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卫生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口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866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卫生保健
分类号:
R199
页数:
5
页码:
563-568
摘要:
本章记述了莒口镇卫生保健内容包括了,爱国卫生运动、饮食卫生、妇幼保健等情况。
关键词:
莒口镇
卫生保健
内容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建国前,莒口环境卫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家禽家畜满地跑,大街小巷禽粪、垃圾成堆;茅厕随处搭盖,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成群,老鼠、跳蚤、臭虫横行,传染病流行不断,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建国后,区政府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动员起来,讲究卫生”的号召,1952年年底掀起了以反对美帝侵略者细菌战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灭雀、灭蝇、灭鼠,清理下水道、厕所以及洒药消毒行动。1956年再次开展以消灭"四害"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1959年在前几年取得灭“四害”成效的基础上,再度掀起了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热潮。全年进行12次全民性的卫生大突击和几十次大小不等的除害灭病战役,此役过后,全社基本消灭了“四害”,全社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户户爱清洁,人人讲卫生的良好社会气氛,获得全县卫生工作标兵。8月全县在莒口公社召开除害灭病工作现场会,会上总结和介绍了莒口公社的做法:根据农事活动季节,以大忙小干、小忙大干的原则,发动群众利用两结合的办法(工休假日,结合群众风俗节日和生产积肥进行卫生大突击;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运用找、打、掏、毒、挖、堵等战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运动中,全社成立了7个指挥部、45个战斗队,共有6000多人参加。总计灭鼠142576只、灭雀27146只、灭蝇32629斤(含挖蛹345斤)、堵老鼠洞2426个,疏通沟渠250多条,计12000米,拆除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45座,改良和新建厕所104座,集体猪舍迁至田间、牛栏迁到山边,全社建成了容量为3万担的垃圾炉,培训保育员68人、保健员45人、炊事员48人、饲养员30人、清洁工12人。同时结合除害灭病运动进行血丝虫病、麻疹、钩虫、蛔虫、白喉等传染病的普查治疗,并订立卫生制度,如卫生经常化制度、食堂卫生制度、饲养员制度以及划定卫生责任区,每幢房子设卫生督导员,采取队长包组、组长包督导员、督导员包户的办法实行每天一小扫、7天一大扫,将每月1日和15日定为卫生日,大搞卫生。经过不懈的努力,全社农户初步达到了“六净”(上下左右前后干净)、“六绝”(鼠、雀、蚊、蝇、跳蚤、臭虫绝迹)、“六洁”(房前、屋后、猪栏、鸡圈、阴沟、大厅清洁)、“六有”(有除“四害”工具、猪有圈、牛有栏、鸡有舍、粪缸有盖、垃圾有棚)、“六不要”(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处大小便、不要乱倒垃圾、不吃不清洁的东西、不放养禽畜、不乱放尿桶粪缸)的清洁户标准,公社也接近“四无”(无老鼠、蚊子、苍蝇、跳蚤)公社的标准。
“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机构瘫痪,无人抓,爱国卫生运动没有开展,村、社卫生又变差,农村的不卫生现象又重新出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1年,爱国卫生运动纳入“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以治脏为突破口、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乡、村普遍建有环境卫生设施。同年8月,全乡进行卫生大检查。1983年发动9月大搞室内外卫生。从1984年起,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制度化,镇所在地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卫生“门口三包”制度。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体制的改革,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全镇以“两管五改”(即饮水管理、粪便管理和改畜圈、改阴沟、改炉灶、改建镇村水泥路、改善环境卫生)为契机,将爱国卫生运动推向一个新台阶。
第二节 饮食卫生
一、饮水卫生
从1953年开始,常年对井水进行药物消毒。从1974年起进行饮水监测。1982年进行水氟检查,设点取样化验。1983—1984年调查农村饮水源,同时对“麻阳”溪及其分支流进行盈水期、枯水期水质测定。从此,农村杜绝饮用经过农田垄沟的不卫生之水,地势高的村庄用毛竹管引用山泉水,地势低的村庄普遍使用“灶边井”(只需打几米深的小井,用压力泵与铁管抽水),既方便又卫生。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建起水塔,用水泵抽水饮用。
