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4115
颗粒名称: 政和县概况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348-3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南平市政和县概况内容包括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特色品牌逐步唱响、效益农业持续做大、规模工业增势强劲等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政和县 概况

内容

2008年,政和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主动适立变化的宏观环境,积极破解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全面完成县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5亿元,比增13.5%,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6.47亿元,比增6.1%,二产增加值完成4.987乙元,比增24%,三产增加值完成6.8亿元,比增12.5%,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发展为35.5∶27.3∶37.2;财政总收入首次超亿元,比增33.1%,其中县级收入6282万元,比增25.1%;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7元,比增16.4%;农民人均纯收入380元,比增12.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9亿元,增长17.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1亿元,增长20.4%;贷款余额6.6亿元,增长17.7%。外贸出口突破千万美元大关,达1207万美元,增长76.7%。
  【特色品牌逐步唱响】获得“中国白茶之乡”称号,政和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政和工夫红茶在各类茶事活动中摘金夺银,品牌价值迅速提升,成为茶产业主打亮点;“稻香”白茶和“一家”竹筷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白牡丹城”和“一家”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
  【效益农业持续做大】烤烟种植面积766.7公顷、产量3.8万担,实现双翻番,税收552万元,增长260%;家和公司被评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铁山锥栗专业合作社、瑞茗茶叶公司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规模工业增势强劲】连续19个月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当年新增规模企业12家,50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8.2亿元,比增46%,占工业总产值的61.4%;纳税4057万元,比增98%,占工业税收的94%。其中竹木、食品、水电、矿产四大行业完成产值7.1亿元,比增48.6%。
  【旅游产业有新发展】入围“福建省最佳旅游目的地”,佛子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通过初审,全年旅游总收入2532万元,增长16.9%。
  【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8亿元,增长33.3%。引县外资金4.64亿元,比增11%;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311万美元,增长205%。当年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15个,同比增加11个;当年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办项目27个,同比增加19个;宁武高速公路拉开建设帷幕;重大实事项目城区污水处理,厂和二期绿水工程开工建设;范屯洋电站并网发电,竹海纸业二期投产;重点储备项目中国竹餐(茶)具工艺城、高山生态农业示范园进入产业规划阶段。鹤林、铁山、石屯蝴蝶街、东平白鹭等工业平台进一步扩容,吸纳入驻企业6家。重点扶持的瑞茗茶叶等3家骨干企业跃升发展,新增产值1.14亿元,占规模工业新增总量的41.9%,为全年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近期建设高山旅游休闲三大规划,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铁山、东平、石屯、镇前、杨源五个乡镇和11个示范村规划。综合改造中元、城东、南庄道路,基本建成七星商业街,开工建设新城豪庭、福地心苑,城区中心农贸市场建设推出招标。继续推进乡村公路硬化工程,31个行政村160千米公路硬化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基本实现“村村通”。启动县道长际梧桐坑至禾洋北坑峡建设,县道833线、830线硬化30千米;新建8个客运站、30个候车亭。建瓯东游至城关输变电线路工程建设准备就绪,石屯变电站完成“三通一平”,二级路10千伏工业专线建成投入使用。围绕“治脏、治乱、治差”,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关闭金峰金属制品厂等7家违法排污企业,切实抓好大源矿业、化工公司等6个减排项目建设,新建1000口沼气池、22个垃圾焚烧炉、15个行政村和9个自然村人饮水工程,城乡文明形象得到提升。石屯镇、星溪梅坡村被列为省级“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点。社会事业发展协调第三批教育危改工程如期竣工,农远工程通过省上验收,3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科技工作连续两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被科技部列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改扩建县医院和东平、铁山、镇前卫生院,成立熊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联网率96.8%。建成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18个对级活动场所。新建外屯、澄源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走上影企携手之路,网吧整治初见成效,参加首届市运会取得17金15银11铜佳绩。成功举办政和首届“茶王”赛、竹工艺精品赛、竹王赛,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在“心系灾区、共渡难关”的主题活动中,全县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特殊党费共292万元,充分展示政和广大干群良好的精神风貌。计生三年责任目标通过省上考评验收。国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规范,生态环境质量好中趋优。
  【民生保障积极有为】全县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087人、7986人、19700人、3802人、240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参保4685人,总数达1028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5%,全年补偿医疗费用1036万元。城乡特困群体916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中职校学生国家助学金1261万元。造福工程搬迁248户1100人,残疾人“安居工程”搬迁20户。各项惠民政策配套资金超过当年县级新增财力。完成界溪水库职工的分流安置,启动华夏水泥公司的“国退民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持续推进,村民自主经营权得到切实保障。累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2090人次,转移和安置就业3564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矿山安全”、“打黑除恶”、“命案攻坚”等专项活动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10个乡镇、街道被授予市级平安乡镇、街道,95%的村和97%的部门达标,“平安政和”创建效果明显,社会局面安定和谐。
  【规范政务运作】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群团组织、老干部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等制度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得到较好落实,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出台《国有资源资产管理意见》,强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集中统管国有资产,有效保障国有资源资产的收益。全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公共
  事件能力。进一步清理行政服务项目,简化审批环节,缩短承诺时限,规范审批程序,行政效率明显提高。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和绩效考核,重拳治理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行政复议、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南平年鉴 2009》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08年的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财政税务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政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