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4045
颗粒名称: 武夷山市概况
分类号: D630.1
页数: 4
页码: 330-3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南平市武夷山市概况内容包括了,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旅游产业持续壮大、茶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加速转型升级等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武夷山市 概况

内容

2008年,武夷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两个先行区”建设,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成功抗击严重冰冻雨雪、“7.19”洪涝等自然灾害,加快“五个重要”建设,基本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39亿元,比增15.3%;财政总收入4.33亿元,比增16.9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03亿元,比增15.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36亿元,比增40.8%;旅游接待总人数566.64万人次,比增4.35%,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3.63万人次,比增7.68%;旅游总收入26.97亿元,比增15.5%;实际利用外资8421万美元,比增10.01%;合同外资1.52亿美元,比增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7亿元,比增22.5%;外贸实际出口5228万美元,比增8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0.27元,比增16.6%;农民人均纯收入6507元,比增13.8%。
  【旅游产业持续壮大】景区畅通工程试运行顺利实施,景区环境更加舒适、环保,游客对武夷山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高;旅游可进入性进一步提高,新增郑州、济南2条航线,加密西安、厦门、上海航班,全年机场起降航班6171架次,比增10.02%;旅客吞吐量56.51万人次,比增3.21%;火车站下车旅客102.4万人次,比增2%。持续规范旅游市场,加强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管理培训,严厉打击“摩的”、“野导”等违法违规行为。
  【茶产业快速发展】围绕“五个重要”建设要求,成功承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进一步提升武夷山旅游、茶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中华武夷茶博园投入使用,《印象大红袍》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正式实施。涉茶产业总产值达8.05亿元,新增产值7000多万元;茶叶产量600万公斤,比增20%;茶企(农)的直接经济效益提高30%。
  【工业加速转型升级】实施“腾笼换鸟”,成功引进世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艺竹绿色工业有限公司;目前,武夷新区入园企业38家,总投资10亿元,已投产企业27家。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完成24.90亿元,比增2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0.31亿元,比增32.2%;
  【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建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金制度,落实烟农养老保险,投资1453万元完成198个烟田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728.3万元新建密集式烤房823座,烟叶收购量首次突破10万担大关,烟叶产值6948.8万元,比增27.16%;完成竹产业化工程投资1113.3万元,新开竹山机耕路280千米,竹业总产值5.17亿元,比增7.5%,其中加工产值3.2亿元,比增8.5%。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7.11亿元,比增6.7%;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全年施工项目495个,比增15.12%;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78个,比增32.63%;全部建成投产项目153个,比增64.52%。列入省、南平市重点项目11项,累计完成投资4.1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2%;市本级4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7亿元。三氯蔗糖、职业学院二期工程、中华茗园、机场扩建、武夷水庄、赛格威休闲度假村、虎源冰泉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品豪食品、九龙湾山庄二期工程、桐木至红星公路、百花路建设工程等项目顺利完成年度计划;浦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武邵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度假区展馆投入使用,滨江景观大道、枫坡—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加速实施,九曲溪上游旅游资源整合、武夷国宾馆、国际会展中心、自驾游营地等一批支撑发展的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启动茶业深加工区建设,闽台农业合作实验区规划建设稳步开展。武夷山跃升发展平台进一步坚实。中国举重训练康复基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心等项目动工建设。
  【品牌营销亮点突出】武夷山市连续四届入选向全球公布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景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景区”、“中国旅游品牌十大景区”等品牌。持续推广“大红袍”品牌,组织参加北京马连道春季茶文化节、第二届黑龙江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等活动,先后在北京、香港、哈尔滨、广州等大城市成功举办一系列“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旅营销活动;武夷山“大红袍”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星愿茶业公司入选“第四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入选茶企业。目前,全国已有大红袍销售网点3600多个,大红袍诚信店57家,设立大红袍推广中心会员店24家,在广州设立大红袍一条街。认真组织开展茶叶资源普查工作,加强武夷岩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围绕“中国奥运旅游主题年”活动,组织实施奥运旅游推广计划,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进行重点宣传;加大对台旅游营销,与金门旅行商联合在北京开展宣传促销,台湾TVBS电视台、东森电视台等考察团先后到武夷山开展采风营销活动。全年接待台湾游客7.12万人次,比增16.30%。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加快实施新农村规划建设,所有行政村均完成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基层组织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其中31个村完成村建规划编制。全市13个中心村有7个中心村动工建设,完成征地27.1公顷,“三通一平”25.4公顷,落实建设农户393户。