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578
颗粒名称: 政和县概况
分类号: Z525.73
页数: 2
页码: 373-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政和县概况,包括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纵深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等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政和县 概况

内容

2003年,政和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困难中负重拼搏,在挑战中寻求机遇,有效推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至年底,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317万元,增长7.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1%、9.2%、13.0%;财政总收入4806万元,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12万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99万元,增长6.1%;外商实际到资140万美元,增长75.0%;农民人均纯收入2783元,增长6.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8‰以内。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全县产业结构为35.7∶27∶37.3。农业方面,立足调优、调特、调绿,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培育了茶业、竹业两个产值超亿元的支柱产业,形成了锥栗、反季节蔬菜、茉莉花等优势产业。茶叶面积、产量跨入全省六强,建成全国最大的白茶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茉莉花基地,有机茶生产通过欧盟瑞士(IMO)国际认证。竹业开发持续升温,竹加工和山上管护同步发展,产值从7000万元提升到1.5亿元,“店小二”竹筷系列产品被国际竹藤组织和国家林业局评为金奖。锥栗开发高潮迭起,种植面积实现翻番,达14万亩,获得“中国锥栗之乡”和“中国名优果品”两块金字招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总数已达17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4家。工业方面,新发展规模工业13家,实现税收1350万元。鹤林、铁山、石屯三个县级工业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以入闽通道为轴线的“工贸走廊”已具雏形。第三产业方面,交通运输、房地产、旅游、金融、信息等行业取得实质性进展。洞宫山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8.10%。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先后下派科技特派员、村支书及流通、金融、企业助理460人;圆满完成第二轮土地延包和农村基金会清理整顿,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有效激活了农村经济细胞。积极推进以国库统一支付、政府采购、会计委派、体制调整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有效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企业改革有序进行,先后完成4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退出工作,置换、解除职工劳动关系3100多人,占职工总数66.2%。顺利实现电力公司股份制改造,成功收购华融公司1.17亿元债权,全县资产债务结构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三条社会保障线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分别精减编制23.1%和20%。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共取消审批项目265项,改革面达50.7%。
  【对外开放纵深拓展】 开放型经济不断成长,外贸自营出口自1999年实现“零”的突破后,高速发展,2003年达500万美元。至年底,新批外资企业11家,实际利用外资1480万美元。新上山海协作项目68个,协作方到资16773万元。卓龙、富士岛公司通过国家商检卫生注册,产品成功打入欧盟、日本市场。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制约政和发展的“瓶颈”有所缓解。在实现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新建二级路53公里,完成“入闽通道”政和段改造工程。电力建设顺利对接省网,建成110千伏松飞线路,农网改造面达89%,启动城网改造一期工程,水电资源开发形成热潮。通讯网络触角伸向农村,光纤通讯、移动电话覆盖面不断扩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划定生态公益林54万亩,修建城防工程6.5公里,兴建一批乡村水利设施。市政建设编制了城区控制性详规,完成胜利洋一期开发、河滨路兴建、环城南路改造、南大桥加拱和七星公园、塔山公园、西门农贸市场建设等一批配套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旧城改造拆迁18.7万平方米,新建23万平方米。
  【社会事业协同进步】 加大科研开发和实用技术普及力度,认真实施“个十百”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8%。先后投入4800多万元,完成教育扩容工程58项,创建政和三中,一中、二中、实小、星小面貌一新,乡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3年高考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一。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丰富多彩,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建县千年庆典活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初步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县医院病房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有效实施“母婴平安120行动”和结核病防治等项目。建成县、乡、村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工程,有线电视用户新增1.3万户。计生工作成绩突出,基本实现“三为主”目标,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0.94%。建立国有土地收储出让制度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规范了国土资源管理;启动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县,巩固了环保“一控双达标”成果。勘界工作圆满完成。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3450万元,固定电话(含武夷通)、移动电话分别新增36200部和21200部。老区、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新建了一批“五通”项目,造福工程搬迁646户3275人。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县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高度重视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至2003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346件,政协委员提案267件,办复率100%。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得到提高。建立健全齐抓共管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重视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经验在全省推广。政和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严打”整治先进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抓好“三德”教育,全面推行殡葬改革,深入开展“共建带创”活动。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南平年鉴 2004》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政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