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圣志:人与器的对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建盏百家》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760
颗粒名称:
「张圣志:人与器的对话」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212-2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手艺人张圣志的生平事迹和建窑建盏的历史、艺术。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研究
张圣志
内容
一钵一盏:一生一世研习建盏,一心一意传承古法。——感言
张圣志的“一钵一盏”工作室就在水吉镇的中心地段,和旁边新盖起的几层高的小楼相比,他的工作室是古朴的,这也正和他用于陈设建盏相合。从街的对面看去,古朴的屋子,古朴的门,门上有一块木匾,上书“一钵一盏”四个大字。
走进张圣志的“一钵一盏”工作室,满墙的照片一下吸引了我的目光。照片上是他和饰演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的演员孙维民、卢奇、谷伟等的合影,这让我惊讶。看到我露出惊讶的神色,张圣志忙解释说:“照片上的这些演员都是饰演电影《外交风云》中的伟人的演员,我有一款建盏品牌就叫‘外交风云’,是电视连续剧《外交风云》的指定礼品。”
张圣志很年轻,外表高大俊朗,和演员们合影在颜值上毫不逊色。张圣志更健谈,说到建盏,他则是侃侃而谈。他说:“我的工作室取名为‘一钵一盏’,灵感是来自于建盏的古法烧制。古代烧盏,一个匣钵里放一只建盏,钵是锥形的,盏也是锥形的,一钵配一盏,这样的烧制气氛才相匹配,我在这方面有研究。”他边说边拿着建盏向我不断地演示,继续说:“老盏,是我们烧盏人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这次交谈,让我这个门外汉知道了烧盏,还要讲究气氛。在烧盏之余,他常静下心来琢磨老盏,在老盏中寻找灵感。人与器的对话,就在一位热爱建盏的年轻人中和建盏中达到一种境界。
张圣志的舅舅是建盏窑址所在地后井村人,小时候张圣志经常去舅舅家,和小伙伴们在古代的龙窑遗址附近玩建盏残片。建盏,就烙在他童年的记忆里。
现在的他,师从建阳建盏协会会长许家有,几年来,他勤劳肯学又善于思考,遇到难题虚心向师父请教。于是,名师手下无弱兵。
水吉的南山,有了自己的30多米的龙窑,叫“九节通天龙窑”。他解释说,之所以叫“通天”,龙窑没有一间一间的隔断,是相通的,自然火也是相通的。相通的火,就像龙窑里真正有一条火龙,这样整座窑才会形成相同的氛围。
张圣志一心一意烧制建盏,他的盏,器型古朴纯正,釉色润泽饱满,斑纹稳定灵动。这正是他揣摩老盏、不断思考的结果。他的工作室门上,除了“一钵一盏”的匾外,还有两句话,分别挂在门的两旁:一生一世研习建盏,一心一意传承古法。他说,这也是他烧盏的座右铭。
“一”是万物的起源,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艺术世界里,致广大而尽精微。从“一钵一盏”到“一心一意”再到“一生一世”,不用多解释,张圣志的烧盏精神就体现在这几个“一”中。
知识出处
《建盏百家》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事建阳陶瓷艺术的手艺人的生平事迹,也介绍了建窑建盏的历史和艺术。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远
责任者
张圣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