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浦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791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
分类号: Q95;Q94
页数: 12
页码: 173-18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浦城县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的情况。
关键词: 浦城县 自然地理 野生动植物

内容

第一节 野生植物
  浦城野生植物繁多。南朝宋江淹《邑中草木颂十五首·序》备赞浦城“叶绕冬荣,花有夏色。”“结茎吐秀,数千余类。”1984年进行植物资源普查,采集到物种标本共有1188号。已鉴定的有130科401属58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6属32种,裸子植物有10科32属27种,被子植物102科343属521种。1987年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已鉴定的植物药材有130科441种,其中真菌类植物9科11种,蕨类植物12科18种,裸子植物8科17种,被子植物102科397种。两次普查综合,浦城野生植物有144科705种。
  一、真菌类
  木耳科 黑木耳。
  多孔菌科 灵芝,腾云尖树桩附近有发现;茯苓,主要生于永兴、水北街、濠村、富岭、管厝等乡镇山林。
  灰色勃菌科 马勃,腾云尖旷野、林缘有发现。
  松萝科 松萝,生于忠信乡毛洋深山老林树干。
  脐衣科 石耳,生于福罗山悬崖向阳面。
  蛇苔科 蛇苔,生于福罗山溪边阴湿碎石上。
  伞菌科 红菇,又名胭脂菇,东南为主产区,尤以观前小武当山的红菇驰名,蓝底红面,清末民初漳、泉人,每年秋季到此购买;草菇,又名兰花菇。
  猴头菌科 猴头菌。
  银耳科 银耳。
  二、蕨类
  石松科 垂穗石松,见于忠信乡毛洋山野路旁;蛇足石松,见于山下乡燕子岩山谷林下、溪边阴湿地。
  卷柏科 深绿卷柏,见于营盘尖林下溪沟阴湿处;兖州卷柏,见于福清山林下阴湿的岩石上;卷柏,见于毛洋山坡岩石上;异穗卷柏;疏叶卷柏。
  柴箕科 南方柴箕、柴箕,均长于各地山坡。
  膜蕨科 路蕨。
  碗蕨科 粗毛鳞盖蕨。
  凤尾蕨科 蕨、剑叶凤尾蕨(俗名鸡脚草)。
  铁角蕨科 铁角蕨,见于官路乡林下山谷石岩上;倒挂铁角蕨。
  蹄盖蕨科 单叶双盖蕨。
  金星蕨科 中日金星蕨、西南假毛蕨、普通假毛蕨。
  乌毛蕨科 胎生狗脊蕨、狗脊蕨、乌毛蕨。
  鳞毛蕨科 廉羽贯众、绵马鳞毛蕨、阔鳞鳞毛蕨。
  水龙骨科 獬蕨,见于永兴乡;庐山石韦,见于福罗山石上或树干上;有柄石韦,见于福罗山阴湿岩壁上;石韦,见于福罗山,附生于岩石树干上;水龙瓦韦。
  海金沙科 海金沙。
  里白科 芒箕、里白、中华里白、光里白,多见于各乡镇红壤山山坡上。
  蚌壳蕨科 金毛狗脊。
  木贼科 节节草,见于水北街乡茅洲、翁村林地的草木层。
  鳞菇蕨科 乌蕨。
  阴地蕨科 阴地蕨,见于忠信、管厝乡较阴湿的草丛中。
  骨碎补科 圆盖阴石蕨,见于古楼乡。
  萍科 萍。
  满江红科 满江红。
  三、裸子植物
  银杏科 银杏,又名公孙树、白果,山区零星分布。
  松科 马尾松、黄山松、江南油松、金钱松、台湾松。
  杉科 杉木;柳杉;油杉;水松,石陂镇梨岭村早林下有小片自然林,共13株,为福建省第二大水松群。
