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红黄壤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86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红黄壤开发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278-27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浦城县国家计委于1984年2月向世界银行提出申请长期优惠贷款,进行红黄壤开发。同年7月,世界银行经济专家卫英士、刘言度(译名)两人到浦城的临江大坞、石陂岐山前考察红黄壤开发项目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浦城县 农业 开发

内容

国家计委于1984年2月向世界银行提出申请长期优惠贷款,进行红黄壤开发。同年7月,世界银行经济专家卫英士、刘言度(译名)两人到浦城的临江大坞、石陂岐山前考察红黄壤开发项目。1985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卫英士一行9人在国家农牧渔业部、财政部的人员陪同下,对浦城红黄壤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正式评估。经过两次考核评估,认为浦城气候条件适宜,荒地资源丰富,水电资源充足,劳力资源充裕,市场广阔,被列为闽、赣两省重点开发区之一。
  全县总土地面积507.45万亩,其中红黄壤面积397.2万亩,占78.27%(其中红壤380.4万亩,黄壤16.8万亩),已开发利用317.25万亩,占红黄壤面积79.87%。未开发利用红黄壤荒地79.95万亩,其中立地条件好,坡度在25度以下,适宜种果、茶等农荒地21.3万亩,宜林荒地58.65万亩。确定浦城贷款、投资1365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433万元,占总投资31.72%;县农业银行贷款381万元,占27.92%;地、县、乡、村自筹资金335万元(其中地区13万元,县、乡、村322万元),占24.54%。国家拨款改贷款163万元,占11.94%,其他53万元,占3.88%。
  1985年2月1日,成立县农业引用外资办公室。1986年1月3日,改为县农业外资办公室(简称外资办)。同年8月22~25日,外资办、科委、科协、农委、区划办联合召开丘陵果树论证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30余人参加会议。经论证结果,确定“南柑北杂”(即县城中南部发展柑桔,县北部种柰)的种植原则。同年9月开始,确定13个茶果点,即石陂镇的黄墩、岐山前、旧馆、南岸,临江镇的锦城、大坞,水北街乡的中坊、罗源,富岭镇的长滩等9个柑桔场;仙阳镇的殿基、三元,忠信乡的上同等3个杂果场;仙阳茶场下沙管区为茶叶种改点。至1988年发展为49个项目点。
  1986~1988年,共贷款投资741.69万元,占原计划54.3%(其中世界银行贷款270.78万元,占原计划62.54%;国家计委拨改贷43.3万元,占原计划26.5%;农业银行贷款285.08万元,占原计划74.82%;地区配套资金17.5万元,占原计划134.6%;县、乡、村自筹资金125.02万元,占原计划38.83%)。共种植柑桔2671亩,柰2409亩,茶6192亩。1987~1988年,共收获柑桔42.5吨,柰150吨,茶叶3.75吨,总产值24.5万元。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言度
相关人物
卫英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