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两制一配套”,全市村干部共承诺事项1527项,已完成1481项,完成率97%;共计发放离任村主干享受养老补贴16.2万元。加强“三资”监管,全面实行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制度;在6个乡镇、街道开展乡财市管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实现耕地流转面积2186.7公顷;抓好农民股份制合作造林,加快林地有序、规模经营及流转;扎实做好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工作,发放贷款340户、1750万元。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资960万元,完成2007-2008年度全省最大的岚谷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投资90.21万元完成102处小型水利维护工程;投资183.28万元完成17处水毁集中整治项目;投入260.9万元完成12个村级饮水改善工程,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754人。投资519万元实施先锋大桥、黄墩高桥、城村大桥等危桥改造项目;投资180万元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投资579万元完成通自然村道路硬化15.48千米;新建候车亭27个,完成30个行政村42.2千米农村巷道硬化。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05口。继续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完成村镇垃圾整治任务。继续实施“造福工程”,搬迁207户、918人。完成194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逐步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4个,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乡镇分会9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个;成立农机专业服务组织50个;全市科技特派员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32个,实现总投资357万元。
  【城市发展有效提升】成立行政执法局,对城市管理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实行昼夜巡查制度,共查处各类投诉案件189起,发现并制止正在抢建抢盖的违法违章建设651起,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00余份,实施拆除模板等行动200起,开展大规模强制拆除2起,取缔流动摊点100余个,拆除违章广告招牌和各类有碍瞻观横幅标语230多块(条),处理乱停乱放机动车201辆,初步建立科学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投资3.15亿元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31个;加快推进市容景观提升工程,对武夷大道人行道、排水管网、绿化等进行改造,完成温岭街、城东路、兴武路等道路改造项目;完成百花路(武夷学院至职业学院段)路灯安装、崇秀公园建设、市政府大院改造等工程;投资300万元实施夜景提升一期工程。城市绿地面积比增21.13%,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新农村信息化项目完成投资900多万元,建成71个行政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先后获得中国村络工程国家级示范基地、新农村信息化样本县(市)等全国性荣誉,得到国家、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总投资495万元的三维旅游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共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628万元,解决2200名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投资1675万元,全面完成第三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南平市2005年底中小学危房项目库中的危房改造;投入215万元,建成55所中小学电子阅览室;“双高普九”通过初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市立医院与省立医院成功实现合作办医,成立省立医院武夷分院;洋庄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已竣工。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6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112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13.1%和146.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32万人(含城镇居民参加新农合的2.16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6615人;新农合基金累计支付1302.74万元。提高城市低保补助标准,城乡低保覆盖率达100%,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417.75万元、农村低保金355.14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22.74万元。通过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验收考核。完成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
  【和谐氛围不断增强】强化环保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开展崇阳溪沿岸污染企业综合治理,依法责令停产企业4家、关闭企业1家。完成3453.3公顷县级生态公益林划定工作,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民主法治建设加快推进,主动接受市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批评建议件83件、议案3件,市政协提案81件,办复率100%。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市68个部门14个乡(镇)、街道、场均在“数字武夷”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对外公开板块,依法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编写出版《武夷山市文明礼仪手册》,加强市民文明礼仪教育。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增强群众遵纪守法意识。扎实开展“百名干部下访”活动,全市信访呈现“一升两降”态势,即到本市信访总量上升18%,进京非正常访和赴省集体访明显下降,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本市。全市有12个村被南平市司法局、民政局命名表彰为第二批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名列南平第三名。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南平年鉴 2009》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08年的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财政税务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夷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