  粗榧科 三尖杉,长于各乡镇山地林中溪边;中国粗榧。
  红豆杉科 南方红豆杉,混生在常绿阔叶树或常绿-落叶阔叶林中;长叶榧,唯腾云尖阔叶林中有一小片优势灌木群落;香榧,主要分布在忠信乡毛洋一带,北部山区也有零星分布;穗花杉,匡山有发现。
  柏科 福建柏,零星自然分布;刺柏,在福罗山海拔900~1000米的林下发现有幼树;侧柏,长于山野。
  三白草科 三白草,发现于富岭镇村边水沟湿地;蕺菜,发现于富岭镇山坡阴湿地沟边。
  金栗兰科 东南金栗兰,见于福罗山山谷林下阴湿处;宽叶金栗兰,长于忠信乡;草珊瑚,分布各乡镇山地灌木层中;四时剪,长于谷林阴地。
  四、被子植物
  杨柳科 响叶杨、加拿大杨、长梗柳、河柳、垂柳、银叶柳、龙爪柳。一般均生长于路边河畔。
  杨梅科 杨梅,生于山坡杂木林中。
  胡桃科 小叶黄杞,福罗山下党溪有小片天然林;野核桃,散生在落叶阔叶林中,为乔木层的伴生种;化香树、枫杨、薄壳山核桃。
  桦木科 榛,水北街等山区有零星分布;壳叶桦、江南桤木、雷公鸡血枥、赤杨。
  壳斗科 栓皮栎,主要分布在管厝乡船山、水北街乡际岭;白栎,广泛分布于海拔200~950米的丘陵山地,一般为灌木林;锥栗,俗称大栗,水北街、濠村、石陂等乡镇为盛产区,尤以水北街乡桥亭村、五赖村著称;苦槠,分布广泛,一般多生长在海拔260~660米的丘陵、低山,上限为1000米;甜槠,广泛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中山;丝罗栲,广泛分布在海拔250~800米的丘陵、低山,最高可达1000米;青刚栎,广泛分布在海拔300~700米的山地,最高可达950米;细叶青刚栎,广泛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上山地的阴湿山谷,树高可达10~13米,古楼乡大路村和忠信乡坑尾村有发现小片优势群落;板栗,俗称扁栗,以管厝乡水坪村著称;楮,俗名铁屎楮,有大、小叶两种,主要分布九牧、管厝、濠村、石陂等乡镇的山区;栲,生于深山野谷,有红、白二种,品质以红栲为佳,主要产于濠村、石陂、富岭、水北街等乡镇山区;栎,俗名柞,多产于富岭、管厝等乡镇山区。
  榆科 榆、朴树、光叶榉、糙叶树、山黄麻、山油麻、杭州榆。
  桑科 柘树,境内昔盛产柘树,主要分布在忠信、管厝、九牧荒坡灌木丛中;水蛇麻;桑;鸡桑;葎草;小构树;构树;薜荔;珍珠莲;掌叶榕;天仙果;无花果;变叶榕;琴叶榕;竹叶榕;异叶榕;葡潘;毛柘;窄叶台湾榕;山榕;畏芒。清赵大经《自临江抵石陂道中得诗十八韵》有“榕垂将一亩,竹耸欲千寻”句,但这种榕树在浦城今已绝迹。
  荨麻科 苎麻,见于万安乡、富岭镇路旁村边;糯米团,见于富岭镇路旁草丛阴湿处;雾水葛,见于石陂镇林阴湿地及路旁;紫麻;小叶赤车。
  山龙眼科 红叶树。
  铁青科 青皮木。
  桑寄生科 毛叶桑寄,见于山下乡,寄生于桑柿槐等植物上;懈寄生,见于山下乡;椆树桑寄生;红花桑寄生;木兰桑寄生。
  马兜铃科 福建细辛、土细辛,均见于忠信乡山地林下阴湿地;马兜铃、北马兜铃,均见于福罗山山坡阴地路边灌木丛中。
  蓼科 金钱草,见于富岭镇山坡阴湿地或沟边;苦荞麦,见于忠信毛洋山坡阴湿地或沟边;虎杖,见于永兴乡溪边阴湿地;角蓄草,见于永兴乡田野荒地沟地;何首乌,见于永兴乡阴地、石隙、墙脚、林中;杠板归,见于忠信乡村旁荒地;羊蹄,见于福罗山村旁荒地;春蓼;暗子蓼;红蓼;水蓼;火炭田;廊茵。
  藜科 藜,见于仙阳村旁旷野沟边;土荆芥,见于山下乡村旁旷野沟边。
  苋科 土牛膝、牛膝,均见于福罗山旷野路旁;柳叶牛膝,见于福罗山较高山地林下阴湿地;空心莲子草,见于永兴乡旷野水沟边;刺苋;苋。
