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822
颗粒名称: 报纸工作
分类号: G216.2
页数: 3
页码: 357-3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报纸工作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坚持正确导向,加大经济建设宣传,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关键词: 新闻 报纸 南平市

内容

【坚持正确导向,加大经济建设宣传】 1995~1997年"闽北日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党报的优势,突出党报的权威性。以充分的版面和在重要的版位上及时刊登中央重要会议、重大决策,主要领导的调研活动,以及《人民日报》社论、重要评论员文章;及时报道市委、市政府具体工作部署,并根据中央精神和市委意图发表社论、评论员文章和阐述这些精神理论文章,报道各级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作用,重点宣传“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大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
  1995年,围饶南平撤地设市和市委、市政府把工业、乡镇企业和流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报社全力以赴传达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先后开辟《全区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迎接撤地设市》、《以工兴市,重振雄风》、《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积极开展“乡镇企业发展年”活动,把乡镇企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搞活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等专栏,报道各县(市、区)的经验和典型。并在头版以《闽北在阔步前进》为栏题,报道了全市水电建设、电力联网、工业生产、企业技改、乡镇企业、旧城改造、村镇建设、邮电通讯等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实施园丁工程、安居工程、造福工程、广厦工程、菜篮子工程、解困工程取得的成效。国庆前后,开辟《今朝更妖娆》栏目,组织、刊登了10个县(市、区)建设成就专稿,鼓舞干群斗志,起到了示范、激励、引导作用。
  1996年,就如何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根据夏玉瑚市长《以“两个转变”为核心,扎实推进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和其他市领导文章,开辟《解放思想推动崛起》专栏,发表各县(市、区)委书记对各地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思路的文章。还先后开辟《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闽北迅速崛起》、《农村奔小康,城区双文明,接轨闽东南,崛起在“九五”》、《加快“两个转变”,重振企业雄风》等专栏,报道企业在转机建制、加强管理、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速资金周转、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并抓好“先行工程”建设的重点报道。
  1997年,及时刊登新华社重要电讯,组织报道市干群悼念邓小平同志的活动情况。为迎接香港回归,及时刊登新华社有关电稿,报道全市迎回归开展的各种活动,形成迎回归宣传热潮。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后,开辟《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以创新业行动向十五大献礼》、《贯彻十五大精神,掀起创新业热潮》等专栏,大造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强大声势。围饶市委、市政府动员新一轮创业活动,连续刊登《拼搏崛起,时不我待》、《为新一轮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振奋精神,扎实苦干》3篇社论,开辟《新一轮创业见行动》、《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新一轮创业》等专栏,报道各行各业新一轮创业的思路,取得的新成就和新一轮创业中的新人物和新事迹。
  【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95~1997年,《闽北日报》深入、持久、有效地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1995年,根据中宣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总体规划》和《南平市爱国主义教育“丹心工程”实施意见》的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倡导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配合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开辟《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专稿》栏目,刊登闽北儿女抗战的英雄事迹和抗日老战士的回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南平撤地设市,开辟《“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讨论》栏目,开展做文明市民讨论。在迎接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开辟《同心迎国检,争创文明城》专栏,组织迎国检、迎文明城市总评报道促进城市脏、乱、差现象的治理。在迎接全省创文明城市竞赛总评中,开辟《迎文明总评,创文明城市》专栏,以消息、通讯、短评、新闻照片等形式,进行创文明城市宣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开辟《学孔繁森,当好公仆》专栏,抓好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1996年,突出宣传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开辟《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专栏,大力宣传各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抓典型报道;进一步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宣传报道。开辟《整治市区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等有关专栏,组织整治市区环境、迎接全省创建城市文明初评的报道。1997年,在深入宣传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基础上,大力报道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决议》精神的具体行动和取得的成绩,加重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报道,并重点报道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创建活动。先后开辟有《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讲文明,树新风》、《贯彻八项规定,制止奢侈浪费》、《贯彻十五大精神,开展“三下乡”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讲四提高系列谈》等专栏,做到精神文明建设报道持久、深入。大力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4、5月间,头版开辟《劳动者风采录》、《“五四”风采》专栏,报道一批劳模、优秀青年、普通劳动者的先进事迹,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96闽北十大新闻】 一、描绘宏伟蓝图。制定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九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绘制了南平迈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
