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平市人民政府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5441
颗粒名称:
南平市人民政府工作
分类号:
D624.1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平市人民政府工作,包括创新举措竞相发展、全力防非典抗大旱、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等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南平市人民政府
工作
内容
2003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干旱缺电,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以及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南平市生产总值286.9亿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3亿元,增长34.6%。外贸出口1.7亿美元,增长17.2%;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25.7%。财政总收入20.87亿元,增长8.8%,其中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9.03%(可比增长17.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7亿元,增长11.8%。旅游接待人数546.8万人,增长16.1%;旅游总收入14.7亿元,主要受非典影响仅增长1%,低于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6元,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3354元,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6.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
【创新举措竞相发展】 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以项目为核心的创业竞赛,形成了以项目促发展、抓落实的浓厚氛围。着力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出台《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实施“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新机制,坚持“植根基层不变、一体运作格局不变、用人导向不变、建立利益共同体不变”,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的意见》。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突出工业,突出民营”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赋予各县(市、区)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责权,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做大做强。这些举措的实施,在全市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出现了竞相发展的好势头。
【全力防非典抗大旱】 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疫情防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沉着应对,统筹兼顾,科学防治,实现了“零病例、零感染、零传播、零死亡”的目标,保证了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保持了社会安定和加快发展的局面。去年夏季以来,我市又遭遇特大旱灾,二十多万人口饮水困难,电力供应异常紧张,森林火灾频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在旱情面前,全市上下迎难而上,积极实施人工增雨等综合措施,加强电力调度,基本保证了城乡居民正常生活,把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6.8∶33.0∶40.2调整为25.1∶35.4∶39.5。工业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批工业项目在闽北落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26.7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7.2亿元,增长24.2%,占全社会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9.3%,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6。电气机械、化工、金属冶炼、造纸四个重点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1%。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光泽圣农集团、延平长富集团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种养、粮经结构继续优化。毛竹速生丰产林、乡土珍贵树种、大径材、工业原料林等林业四大基地建设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培育了一批流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23个市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25.8亿元,超计划2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4.7%。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二期工程等省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浦南高速公路通过了国家批准立项,闽北火电厂项目已签订投资意向书,宁德至邵武、松溪至建瓯高速公路、中型水电开发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有效推进。成功举办了福建·南平项目成果推介会。南平江南新区、西区开发建设迈出步伐,城乡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南平城区
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场建成并投入运行,市政道路改造等项目取得新进展。各县(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进一步推进。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有力地调动了非公有制经济造林护林积极性,造林更新总面积23.8万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通过调整分配关系,全市农民受益1.9亿元,税改后人均减负87元左右,减负率达66%以上。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赋予各县(市)104项设区市的行政审批权,下放41项审批权给延平区,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幅度达到81.3%。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取得新进展。纵深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集中会审制,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检查,客商对我市投资环境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与沿海特别是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经济协作更加密切,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势头良好。与澳大利亚奥尔伯里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积极推进南平市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国家级闽北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快。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完成了16.5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南平师专武夷山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入住新生2600人。高考录取率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广泛开展农村系列文化和社区文化活动,培育和建设富有闽北特色的文化。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全市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3.5%。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一医院综合大楼、南平实验小学校园改造一期工程、市体育公园、市科技活动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基本建成。94.5%的乡、55.5%的村已实现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认真落实《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较好地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国土资源管理责任目标得到落实,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一控双达标”成果进一步巩固。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净增1.5万人,从前几年的净减少首次转为净增加。推广劳务派遣等多种用工形式。进一步加大劳动仲裁调解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兑现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4%、98%、93%。进一步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巩固提高扶贫成果,老区、库区、贫困地区发展继续推进,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400人。支持和组织全社会助学、助残、助困和对口帮扶等活动。制定实施南平市中心城区整治规划,全面加强南平滨江路防洪堤清理整顿工作,城区延平湖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中,8件全面完成,3件基本完成。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推进】 坚持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合作。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社区建设顺利展开,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双拥”共建活动不断深入,南平市荣获国家级“双拥模范城”称号。认真实施依法行政规划,建立领导干部经常性学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学法制度,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工作,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推进政务、村务、厂务、校务、院务等办事公开工作制度。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全面排查涉及森林、土地、拆迁、企业改革等信访重点问题,来信来访总量比上年下降9.3%。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大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坚持不懈地抓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纠正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人事、编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新闻出版、妇女儿童、民政、审计、宗教、外事、民族、气象、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困难和问题】 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优势不明显,大项目、生产性项目偏少,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够快;交通、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仍较明显,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县、乡财政困难,城乡群众增收还不稳定,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局部地方环境污染较严重,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各种原因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有的还比较激烈;少数机关工作人员群众意识、发展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显现,有的是经济体制变化引发出现的新情况,有的是市政府工作不到位不落实造成的。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4》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集和记载南平市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全书设特载、大事记要、政治、群众团体、工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生活等类目。
阅读
相关机构
南平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