  商陆科 商陆,见于上青岭林缘湿地。
  番杏科 栗米草。
  马齿苋科 马齿苋,见于古楼乡村旁路边湿地;土人参。
  石竹科 翟麦,多为栽培,野生见于濠村乡山坡林下。蝇子草,见于福罗山田野路旁溪边草地;鹅不食草,见于永兴乡田野路旁溪边草地;王不留行,见于永兴乡林缘田野;女娄菜;狗筋蔓;牛繁缕;石竹。
  睡莲科 萍蓬草,见于万安乡村头池塘中。
  毛茛科 毛茛,见于福罗山阴湿草丛中;乌头,见于福罗山高山草丛中;小木通,见于永兴乡山坡草丛中;威灵仙,见于山下乡山坡草丛;短萼黄莲,见于营盘尖阔叶林下;禹毛茛,见于福罗山山坡湿地;黄莲,江淹咏《邑中草木颂》中有黄莲颂;单叶铁线莲;毛桂铁线莲。
  木通科 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见于石陂镇向阳或林缘丛中;野木瓜,见于管厝乡山坡林中或林缘灌丛;大血藤;尾叶那藤,见于山下乡杂林;五叶瓜藤;午母瓜等。
  小檗科 庐山小檗,见于富岭镇溪边林缘灌丛;阔叶十大功劳,见于富岭镇山坡林下或灌丛;三叶九枝草,见于濠村乡山坡林下或灌丛中;八角莲、六角莲,均见于管厝乡党溪村山谷山坡下坡阴湿地。
  防己科 称钩风、木防己,见于管厝乡山坡矮灌木丛中;细圆藤,见于富岭镇小灌木丛中;石蟾蜍,见于水北街乡疏林下;粪箕笃,见于九牧乡旷野石缝中;防己;千金藤。
  木兰科 五味子,见于九牧乡阳坡杂木林;披针叶茴香,见于管厝乡灌木丛中;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见于九牧乡;鹅掌楸;木莲;深山含笑;含笑花;莽草;南五味子;野含笑。
  樟科 樟,江淹《邑中草木颂》有《豫章》颂。民国初,樟脑价值甚高,古樟煎熬殆尽,现天然樟木仅呈零星分布;楠木,濠村、石陂、水北街等乡镇一些杂木林中盛产楠木,1958年后开始楠木油等香料生产,大批天然楠木被砍伐,1970年后大量砍伐作为家具用材,现仅有零星分布,富岭镇双田村,保护有一片母树,供采种繁育;闽楠,分布在樟元山以南,石陂镇渡头村有片闽楠苦槠常绿阔叶林,濠村乡毛墘有闽楠、女贞、酸枣常绿落叶混交林;细叶香桂,在福罗山下部有小片成林;白楠、红楠、润楠与松木、鹅掌楸组成优势群落,红楠林,濠村乡仑下村有优势群落;檫树,散生高山红壤;乌药,生长在各乡镇荒山灌丛。无根藤、天竺桂、长果桂、刨花楠、阴香、柴楠、山鸡椒、新木姜、绿叶甘橿、猴高铁、黄楠、钩樟、豺皮樟、山胡椒、薄叶润楠、绒楠。
  柴葳科 辛树。
  胡麻科 胡麻。
  爵床科 爵床、狗肝菜、多花九头狮子草,均长于山野。
  车前草科 大车前、车前,长于路旁荒地。
  玄参科 阴行草、绵毛鹿茸草、玄参、爬山岩、腺毛阴行草、细穗腹水草,均长于山野。
  罂粟科 博落回,见于管厝乡山坡灌丛林缘。
  白花菜科 黄花菜,又称金针菜,仙阳镇百丈村、古楼乡上云村多有野生群落。
  十字花科 荠菜、蔊菜,长于各乡镇田野荒地;莱菔子,见于水北街乡林下阴湿处。
  金缕梅科 枫香,又名路路通,一般分布在丘陵、低山,混生在阔叶林中,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或毛竹枫香混交林上层优势乔木,亦有小片枫香林;水莲香,山下乡小溪有成片的优势群落,是浦城少见的高大落叶乔木林;檵木,为暖性常绿灌木的重要成分,一般分布在海拔300~600米的小丘陵、低山;杨梅蚊〓树。
  海桐科 海金子,见于水北街乡山坡林中。
  蔷薇科 草莓、野山楂、金樱子(俗名糖罐止)、掌叶复盆子、梅、龙牙草、地榆、蛇莓、石楠、沙梨、石斑木、多花蔷薇、高粱泡、茅莓、光叶绣线兰、椤木石楠、桃叶石楠、绒毛石楠、皱叶石斑木、石灰花楸、豆梨、玫瑰、月季花、木莓、绣毛梅、悬钩子、大红泡、福山樱花、毛叶石楠、杏,均长于各乡镇山野。