  二、农业全面丰收。全市有86个乡镇,1226个村跨入小康行列,占总村数76%;建瓯、建阳、顺昌、邵武、延平五县(市、区)提前一年基本实现小康。全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村集体经济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建瓯市、顺昌县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竹子之乡”。
  三、工业改革深化。全市250多家国有企业实行改制、改组等多种形式改革,实现扭亏增盈;南纺、南孚、南缆、水泥、电机、啤酒、等一批市属大中型企业效益增长,上交财政超亿元。
  四、重点工程告捷。“重中之首”的先行工程全面完成,国道、省道畅通;“重中之重”的横南铁路提前一个月铺架到武夷山,建阳以南实现火车临运;“重中之难”的邵武竹浆厂基本建成投产。
  五、社会事业发展。延平、建阳、邵武、顺昌、武夷山、建瓯六个县(市、区)通过省教委“两基”评估验收;建瓯、建阳、顺昌、武夷山、邵武、延平六县(市、区)实现卫生初保达标;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均进入全国计生先进市目标;邵武籍举重运动员王国华荣获亚洲举重锦标赛64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枚金牌,并打破该级别抓举世界纪录。
  六、内外贸易兴旺。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繁荣、物价涨幅控制在6%以内,为近几年最低年份。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年新批外资企业和实际到资位居山区地(市)前列。南平海关正式开关。
  七、人民生活改善。全市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增14.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增25.8%。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市共有2万6千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为民办的10件实事29个项目基本完成。通过“严打”斗争,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八、精神文明提高。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委、市政府作出向南平交警支队学习的决定,南平供电局等22个窗口行业向社会推出88项承诺服务。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九、加强党的建设。实施新的伟大工程,“两学习一整顿”、“学美岭、创五好”,继续推广建瓯市“双带双创”经验,加强广大基层组织建设。继建瓯之后,又有邵武、顺昌、延平三县(市、区)被评为省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单位。
  十、获双拥模范城。积极开展军地双拥各类创建活动,特别是圆满完成部队军事演习赋予地方的各项任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97闽北十大新闻】 一、横南铁路全线铺架贯通。横南铁路北起浙赣线横峰站,南至南平南站与外福线接轨,全长251公里(南平市境内长185.6公里),总投资31.9亿元。该线路1992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1997年12月30日全线铺架贯通,是福建省进出省铁路的第二通道。
  二、农村“三大历史性任务”基本完成。一是农村基本实现小康,全市80%的县(市、区)、85%的乡(镇)、89%的村和87%的农户进入小康;二是消除了绝对贫困,全市剩下的2547户、10885个绝对贫困人口基本告别了绝对贫困;三是完成了“造福工程”,1997年有848户、4000人完成搬迁任务。
  三、工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以年初被列入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有19家企业实施破产、兼并、减员增效等政策,核销呆帐9400万元,全面完成当年优化资本结构计划任务。
  四、新一轮创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高增幅、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4%;物价涨幅1%;财政收入突破15亿大关,比增15.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7%和17.3%。
  五、开放开发展示新风貌。成功举办“5.18”南平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约投资项目113项,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实际到资1.65亿美元,比增13.8%;出口总值30亿元,比增23.8%。并成立了南平九越湖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为闽北实现“大武夷”旅游格局迈出重要一步。
  六、“精品公路”建设喜见成效。316国道南平段和南武路的“先行工程”整治任务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面畅通,结束了历时五年公路主干道运输不畅的局面。
  七、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形象、素质、创建”三大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全市十个县(市、区)教育“两基”顺利通过省上验收。为民办实事的任务基本实现。经精神文明检查评比:邵武市、武夷山市可望获得省精神文明一级达标,延平区、顺昌县可评为省精神文明先进县(区),108个单位可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6所学校可获得省文明校称号,13个窗口可评为省先进示范窗口。
  八、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三讲四提高”活动,党性党风得到加强和改善。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反腐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通过民主推选,评选出全市十位“好公仆”。树立了南平交警、南纺股份有限公司、延平区西芹村、建瓯市西大村、顺昌县谟武村等5个先进典型。
  九、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和党群机关工作者175名;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10名。
  十、发展软件环境得到改善。1997年7月成立市委、市政府政令畅通督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督促检查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的落实,推动新一轮创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以查处“陈永好事件”为突破口,及时查处了一批有碍闽北经济发展的“三乱”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环境的改善,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个体企业、工商户的赞誉。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詹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