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928
颗粒名称: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62
页数: 5
页码: 34-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南平市组织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思想理论建设、干部培训工作、思想政治建设、干部调配管理、人事制度改革、干部监督力度等。
关键词: 政治 南平市 组织工作

内容

2008年,市委组织部以“四求先行”为动力,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思想理论建设】 2008年,市委组织部坚持把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习、党校培训、专题讲座、个人自学等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南平市视察指导工作时的讲话、省委“四个专题”调研卢展工书记和黄小晶省长讲话精神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建党87周年,大力宣传全市党建工作特别是组织工作的新成就新经验,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同时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期准备工作,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深入开展调研,拟定工作方案,为全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打好基础。
  【干部培训工作】 2008年,市委组织部门在全市启动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市、县两级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4期,培训干部5476人次;选送119名领导干部参加省级以上培训,选派6名处级干部出国留学研修和到高校学习进修;举办武夷领导干部论坛14场,承办全省乡镇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持续推进海西新农村建设”专题轮训班1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的重要批示精神,牵头编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案例与法规文件选编》,聘请4名专题培训教师到各县(市、区)巡回讲座,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能力的培训。与浙江大学和苏州、台州等地党校异地联合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处科级干部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478人。
  【思想政治建设】 2008年,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工作机制的意见》,完善县(市、区)委全委会、常委会的决策和工作机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开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干部调配管理】 2008年,市委组织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落实省委“五重五不简单”用人标准,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市级班子部分成员调配工作,提任7名处级领导干部,做好市科协领导班子换届人事安排工作,对部分县(市、区)检察院检察长和人武部主要领导兼任县(市、区)委常委职务进行调整。选派2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和1名专业技术干部到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任职;选派7名处科级干部对口支援彭州市九尺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建立全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规范处级单位和处级干部表彰推荐报批管理。加强科级干部任免报批和职数管理,办结科级以下干部晋升、转任和调配114人次。安置团职军转干部6名。完成全市党群系统第一批40家参照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登记工作,做好第二批84家参照管理事业单位报批工作。实行公务员面试全部上收、考官易地交流等做法,提高公务员考录工作公信度,全年共公开招录党群机关公务员133名。接收安排选调生38名;配合省上选聘46名高校毕业生到南平市农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全面开展干部人事档案一级达标争创工作。
  【人事制度改革】 2008年,市委组织部指导邵武市抓好中组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探索制定《市委书记用人行为暂行规定》、《干部任用提名暂行规定》、《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记实办法》等配套措施。开展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工作,为干部调整和市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好基础,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继续推行全委会票决干部、干部交流、任前公示等制度,市委全委会票决干部2批2人,新提任的处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交流。推进干部“能下”,辞退1名处级领导干部,转任处级非领导职务2人。武夷山市对37个机关事业单位62名股级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增强干部活力。
  【干部监督力度】 2008年,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开展县(市、区)2005年以来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情况检查,研究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记实制度,集中清理查核违规用人问题举报情况。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健全干部监督信息交流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现实问题信息库,安排审计部门对7名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做好退出现职、接近或者达到退休年龄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调查摸底工作,受理“12380”举报12件。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登记备案工作,缩减备案对象,严格出国(境)证件管理,全年审批或备案因公因私出国(境)人员142人次。做好涉及组织人事问题信访稳定工作,接待来信来访118人次,办结历史遗留个案问题3件。
  【农村党建工作】 2008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取得新进展,涌现出松溪县“核心建设工程”、政和县“活力党小组”、延平区“村企共建”等创新做法。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135个中心村建设试点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行“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等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全市有5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党组织。落实村两委履职承诺制,推进建设“和谐村两委班子”活动,做好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考评工作,建立健全在职村主干养老保险和离任村主干生活补贴制度。投资370万元,建成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其中市、县两级业务管理中心11个,终端站点1896个,覆盖到100%的乡镇(街道)机关和91%的村、95%的社区。开展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活动,编制村务公开目录,发挥农村财务计算机监管系统作用,实行村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全面推行户代表会议、重大村务决策听证和党务公开等制度,总结浦城县“五要”经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非公企业党建】 2008年,市委组织部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创建‘五个好’、实现强作用”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市建立20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示范点,引导30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结对帮扶36个村。开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回头看”活动,全市347家员工相对固定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340个,其中当年新组建30个,党组织覆盖率100%,单独组建率98%。编辑《南平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文集》,表彰16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之友”。
  【社区党建工作】 2008年,市委组织部进一步开展城市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深化社区党建“两增两创”活动。建瓯市、邵武市共选派34名有较高素质的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或挂职,10个县(市、区)均创办了社区困难党员爱心超市。实施“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培养计划,招收70名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大专班学习。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社区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同时,机关、学校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快推进。