  豆科 截叶铁扫帚、野葛、苦参、洋槐、山蚂蝗、湖北洋蹄甲、槐、小叶三点金、锦鸡儿、山合欢、肥皂荚、花榈木、鄂西红豆树、柴穗槐、鸡血藤、香花崖豆藤、云英、美丽胡枝子、中华胡枝子、黄檀、田皂角。鄂西红豆树,以东南部多、西北部少,一般散生在常绿阔叶林中,富岭镇双田村有优势群落;花榈木,零星分布在濠村、水北街、石陂等乡镇山区;肥皂荚、山合欢,零星分布在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中;美丽胡枝子、中华胡枝子,在灌木丛中有优势群落。
  芸香科 臭辣树、臭节草,均见于水北街乡灌丛中。
  苦木科 臭椿。
  楝科 楝树,俗名苦楝;香椿;来仔兰。
  远志科 远志;假黄花远志;狭叶香港远志,见于水北街乡山坡草地路旁。大戟科 铁苋菜、飞杨草、千根草、蓖麻、叶下珠、山乌柏、乌柏、算盘子、青灰叶、下珠、石栗、白背叶野桐、油桐、野桐、白岩枫、铁海棠。
  交让木科 虎皮嘴、交让木。
  黄杨科 细叶黄杨,见于石陂镇溪边。
  漆树科 盐肤木、黄连木、木蜡树、野漆树、五倍子、酸枣,各乡镇均有少量分布。
  冬青科 冬青、梅叶冬青、毛冬青、称星树、三花冬青、大叶冬青、凤叶冬青、铁冬青。
  卫矛科 哥兰叶、雷公藤、南蛇藤、疏花卫矛,均生长在林下灌丛。
  省沽油科 野鸦椿,见于官路乡杂木林中。
  槭树科 鸡爪槭、五裂槭、三角枫、樟叶槭、青榨槭。
  无患子科 无患子。
  清风藤科 泡花树、笔罗子。
  鼠李科 长叶冻缘、冻缘、多花勾儿茶、枳椇。
  葡萄科 粤蛇葡萄、三叶崖爬藤、乌蔹莓、蛇葡萄、异叶爬山虎、葛蕌、蘡薁。
  锦葵科 肖天花、肖梵天花。
  梧桐科 芝麻。
  杜英科 薯豆、杜英、华杜英、山杜英、猴欢喜。
  椴树科 椴、湘椴。
  猕猴桃科 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小叶猕猴桃、毛花杨桃。
  山茶科 木荷,一般分布中、北部海拔800~900米的中山地区,其垂直分布最低海拔380米,最高海拔1150米,常在栲类组成常绿阔叶林或与马尾松的乔木层中成为优势种和共建种;厚皮香、红淡等多在常绿阔叶林中成为伴生树种;柃木、山茶黄端木,为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株下木,或在灌丛中成为优势种;红花油茶、梨茶、油茶、细齿叶柃。
  藤黄科 金丝梅、多花山竹子。
  仙人掌科 蟹爪兰。
  胡颓子科 胡颓子、铜色叶胡颓子、木半厚。
  旌节花科 喜马拉雅山旌节花,见于永兴乡山坡林中。
  秋海棠科 秋海棠、四季海棠、周裂秋海棠。
  珙〓科 柴树、喜树。
  八角枫科 八角枫。
  桃金娘科 赤楠、小叶赤楠、桉、细叶桉。
  野牡丹科 地蕊。
  五加科 〓木、黄毛〓木、树参、糙叶五加、吴茱萸五加、常香藤、白簕。
  伞形科 积雪草、肾叶天胡荽、紫花前胡、隔山香、毛当归、白花前胡。
  鹿蹄草科 鹿蹄草、日本鹿蹄草。
  杜鹃花科 杜鹃,亦称映山花,浦城清明扫墓必采带回以示吉祥,故俗名清明花,分布各乡镇向阳山坡灌丛中;南岭杜鹃、云锦杜鹃、亨利杜鹃、马银花、鹿角杜鹃、香槟杜鹃、南烛、狭叶南烛、满山红、乌饭树。
  紫金牛科 珠砂根、百两金、小紫金牛、紫金牛、血党。
  柿科 柿、罗浮柿、野柿。
  山矾科 华山矾、山矾、落叶山矾、密花山矾、老鼠矢、羊树、光叶山矾、白檀。
  野茉莉科 银钟花、野茉莉、拟赤杨。
