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延平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6495
颗粒名称:
延平区概况
分类号:
Z525.73
页数:
2
页码:
357-3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延平区概况,包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等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概况
延平区
内容
2003年,延平区按照“发展发展再发展,落实落实再落实”的要求,坚持“以工为主、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落实“团结、守责、创新、廉政”的工作八字方针,扎实推进用高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发展的闽北强区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跃升构筑起飞的平台。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全区年国内生产总值77.06亿元,比增11.6%,非公经济比重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5%以上。财政总收入2.15亿元,比增18.9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6亿元,比增19.75%,税性收入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比增36.34%。农业总产值16.05亿元,比增5.97亿元,工业总产值29.72亿元,比增2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39亿元,比增36.86%。实际利用外资3552万美元,比增45.63%。外资出口2030万美元,比增46.6%。人口自然增长率5.8‰,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至年底,已有6个街道、3个乡镇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
【产业结构优化】 延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3家,长富集团、三红电缆、南线电缆、三山钢铁、金月集团等5家企业产值超亿元,乳业、竹木、针纺、电缆、化工、钢铁压延业、矿业等重点行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集群。以乳业为龙头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9.88%,长富集团列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全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和乳品生产基地,跨入畜牧业大县行列。第三产业增加值成为区本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2.8:49.7:37.5。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全年共新批企业15家,新批合同外资4566万美元,增长72.0%,外商实际到资3552万美元,增长45.6%。外贸出口总额2073万美元,增长49.7%。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大力优化对外开放投资环境,率先在南平市成立经济投资服务中心,为投资者提供“三段式”服务和“110”报警式服务,400家新办企业、3488家个体工商户通过中心登记注册。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农村电力线路改造基本完成,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电的目标,15个乡镇、106个村完成广播电视光缆联网。12个乡镇完成供水工程建设,解决人饮困难8.9万人。致力解决制约库区北岸乡镇发展的“瓶颈”问题,吉溪大桥完成修复,库区北岸公路建设进展顺利。“造福工程”搬迁60个自然村653户2562人,老区行政村“五通两有”基本实现。把西区开发作为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来抓,高起点、高质量地完成了开发建设规划,进入了土地收储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等实质性开发阶段。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25家企业实现改制,解除职工劳动关系5000多人。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农税征管体制;227个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面积114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先后取消、改变和下放406项行政审批事项;区、乡两级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精简分流行政人员284人。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稳步实施,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全面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平稳、公正、有序,为教育体制改革创造了成功模式。加强卫生资源整合重组,延平医院、森工医院、东坑卫生院合并组建延平区医院,业务总收入从组建的679.6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1023万元,实现了扭亏转盈。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658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3608元,增长7.5%。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44.1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实现100%社会化发放,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基本实现城市“低保”应保尽保。积极促进库区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实现发展,共有224家工业企业投产,兴办第三产业4040家,安置库区劳力37185人;2003年移民人均收入3467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并在闽北率先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连续三届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连续六年保持全省计生一类先进区称号。以“六进社区”和“六民工程”为载体的社区建设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好评,被授予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举办首届延平艺术节和首届闽台游酢文化研讨会,对弘扬先进文化、打造“理学名邦”品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巩固环保“一控双达标”成果,稳步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力防治“非典”,实现了“零病例、零感染、零传播、零死亡”目标。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疫情监测报告体系,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理顺了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 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效能型和学习型政府建设,“一办两中心”的高效运行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推广。建立政务公开一条街,全面公开政府事务。坚持抓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电话测评前三名。“双拥“共建活动不断深入,连续四次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并为创建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