二、食品卫生
1956年以后,卫生防疫部门对饮食行业要求做到防尘、防腐、防蝇、防鼠,对饮食行业人员上卫生课和进行体格检查,调离有传染病人员,合格者发给体检合格证。从1957年开始进行食品监督。1963年贯彻县政府《饮食、食品清凉饮料服务行业管理暂行办法》,对全乡饮食服务人员进行体检。同时选送肉食检验员和机关炊事员参加县里举办的培训班进行培训。1976年和1979年在饮食行业中贯彻《国家卫生标准及管理办法》和《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经常组织对饮食行业的检查监督。从1985年7月1日开始试行《食品卫生法》,将食品卫生纳入法制化管理。从1984年起镇卫生院配有专(兼)职检查员一名,配合工商等部门对食品进行不定期抽检。1995—2000年的5年中,共抽查商品560余种,销毁各类假冒、伪劣、变质食品100余种,价值2.3万元。从1983起,连年对饮食业人员进行体检,建立一厂一卡、一店一卡卫生档案,坚持督促饮食业做到“四防一消毒”。
第三节 妇幼保健
一、孕产妇保健
在西医未传入莒口之前,妇女分娩均由老年妇女或专职接生婆凭经验接生,缺乏科学性。产妇分娩姿势有坐着,有跪着,有蹲着,全由接生婆拨弄。若遇难产,则用许多野蛮办法,如产妇滞产时,多用手撕裂会阴;若遇死胎,则用铁钩或秤钩钩出。断脐带时,则用未经消毒的剪刀剪断;脱脐时,还要涂上不卫生的“香灰”等。旧时临盆都用土法接生,不讲究卫生,不少产妇死于产后大出血、产褥病等;新生婴儿则多死于破伤风、窒息等。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畏如过鬼门关。民国14年(1925年)建阳始有新法接生,但因妇女受数千年封建迷信思想束缚及新法接生费用昂贵,农村产妇前往医院分娩的寥寥无几。因而建国前莒口产妇分娩以土法接生为主。
建国后的1951年县妇幼保健站开始培训接生员,同时改造旧接生婆。莒口区、乡、村都选送青年妇女参加接生员培训班。1953年达到了村村有接生员,并且要求接生员参加每年为时5—6天的定期培训和两次例会,使接生员不断掌握孕期检查、正常异常分娩的处理和产后访视技术。1958年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莒口、后山、茶㘵3个公社成立了保健院,配有专职助产士,同时培训了56名村级接生员,每个接生员均配备有接生工具箱。此外,普及新法接生,公社设中心院,大队设立了8所产院和2个接生组,实行分娩住院化。从1983年开始加强孕妇管理,做到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住院分娩,并进行早期孕妇保健指导,初筛高危对象。经过长期宣传、培训和推行新法接生,至2000年莒口镇新法接生达100%,新生儿死亡率降到1.3%,产妇死亡率为零。
二、妇女卫生保健
1956年实行农业合作化后,贯彻执行妇女劳动“三调三不调”(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的规定。从1976年起,提倡妇女五期(经期、孕期、产褥、哺乳、更年)劳动保护,农村和机关单位对“五期”妇女给足假期,对晚婚或办独生子女证者给予优惠照顾。1958年公社化时各个食堂都建立妇女劳动保护出勤牌,推广使用新式妇女月经带。在坚持贯彻执行妇女“三调三不调”的同时,于“三八”妇女节前对48个子宫脱垂病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经跟踪调查,治愈率达40.1%以上。1960年对妇女所患的常见病进行普查和治疗,经调查发现,妇女普遍因对自身生理特点认识不足、自我爱护不够(如在经期中喝冷水,下水淋雨,吃过多刺激性食物等)、过度劳累、营养失调以及个别患有慢性病等原因而引起体质衰弱,使妇女患月经疾病的增多。为此,对全社闭经病进行调查复核,在所调查的1937个生育年龄(16—45岁)的妇女中,有246人患有闭经病,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2.7%。除部分患者没有感觉外,大部分患者有出现头昏、腹胀、疲倦、贫血、四肢无力、腰酸背痛等症状,有的还下部疼痛、面黄肌瘦,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妇女的身体健康。当时即组织18名中、西、草医务人员,分成3个组对全社153名患者进行治疗,除33名患者未达到一个疗程外,其余的120名患者中:治愈35人,占29.1%;症状消失的25人,症状减轻的46人,有经期的8人。次年3月2日,莒口公社召开专题电话会议,传达省妇联“关于突击在春耕大忙前治疗妇女闭经病”的指示精神,并专门召开各大队妇联主任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经复查,全公社患闭经病者331人,比前一年增加85人。原因主要是:一是遗漏和个人隐瞒不报,二是新产生在3—6月的,三是外出回乡的。经过治疗,通经的58人,病情基本好转的211人。
三、儿童保健
1951年开始接种天花(牛痘)疫苗,当年初接种1千多人次,此后,坚持每年接种,从而消灭了天花病。1952年首次对儿童注射白喉疫苗。1953年加强儿童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病情及时予以诊治。1959年对儿童注射胎盘球蛋白以预防麻疹。1960年首次对1周年以下的儿童接种卡介苗。1974年首次对儿童注射麻疹疫苗、百日咳、破伤风菌苗、乙脑疫苗,并分发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同年,对15岁以下儿童注射卡介苗。1984年以后,重点是抓好对1周岁以下幼儿进行“四苗”接种工作。
知识出处
《莒口镇志》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口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