  木樨科 木樨,又名桂花,花色橙黄者称金桂或丹桂,花色黄白者,称银桂或四季桂,城乡均有分布;月桂;流苏树;油橄榄;女贞;小腊。
  马钱科 醉鱼草、驳骨丹。
  龙胆科 龙胆。
  夹竹桃科 链珠藤、夹竹桃、络石。
  萝摩科 白前、徐长卿、夜来香。
  旋花科 裂叶牵牛、打碗花、圆叶牵牛、日本菟丝子。
  马鞭草科 马鞭草、豆腐柴、黄荆、杜荆、大青、白棠子树、金缘叶紫珠。
  唇形科 紫苏、夏枯草、半枝莲、香薷、野薄荷、益母草、地瓜儿苗、线纹香茶菜、石香薷、牛至草、风轮菜、南丹参、鼠尾草、连线草。
  茄科 枸杞、白英(毛衣草)、酸浆、小酸浆。
  茜草科 栀子、白马骨、钩藤、羊角藤、白花蛇舌草、大叶白纸扇、黄细心状耳草、狭叶茜草、水团花、细叶水团花、香果树、金毛耳草、狗骨柴、羊角藤、毛鸡屎刺、虎刺、鸡矢藤、大叶玉叶金花。
  忍冬科 忍冬、大花忍冬、毛花忍冬、接骨草、蝴蝶荚蒾、八仙花、宜昌花蒾、荚蒾、南方荚蒾。
  败酱科 白花败酱、窄叶败酱。
  桔梗科 兰花参、羊乳、半边莲、大花金钱豹、轮叶沙参。
  菊科 华泽兰、佩兰、杏香兔耳风、鳢肠、菊花、苍耳、白术、艾蒿、茵陈、青蒿、石胡荽、千里光、奇蒿、金挖耳、白牛胆、一年蓬、一点红、小白酒草、大蓟、刺儿菜、蒲儿根、铁打兔儿风、〓签、牲蒿、小花琉璃草、鼠麹草、安南草、六棱菊、一支黄花、紫花野菊、芜荽菊。
  薯蓣科 薯蓣,江淹咏《邑中草木颂》,有薯蓣颂,长于山坡荒地草丛中;粉背薯蓣、黄独、日本薯蓣、细柄薯蓣。
  瑞香科 瑞香,俗称瑞仙,遍及四乡。
  禾本科 毛竹,俗名大竹;方竹,昔主产区在官路,仙阳镇荣华山亦可见;孝顺竹,又称子母竹、慈竹;越王竹,昔官路乡多产;水竹,一般在溪水旁为单优势群落;倒插竹,昔产鹭丝岗;苦竹;刚竹;石竹,俗名斑笋竹;篱竹,俗名箭竹;芦竹,亦称获芦竹,俗名溪步筚;箬竹,俗名白箬;罗汉竹,俗名虎脊竹;紫竹,俗名乌竹止;观音竹,亦称凤尾竹;淡竹,又名江南竹;猫竹;黄竹;钩丝麻竹;斑竹;秋竹;筋竹;潇湘竹;江南竹;雷竹;绵竹;棕竹;天竹,又名南天烛;假稻;芦苇;鹅观草;三毛草;拂子茅;画眉草;龙爪茅;虎尾草;狗牙根;耳将草;鼠尾栗;茅根;野古草;五节芒;刺芒野枯草;白茅;金茅;四脉金茅;荩草;金发草;看麦娘;野猫麦。
  莎草科 香附子,碎米莎草,水蜈蚣,湖瓜草。
  棕榈科 棕榈,江淹咏《邑中草木颂》有棕榈颂,长于各乡镇田边;蒲蔡。
  天南星科 石菖蒲,江淹咏《邑中草木颂》有石菖蒲颂;半夏;天南星;犁头尖。
  浮萍科 浮萍,又称青萍,池塘常见。
  谷精草科 白药谷精草。
  灯心草科 灯心草。
  鸭跖草科 鸭跖草。
  百部科 百部、大百部。
  百合科 天门冬、矮小土麦冬、七叶一枝花、玉竹、多花黄精、薤白、藜芦、百合、黄紫藜芦、土茯苓、黄精、牛尾菜、菝葜。
  石蒜科 石蒜。
  姜科 山姜、高良姜、建砂仁。
  鸢尾科 射干、白射干、蝴蝶花。
  兰科 白芨、花叶开唇兰、大斑叶兰、金钗确斗、有脉羊耳蒜、石仙桃。
  第二节 野生动物
  一、兽类
  猫科 虎,境内所产属华南虎,1953年有一虎窜到离城5公里的连墩,后被击毙。现濒于灭绝。豹,有金钱豹、红春豹、黾纹豹、艾叶豹(雪豹)数种,栖于高莽草处,偶见。豹猫,俗名偷鸡猫,栖于山地,常活动城郊。
  犬科 狼,九牧、仙阳、古楼等乡镇山中偶见。豺,群居山林中。貉,亦称狗獾。狐,亦称草狐。灵猫科 狸;九江狸,又称大灵猫;香狸,又称果子狸。
  鼬科 黄猺,俗名乌头千、青鼬;猸,亦称山獾,俗名白尾柴;獾,亦称猪獾,俗名掏鳅猫;黄鼠狼,又称黄鼬,俗名香菇鼠。青猺,水獭。
  猪科 野猪,山区偶见。
  羊科 青羊,俗称山羊,栖于忠信、九牧、古楼、管厝、富岭、永兴、山下等乡镇山林的山顶裸岩。
  鹿科 黄麂,黑麂。
  猬科 刺猬,俗名土猪仔。
