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4034
颗粒名称: 邵武市概况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328-3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南平市邵武市概况内容包括了,综合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基础建设跃升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邵武市 概况

内容

2008年,邵武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万众一心支援抗震救灾,攻坚克难应对金融危机,全力以赴推动跃升发展,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市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综合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7亿元,增长15.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21.5%;外贸出口7697万美元,增长26.2%;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增长2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9.8∶41.1∶39.1;二产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工业总产值99亿元,增长2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5亿元,增长29.5%;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3.3亿元,增长21.8%,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51.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2.4。加强政银企合作,积极引导企业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帮助重点企业解决应急还贷资金近亿元,新增工业贷款1.4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和融资问题。财政总收入达6.7亿元,增长20.4%。地方级财政收入3.9亿元,增长23.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8亿元,增长22.7%;贷款余额40.3亿元,增长15.1%。
  【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3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6524元,增长14.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年初的105.8降到104.4。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为6.35万人、19.1万人。城镇、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到148元和65.8元,共发放低保补助金1047万元。总投资1.5亿元的十大类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
  【基础建设跃升发展】重点突破制约发展的交通、能源、资金等瓶颈。举全市之力推动武邵高速公路建设,“三隧一桥”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7.3亿元;积极推进邵光、邵顺高速公路和浦建龙高速铁路前期工作,邵光高速已批准立项。完成火电厂改扩建项目初可研编制,启动220千伏安平变电站二期工程和110千伏大埠岗变电站建设。
  【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全年新引进300万元以上项目316个,总投资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5·13”旅洽会、“9·8”投洽会共签约项目71个,总投资44.9亿元。55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6个省、南平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
  【产业集聚全面提升】推动“一区多园”拓展、提升和增效。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0.7亿元,增长37%;税收6500万元,增长50.6%。紫金工业平台落户企业22家,总投资18.6亿元。积极推动金塘、拿口、下沙等专业园建设,入园企业97家,“一区多园”成为邵武市经济重要增长极。制定扶持工业领军企业发展实施意见,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重点扶持成长性好、规模较大的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快速扩张壮大,全市规模企业达182家,其中亿元企业18家,新增7家。建立产业发展“五个一”工作机制,做大做强精细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7.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为63.6%,加快产业集聚步伐。鼓励企业争创名牌、经营品牌,中竹纸业等公司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鑫森炭业等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全市拥有“福建名牌产品”15个、省著名商标7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致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推进城南新天地、天润国际、凯旋城等一批精品小区开发,完成8个规范化小区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故县公铁平交改线工程、解放路改造、316国道城区段拓宽改造、古城路改造、人民路建设、城区自来水延伸至下晒片区工程等,启动建设福山公园、文化艺术中心、城市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注重环境保护,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大城区污染源治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努力建设对闽赣周边产生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旅游商贸业发展,引进实施10个总投资10.3亿元的旅游项目,东方汽车俱乐部、森禾种业观光园、仙沐园温泉度假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熙春国际大酒店、财富花园大酒店等星级酒店正在建设,建成溪南路景观带及夜景工程、八一路星光工程,人民广场水幕电影、电子大屏幕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城南大道商贸走廊开发,武夷烟叶物流中心建成使用,铁海联运铁路集装箱货运项目投入运营,南平国家检验检疫局邵武办事处即将开办业务。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完成17个中心村新村建设规划,完成21个新农村试点村文化俱乐部建设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改造,完成镇村应急视频系统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人民在家门口看上北京奥运会。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科技工作再次通过国家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市考核”;巩固提高教育“双高普九”成果,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加强农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舞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纲、黄峭入选南平“十大历史名人”,和平古镇入选南平“十大城市名片”;成功举办2008年洲际汽车拉力挑战赛、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在南平市第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数第一名。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2‰,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依法行政持续推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责任、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11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41件,办复率均达100%。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试行政府绩效管理,推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强化监察审计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政府门户网站,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务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积极开展“大接访”和“大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加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7%,居南平十县(市)第一名。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南平年鉴 2009》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08年的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财政税务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邵武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