  【党员教育管理】 2008年,市委组织部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五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深化农村党员先进性管理,探索党员志愿者活动方式,总结推行建阳市党员服务承诺制,加强乡镇(街道)党员干部管理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在春季雨雪冰冻灾害中,各基层党组织组建1300多支党员干部突击队,数万名党员干部奋战在第一线,为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提供了保证。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72233名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836万元,其中交纳千元以上1448名171万元。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加大驻外流动党支部组建力度,查验和补发《流动党员活动证》7253本,发放《流动党员小读本》8500本。开展集中整治党员干部赌博违法犯罪活动,全市共查处参与赌博的党员和干部11人。开展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检查,落实中组部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新规定。建立健全困难党员信息库,实施市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会“153帮扶计划”,累计发放基金238万元,帮扶救助困难党员4800多名。七一前夕,市委表彰8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并有1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5名优秀共产党员和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省委表彰。
  【发展党员工作】 2008年,市委组织部总结完善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三联三促”(即流出与流入两地信息资源联用、教育培养联动、管理服务联手,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党组织凝心聚力、促进入党积极分子成长进步)做法,不断提升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坚持把发展党员重点向高知识群体、青年和妇女倾斜,全市共发展党员3672名,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921名、妇女1302名、35岁以下2739名,所占比例均比上年有所提升,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和抗震救灾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发展172名进城务工人员和13名援川工作人员入党。入党申请人19762名,培养考察对象7192名,分别增长18.5%和20.9%。
  【党管人才工作】 2008年,市委筹备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创新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在市委人才办分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个工作组,明确主管部门,完善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牵头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课题调研,启动市人才资源开发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人才储备,初步建立工程、经济、会计、审计四个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数据库和闽北籍在京工作人员数据库。落实高层次人才政府津贴、人身保险、健康体检和困难人才生活补助等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育才、聚才、用才的体制环境。
  【人才培养工作】 2008年,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委农办、市人事局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的通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分类培训工程,启动农村实用人才认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业技能鉴定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示范基地创建等工作,全市举办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039期,培训农民技术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乡村医生等12.97万人次。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计划,累计组织1039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各类大专班次的学习,其中第一期村干部乡村管理专业大专班75名学员全部毕业。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企业自主择训培养高技能人才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社会化考评和企业认定工作,采取举办进修班、设立首席技师、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新培养高级技师136名、技师317名,培养数量位居全省九个设区市前列,培养高技能人才做法在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上交流。组织选拔第七批市管拔尖人才工作,确定99名考察人选,配合省上新选派5名专家服务团成员开展工作。
  【人才作用发挥】 2008年,市委组织部依托“南平市科技·人才活动周”平台,组织省专家服务团成员和市管拔尖人才结合闽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设“推动科技创新、服务跃升发展”知识讲座32场(次),授众3500多人次。组织部分省专家服务团成员、市管拔尖人才和高级工程师到荣华山产业组团开展考察咨询活动,就产业组团规划、建设、发展等主题深入研讨,献计献策。
  【农村工作机制】 2008年,市委组织部加强对下派村工作的指导,引导下派村持续抓好农民增收、民主政治建设、后备干部和实用人才队伍培养等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好新农村建设“十到村”、“六大员”整合等工作。全市506个第三轮下派村共引进新技术497项、加工企业191家,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63个,培育科技示范户2268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0.27万公顷,评选信用村124个、信用户7098户,新发展党员785名,培养后备干部966名,村均村财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30%和13%。建立市直职能部门分工协调督查“互动联动、挂村服务”工作制度,完善挂村服务考评办法,推动“互动联动、挂村服务”工作的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全市881个挂村单位共为联动挂钩村提供帮扶资金7297万元,落实生产性项目644个。
  【重点项目人才选派】 2008年,市委组织部按照“按需选派、双向选择”的原则,采取专职选派、兼职选派、短期选派、挂钩服务等方式,新选派4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速公路、铁路、产业组团、中心城市、核电火电等重点项目任职服务。全市累计选派项目助理630多人次,协调市直有关部门组建工程技术、项目策划与运作、土地、环保、林业等专项工作服务组,较好地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人才需求紧张的问题。同时,做好“信访官员”选派工作,新选派11名干部到市信访局参与接访工作,累计选派196名。
  【学习实践活动】 2008年,市委组织部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全市组织系统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层层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抓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各个阶段工作,较好地完成“集中活动年”的各项任务。全市组织部门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集中学习活动251场次,撰写征文和心得体会文章422篇,有28篇次征文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省、市组织部门刊物上刊发;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和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活动等方式,征求到各类建议意见306条,确定整改事项82项,基本整改到位,组工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县两级组织部门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好事231件,协调争取帮扶资金119万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1万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市组工干部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6万元,自愿交纳“特殊党费”9.5万元。开展“南平发展我知道,服务发展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部机关代表队荣获第一党建联系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知识竞赛第一名。
  【其他工作】 2008年,市委组织部以争创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和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全面推进部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效能建设、创业竞赛、挂村服务、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部机关全体党员组建支教助学、关爱儿童、无偿献血、环境保护等7支服务队,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在部机关党员影响下,全市有299名组工干部加入党员志愿者队伍。支持新丰村2万元工作经费,并协调争取项目资金30多万元,帮助建设同青新村,被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委农办评为“好实事”;补助鸠上村2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慰问困难党员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5人6500元,捐送科普图书和VCD光盘100余册(片)。引办武夷九峰节能建材、金新农饲料、裕达百姓超市、南林湾旅游4个项目,实际投资额达6048万元、注册资金203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全年有226条信息被中组、省组和市委采用。有6篇课题调研报告在省、市评比中获奖。建成组织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组工专网系统和“南平组工”网站。在省、市电视台播出相关新闻384条,在《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报纸刊物上刊登相关文章80多篇。部自身建设做法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交流,荣获市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共建、文化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南平年鉴 2009

《南平年鉴 2009》

出版者: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了南平市2008年的政治、民主党派·工商联、政法、群众团体、军警、旅游·外事侨务、工业经济、农业、农村工作、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交通邮电、财政税务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