  鲮鲤科 穿山甲,俗称鲢鲤,分布在各乡镇山麓丘陵或灌木杂树林较潮湿的地方。
  猴科 猴,亦称恒河猴,俗名猕猴、狗狲,主要分布在忠信、九牧、古楼、管厝、山下、富岭等深山林中。
  熊科 黑熊,俗名狗熊,昔有俗称猪熊、马熊、狗熊数种。清光绪初,山下乡曾击毙一熊,如人而略高大。现只有黑熊,生长在东北部中山区森林间。1977年7月5日,有一黑熊窜入城关镇方井,后被击毙,重112.5公斤。
  松鼠科 松鼠,亦称灰鼠。
  兔科 山兔,又称草兔。
  豪猪科 豪猪,亦称刺猪,各乡镇山坡草地、密林,特别是棕树山地中均有分布,尤以忠信乡为多。
  除上述外,据明万历《浦城县志》载,还有罴、猿、山、竹鼬等,现已绝迹。
  二、禽类
  雉科 山鸡,又叫雉、野鸡;锦鸡;岩鸡,又叫勺鸡,忠信、管厝、富岭等高山有发现;竹鸡;白鹇,栖息忠信、九牧、管厝、富岭、水北街等乡镇中山山坑丛林中;鹧鸪。
  画眉科 画眉;土画眉,亦称黑脸噪眉;相思鸟,以富岭镇员盘、双坑、岩下等中山灌木丛中为多。
  掠鸟科 八哥,亦称鸜鹆。
  鸫科 鸟秀,亦称百舌;鹊鸲,多徘徊于屎缸、垃圾堆和屋顶,故俗称屎缸鸟。
  绣眼鸟科 青丝鸟,又名绣眼鸟,山下、仙阳、九牧、古楼等竹山有集群栖息。
  黄鹂科 黄莺,又名黄鹂,夏候鸟。
  燕科 燕,又称家燕,夏候鸟。
  鹰科 鹰,俗称老鹰、鸢,常见于城镇乡村附近,由于逐年农药喷洒增多和森林过量砍伐,数量锐减;鹞,冬候鸟;山鹰,亦称蛇雕,栖境内大山丛林。
  啄木鸟科 啄木鸟,又名追树斗。
  鸦科 鸦,俗称乌鸦;灰喜鹊;长尾蓝鹊,亦称红嘴蓝鹊;灰树鹊,俗称蜡鸟,栖山林,冬季乌桕子成熟,成群下山抢食桕子。
  鸠鸽科 斑鸠、山斑鸠。
  杜鹃科 大杜鹃,亦称布谷鸟、郭公鸟,栖开阔林地。四声杜鹃,四声一度,谐音似“撑船过渡”,栖深山林间,很难见到。小杜鹃俗称烧火鸟,夏候鸟。
  鸱鸮科 猫头鹰,亦称鸮,常见的鸺鹠,亦称横纹小鸮,为留鸟。其他有耳鸮、〓鸮、角鸮,均为候鸟。
  鹡鸰科 鹡鸰,俗名白面鸟,栖于山野水边。
  文鸟科 麻雀,亦称家雀,遍栖城乡;山麻雀;文鸟,俗名乌猕鸟,群栖于路旁灌木丛。
  鹭科 白鹭,俗称白鹭丝,春夏活动于溪河及水库岸边或水田中,群居高树枝上,不营巢,境内大多为小白鹭。
  鸭科 雁,冬候鸟;天鹅,冬候鸟,栖境内龙岭下、东坑等水库;水鸭,又叫野鸭;凫鸟,冬候鸟,境内大多是绿头鸭,多群栖溪河水库或水田间;鸳鸯,冬候鸟,东坑等水库有见。
  翠鸟科 鱼狗;翠鸟,亦称钩鱼郎。
  鸊〓科 鸊〓,俗称山葫芦。
  三、鱼类
  鳗鲡科 鳗;青鳗;肚鳗,又称雪鳗,水北街乡观前以下南浦溪中有捕获,尤以老鼠潭为多。
  鲤科 鲤鱼,俗称红鲤、岩鲤、长鲤、短鲤;鲫,俗名溪鲫(体大)、塘鲫(体小);青鱼,俗称乌鲻;草鱼;鲢,俗称白鲢;鳙,俗称大头筒;刺鲃,俗名溪〓,南浦溪,蒋溪口段为重点产区;光唇鱼,俗名石斑;棒花鱼,俗名烂稿鱼、沙流;小口棒花鱼,俗名沙流子;麦穗鱼,俗名叉港头;黑鳍鳈,俗名圆身止;福建华鳈,俗名花里襟;长须片唇,俗名沙标;银色颌须,俗名糠个子;点纹颌须;似刺鳊,俗名雪鱼;似,俗名沙王;长鳍吻,俗名马塔;唇?,俗名溪鲉,最大可达3公斤;花?,俗名大目螺;似?,俗名桃花鲉;蛇?,又名吹沙鱼,俗名沙格;宽鳍鱲,俗名雄的称红鲃,雌的称白鲃;鯮,俗名净瓶广;鳡,俗名阔嘴广,在老鼠潭曾一次捕6条,平均每条体重达20多公斤,旧馆电站大坝建成后即为少见;鳤,俗名甜鱼,曾在老鼠潭捕过一条10余公斤;南方马口鱼,俗名阔嘴鲃,雄的称沙鲃,雌的称白阔嘴;赤眼鳟,俗名赤眼,水北街乡附近溪流中分布较多;三角鳊,俗名青鲳鳊;长春鳊,俗名银鲳鳊;长体鲂,又名大眼华鳊,俗名翘嘴鳊;鲛鲦,又名?