水南综合农场渔业队从杭州古荡渔场引进,适应浦城放养。
  尼罗罗非鱼 1983年,县畜牧水产局从漳州引进,此鱼虽属热带性鱼类,但比非洲鲫鱼生长快。1984年在富岭的店亭村用温泉水过冬试验,获得成功,已在浦城繁殖放养。
  东北鲫 1983年,仙阳公社管九大队渔业基地承包户从浙江衢州引进,此鱼生长快,当年尾重250克,适应浦城放养。
  银鲫 1985年,水南乡渔场从浙江引进,繁殖鱼苗,当年尾重250克,适应浦城放养。
  细鳞斜颔鲴 1984年,水南渔场从龙海县引进,繁殖力强,适应浦城放养。
  革胡子鲶 1985,县畜牧水产局从福州引进,在水南乡渔场和万安乡后洋渔场养殖,属热带鱼类,水温控制在7℃以上可以养殖,当年尾重达1公斤以上。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