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3915
颗粒名称: 武夷学院
分类号: G718.3
页数: 4
页码: 303-30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南平市2008年武夷学院以加快转型与推进发展并举,全力打造“三四五六”发展特色。
关键词: 南平市 武夷学院

内容

2008年,武夷学院以加快转型与推进发展并举,全力打造“三四五六”发展特色,致知力行、继往开来,努力把学校建成闽北科教兴市的重要支撑、海西人才培育的新兴基地、全国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研究的合作平台,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持续转型与激励机制】2008年,武夷学院加快转型步伐,围绕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问题,持续开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进武夷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学院提出立足武夷,面向大众,以“三绿”建设为主线,以“四会”育人为主体,以“五开”办学为主轴,以“六为”要求为主导,把学校建成闽北科教兴市的重要支撑、海西人才培育的新兴基地、全国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研究的合作平台;提出2012年实现12000人25个本科专业的办学规模。2008年,学校的基本指标进入省内地方普通高校前列,实现从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过渡,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学院建立支持先进、奖励贡献的激励机制,开展以体现业绩、鼓励贡献为导向的武夷学院首届教学贡献奖、科研贡献奖及教坛新秀的评选活动;建立和实施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的岗位绩效津贴分配办法。
  【教学工作】2008年,学院围绕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拟发《关于特色品牌学科建设的意见》,重点打造武夷文化、茶文化与经济、旅游、对外汉语教育等特色学科,大力建设环境化工、电子工程、计算机、艺术等优势学科,着力培育与生物、环保、创意、养生等新兴朝阳产业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群,积极扶持师范学科培养一专多能、安心山区教育工作、热爱新农村教育事业的教师型人才。启动质量建设工程和学位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两个迎评”工作;制定质量工程建设计划,八大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评审并立项建设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5类项目共24个与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预对接项目,评审并立项校级精品课程、校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等类项目28项;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专家学者对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整改措施。整合教学资源,改教学用房各系分割管理为全校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归并同类实验室,做大共享平台;成立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增强网络服务、多媒体教学、新闻采编实训、语言教学及会议服务等功能。在2008年下半年,学院与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生,共有68人参加学习,其中武夷学院教职工40余人。
  【科学研究】2008年,学院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获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30项,同比增加295%;实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项目立项以及国家项目评审入围零的突破。全年获立项经费同比增长400%以上,相当于2003—2007年5年科研资助经费的总和。“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与“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获批建立,“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文化理论武夷山研究基地”挂牌成立,“生态文明研究所”等9个校级研究所先后组建。学院科研团队成员达1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学院先后主办国际性朱熹“人与自然和谐”高峰论坛、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书院文化高峰论坛;主办中美日韩陶艺交流活动;承办全省科协学术年会;承办全省首期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承办全省侨界羽毛球赛;举办与马来西亚坤成女子中学排球队友谊比赛;协办全国国学研讨会等活动。全年学院学生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活动奖项20项,同比增长200%。学院与地方有关企业、部门签署《茶叶产业剩余物制备环境友好型复合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8大合作项目。艺术系主任陈铎的专著《建本与建安版画》获福建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校园建设】2008年,学院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校园建设有序开展。全面推进校园第三期86.7公顷规划建设用地的征办,开始收储土地;完成校园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详细规划修订;基本完成新建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建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开工建设;学生活动中心、逸夫图书馆举行奠基仪式,即将开工建设;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设计方案已确定,南平校区学生已全部搬迁武夷山主校区。全年学院投入基建资金3000万元,投入教学仪器设备资金400万元,投入图书购置资金80万元,新增图书近2万册。是年,学校规划面积已扩至20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800万元,馆藏图书87万册。全院有师生近万人,其中教职工610人,专任教师461人,高级职称教师14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09人,聘请国内25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聘请多名外籍专家任教。学校设有15个本科专业。
  【招生就业】2008年,在学院的积极争取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全年招生计划为4600人,其中艺术类本科、本科提前批、本科二批志愿率均达100%,新生报到率达到93%。同时,学校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常年组织开展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学生课程体系,除组织学生到福州等地参加专场招聘会外,还组织用人单位到校举办近百场大、小型专场招聘会、“双选”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学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企业合作,将毕业生实习与学生就业相结合,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学院与泰国兰是大学、北京七彩集团等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据统计,2007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2008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75%。
  【助学工作】2008年,学院不断完善惠及学生的各项助学制度,在2007年为350多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绿色通道,落实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专门安排贫困生资助体系配套资金108万元,为学生争取国家助学贷款182万元,发放国家助学金164万多元,国家奖学金7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23万元,各类受助、获奖学生达2149人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学院及时了解灾区学生家庭情况,对灾区学生进行资助。
  【民主治校】2008年,学院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制发和完善《武夷学院经费管理和审批暂行规定》、《武夷学院现金支出范围的通知》、《武夷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武夷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武夷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工会工作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建家活动,每逢重要工作或出台主要文件,学院通过会议等多种形式主动征询工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印发校务公开办法,增加民主办学气氛。
  【文明校园建设】2008年,学院把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以创建全国文明学校为目标,依托武夷山“双世遗”资源,进一步传承和弘扬800年武夷文脉、50年校园文化优良传统,普及“致知力行,继往开来”的校训精神,形成以党风带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教风学风促优良校风的文明学校创建的活动机制,形成以学生宿管中心为主导、以系为实体、校系两级联动、社会化物业管理公司和学生自律组织相互配合的文明宿舍创建的工作机制。学院完善院士林和友谊林功能,并营造朱熹励志诗词名言等石刻景观10余处。学院把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充分利用舆论阵地,营造环境教育氛围,帮助师生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并使环保教育逐渐从校园向社会辐射。是年,学院被授予“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园林单位”光荣称号,并获全省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教职工服务工作】2008年,学院教职工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继筹资500多万元解决拖延多年没有解决的教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给每位教师增加每月300元的生活津贴。二是建立教职工重大疾病困难补助制度,上一学年给3位身患重症的教职工补助1.6万元。同时学院还积极向社会争取慈善基金10万元,资助一位肾病重症教工的换肾治疗。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工生活区配套设施,对教职工食堂进行整改,增设教工生活区健身设施。四是争取到教师中级职称评定政策,实行新进教师住房补贴制度。五是多方调度资金,推进三期教师公寓建设;多方努力争取特殊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六是为教学区新建自行车停放场所。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南平年鉴 2009》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08年的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财政税务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