条,俗名青流片;似鱎,亦称薄?,俗名青流丝;红鳍鲌,在塘库中的俗称翘嘴鲌,在溪河中的俗称翘鲢;高体近红鲌,俗名圆眼痞;黄尾鲴,俗名阔黄尾;银鲴,俗名细黄尾;圆吻鲴,俗名青尾逆;逆鱼,俗名溪逆;高体鳑鲏,俗名大放屁师;寡鳞刺鳑鲏,俗名小放屁师;越南刺鳑鲏,俗名青条放屁师;彩石鲋,俗名鲳鳊痞;中华鳑鲏,俗名鲫止痞;大鳍刺鳑鲏,俗名大眼鲳鳊痞;短体鳅,俗针乌须止;希有白甲鱼,俗名苦头鱼;银飘鱼,俗名圆眼身;寡鳞飘鱼,俗名菜刀鲷;中华细鲫;台湾〓颌鱼;厚唇鱼;温州厚唇鱼;侧头厚唇鱼;半刺厚唇鱼。
  平鳍鳅科 浙江原缨口鳅,又名斑红缨口鳅,俗名花吸壁虎;缨口鳅;犁头鳅,俗名吸岩虎、大水虎。
  鳅科 中华沙鳅,俗名大雷公鳅;花斑付沙鳅,俗名小雷公鳅;红唇薄鳅,俗名花斑鳅;长吻花鳅,俗名老虎鳅;短体条鳅,俗名扁担鳅;扁尾沙鳅;泥鳅,俗名黄鳅.均生活在溪河或水田、沟渠底层,其中以黄鳅繁殖力和抗逆力最强。
  〓科 黄颡,又名黄,俗名黄鮟角、须弯;江黄颡鱼,又名白边鲍,俗名白额;切尾鲍,又名鳗尾,俗名牛尾鮟;长吻,均生活在溪河静水的浅滩,尤以长吻为佳。
  鲶科 鲶,俗名菜花鲶;南方大口鲶,俗名大鲶。
  〓科 中华纹胸,俗称石菖蒲;福建纹胸〓。
  胡子鲶科 胡子鲶,俗名塘虱;白缘?,俗名棺材头。
  合鳃科 黄鳝,分布广,产量高;山黄鳝,生长在山坡红壤中。
  鮨科 有暗鳜,俗名糠鸡麻;斑鳜,俗名岩鳜;大眼鳜,俗名白鳜、桂鱼、白桂;长体鳜,俗名火筒鳜;鳜,俗名乌鳜。
  塘鳢科 黄?。
  〓虎科 栉〓虎鱼,又名吻〓虎,俗名烟筒头。
  攀鲈科 叉尾斗鱼,俗名红斑蓑衣鱼。圆尾斗鱼,俗名青蓑衣鱼。
  鳢科 斑鳢,又名乌鳢,俗名蛇鱼、鱼鼠,最大体重2公斤,老鼠潭一带水域时有捕获,自旧馆电站大坝建成后,频临绝迹。
  刺鳅科 刺鳅,俗名沙鳅。
  鳉科 青鳉,俗名瞎目星。
  四、两栖、环节、爬行类
  鳖科 鳖,又名圆鳖,俗名团鱼。
  蛙科 棘胸蛙,俗名石榴鱼,又名石鳞,生活在山涧岩洞中;青蛙。
  田螺科 田螺,境内各地均有;河螺,俗名螺蛳。
  蚬科 沙蚬。
  蚌科 蚌,老蚌有珍珠发现。
  龟科 龟,统称乌龟,以水北街乡、官路乡为多。
  溪蟹科 螃蟹,俗名山螃蟹。
  锄足蟾科 角怪,近年在枫溪乡、管厝党溪有发现。
  大鲵科 娃娃鱼,俗名山鲵,在忠信乡雁塘、际洋等山涧深潭中有发现。
  蝮蛇科 蕲蛇,俗名五步蛇、五步倒;龟壳花蛇,亦称烙铁头;腹蛇,别称草上飞;饭匙倩;竹叶青,俗名焦尾止。
  蝰蛇科 蝰蛇,亦称黑斑蝰蛇。
  眼镜蛇科 金环蛇,俗名金度蛇,石陂为主要分布区;银环蛇,亦称白度蛇;眼镜蛇,俗名老鸦拍;大眼镜蛇,俗名扁担头。
  蟒蛇科 蟒蛇,俗名小花蟒。
  游蛇科 扁腹蛇;虎斑游蛇,俗名竹花蛇;锦蛇,俗名菜花蛇;乌风蛇,俗名乌鞘蛇;滑鼠蛇,俗名过山答;青竹标,俗名青竹止;两头蛇;水赤链;赤链蛇;水蛇,俗名泥蛇。
  蚯蚓科 参环毛蚓。
  蚧科 白蜡虫,寄生于女贞和白蜡树上,现已几乎绝迹。
  水蛭科 水蛭,又名蛭或蚂蟥,又称马鳖。
  壁虎科 壁虎,亦称守宫、多疣壁虎;蜥蜴,又称四脚蛇。
  五、节肢动物
  长臂虾科 青虾,俗名长须虾、塘虾。
  匙指虾科 草虾,俗名虾止、溪虾。
  大蜈蚣科 蜈蚣。
  蛛形纲、昆虫纲的节肢动物城乡常见的有蚕、蜂、蝉、蟋蟀、牛虻、蚊、蝇、螳螂、蚱蜢、灶马(俗称灶鸡)、纺织娘、蚁、萤火虫、蝴蝶、天牛、蟑螂、蜻蜓,其余种类甚多。经过调查,蛛形纲的稻田蜘蛛,昆虫纲稻田害虫及天敌、森林害虫及天敌如下:
  蛛形纲稻田蜘蛛对对对蟏蛸类有华丽蟏蛸、圆尾蟏蛸、爪哇蟏蛸、推腹蟏蛸。狼蛛类有斜纹狼蛛、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稻田水狼蛛、丁纹豹蛛、沟渠豹蛛。圆蛛类有灰斑新圆蛛、四点亮腹蛛、茶色新圆蛛、黄斑圆蛛、横纹金蛛、八斑蛛腹蛛、食虫腹蛛、三实花蟹蛛、草间小黑蛛。
  昆虫纲稻田与森林害虫及其天敌
  膜翅目 稻田害虫天敌有螟蛉瘤姬蜂、螟黑瘦姬蜂、菲岛瘦姬蜂、短翅悬虫姬蜂、螟蛉抱绿姬蜂、黄眶离绿姬蜂、广黑点痛姬蜂、横带沟姬蜂、稻苞虫黑点痛姬蜂、无斑黑点痛姬蜂、三化螟沟姬蜂、中华茧蜂、螟蛉内茧蜂、碣斑内茧蜂、卷叶螟绒茧蜂、异虫叶绒茧蜂、螟蛉绒茧蜂、卷叶螟长距茧蜂、螟黄足绒茧蜂、广大腿小蜂、次生大腿小蜂、白足扁股小蜂、螟蛉姬小蜂、天脊大腿小蜂、稻苞虫羽角姬小蜂、稻苞虫金小蜂、纵卷叶螟金小蜂、异虫叶金小蜂、菲岛黑蜂、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森林害虫有松黄小蜂、樟叶蜂、粟瘿蜂、黑小蜂、长腿胡蜂、红蚁。森林害虫天敌有姬蜂、小茧蜂、黑卵蜂、松毛虫赤服蜂。
  半翅目 稻田害虫有叶蝉、稻飞虱、浮尘子、蚜虫。稻田害虫天敌有黄足猎蝽、黑肩绿盲蝽、宽蝇蝽、小花蝽、青翅蚁形隐翅虫、丽草蛉、中华草蛉、稻春黑卵蜂。森林害虫有麻皮蝽、梨网蝽、盾蝽、黑红猎蝽。森状害虫天敌有猎蝽、花蝽。
  双翅目 稻田害虫有稻瘿蚊、潜叶蝇。稻田害虫天敌有稻苞虫鞘寄蝇、稻苞虫赛寄蝇。森林害虫有柳瘿蚊。森林害虫天敌有松毛虫寄蝇、柑桔大实蝇、食蚜蝇、食蚜虻。
  鞘翅目 稻田害虫有金针虫、负泥虫、食根金花虫、象鼻虫。稻田害虫天敌有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八斑和瓢虫、异色瓢虫、稻红瓢虫、狭臂瓢虫。森林害虫有大步甲、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杨树锦纹吉丁虫、大黑鳃金龟甲、铜绿丽金龟甲、粗鞘双条杉天牛、松福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栗实象甲、竹笋象甲、榆柴叶甲、八角金花虫、异虫瓢虫、松纵坑切稍小蠹。森林害虫天敌有七星瓢甲、步甲、虎甲。
  鳞翅目 稻田害虫有螟虫、螟蛉、稻苞虫、稻纵卷叶螟、天蛾、豆青虫、粘虫。森林害虫有马尾松毛虫、柳杉幕毛虫、乌背壳夜蛾、吸果衣蛾、重阳木斑蛾、乌柏毒蛾、茶毒蛾、白杨透翅蛾、黄刺蛾、油茶尺蛾、油桐尺蠖、二尾舟蛾、柳天蛾、甘薯天蛾、红腹灯蛾、黄腹灯蛾、松梢螟、杉梢螟、杉梢小卷蛾、杉木小蓑蛾、大蓑蛾、蓖蔴蚕、柞蚕、天蚕蛾、樟蚕蛾、乌桕蚕蛾、树粉蝶、菜粉蝶、大红蛱蝶、榆蛱蝶、黄凤蝶、樟凤蝶。
  直翅目 稻田害虫有蝗、蝼蛄。森林害虫有非洲蝼蛄、油葫芦、大蟋蟀、黄脊竹蝗、青脊竹蝗。
  等翅目 森林害虫有家白蚁、黄翅大白蚁。
  同翅目 森林害虫有蚱蝉、斑衣蜡蝉、大青叶蝉、电光叶蝉、黑尾叶蝉、桃蚜、砍绵蚧、梧桐木虱。
  脉翅目 森林害虫有大草蛉、齿蛉。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浦城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浦城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实事求是地记述了浦城县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部过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浦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