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计划生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808
颗粒名称: 卫生 计划生育
分类号: R199.2
页数: 4
页码: 347-35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平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医疗事业 计划生育 南平市

内容

医疗卫生
  【农村卫生工作扎实开展】 1995~1997年,全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断巩固提高。1995年,重点在建阳、顺昌、邵武、武夷山4县(市)和全市77个乡镇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基本达到标准。世行贷款基建项目建阳、南平、建瓯市卫校教学综合楼,邵武市妇幼所实习基地峻工投入使用。1996年,市卫生局制定完成小康工作卫生任务的实施方案,组织力量摸清308个小康示范村的卫生状况,对全市小康示范村饮用水水质进行全面监测,采取加强水源管理、防止外源污染或重新选择合格水质水源等措施,配合水电、建委部门对水质不合格示范村进行指导,使全市小康示范村的水质均达到小康指标要求。为将小康工作和农村卫生工作紧密结合,农村改厕、卫生所建设等项目也列入小康工作内容,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赴莆田参观考察,学习莆田市不到两年完成改厕15万户的成功经验,推动全市农村奔小康卫生任务的全面发展。1997年,加强对尚未达标的浦城、松溪、政和、光泽4县指导,举办各类人员培训班,提高初保工作技术骨干的业务技能。至年底,全市有70%的县(市、区)达到或基本达到初保达标标准,与全省同步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此外,开始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在顺昌、建阳两县(市)试点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推广试点经验。顺昌、建阳合作医疗已形成规模。顺昌有2702户、10192人参加,筹集资金17.89万元,14个乡镇都进入宣传发动、筹资建帐阶段;建阳黄坑、崇雒两乡镇有85%人口参加,其余乡镇各有3个小康村进入启动阶段。农村卫生三项建设和世界银行卫生IV项目进展顺利,在督促完成91~96年全市三项建设项目91个的基础上,又安排卫生院8个、妇幼所1个、防疫站1个工程项目,已累计投入5563.9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1145.5万元,市、县、乡、单位配套4422.4万元。卫生IV项目12个基建工程均已竣工,共完成建筑面积18441平方米,总投资1362万元,利用贷款资金培训在职卫技人员6590人次,占计划培训人员的83%,全市基层机构业务用房、技术设备、人员素质都有明显改善。
  【预防保健工作创佳绩】 1995年,防疫工作重点围饶“三个重点,二个加强”。全市以防止霍乱暴发流行为重点,制定防范霍乱病发生预案,使霍乱病未发生一例。深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实施办法》,全市各类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6%;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对0~4岁近14万儿童强化免疫普服疫苗两次,全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以乡镇为单位的第三个85%达标基本实现。以碘缺乏病防治为重点,监测碘盐4250份,重点人群服碘丸2.74万人份,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降至20%以下,地方病、慢性病、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建瓯市通过验收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加强卫生执法和健康教育工作,妇幼保健工作以迎接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为动力,广泛宣传《母婴保健法》.有10个县级医疗单位达到“爱婴医院”标准,纯母乳喂养率达70.5%,基本达到“爱婴市”标准。加强妇女儿童系统管理,在75个乡镇782个村实行妇幼保健及保偿服务,举办106个培训班,对县乡村级2128名妇幼保健、接生人员进行培训提高。1996年,开展两轮儿童小麻糖丸普服工作,服苗儿童达26万,全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4月,顺利通过卫生部组织的以乡(镇)为单位计划免疫第三个85%评审验收,“四苗”接种率均达90%以上,巩固了计免成果。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重点人群补碘11.26万人次,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降至19.14%,共监测碘盐425份,合格率79.5%,没收非碘盐40吨。延平区达到消灭地病标准,顺昌县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病标准。妇幼卫生方面,扩大孕产妇和儿童两个系统管理覆盖面,孕产妇基本保健率达85%,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60%,新法接生率98%以上,住院分娩率70%以上,0~6岁儿童保健率达60%。6月,创建“爱婴市”通过省级验收。1997年,全市各种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154/10万,比上年下降21.63%,其中流脑、乙脑、出血热、肝炎等重点传染病发病率均下降,杜绝了霍乱病等急性暴发性传染病。开展两轮消灭脊髓灰质强化免疫活动,服苗儿童达23万,AFP报告发病率为1.1/10万,达到部颁标准。开展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工作,邵武市和建瓯市防疫站通过初评。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延平区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政和、松溪、浦城、光泽四县丝虫病防治先后通过消灭标准考核验收;疟疾病发病率保持在万分之一以下,邵武市成为基本消灭疟疾病城市;加强碘盐监测和打击非碘盐活动,8~12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降至12.86%。妇幼卫生方面,规范母婴保健服务管理,完成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许可证和人员资格认定的培训考核工作。继续推行和完善妇幼保健保偿责任制,全市有113个乡镇、1484个行政村实行妇幼保健保偿服务,入保孕产妇1.33万人,儿童1.69万人,比上年增长35.5%。爱婴活动不断深入,有33个乡镇卫生院通过省级评估达到爱婴卫生院标准,母乳喂养率提高到70.54%,主要妇幼保健指标达到或基本达到省上要求。
  【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 1996年,继厦门、莆田之后,市直公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功,成为全省第三个医改城市。市体改委、财政、卫生等部门单位密切合作,组织前往江苏镇江等地考察学习,广泛吸取经验,制定《南平市公费医疗保险暂行规定》,经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同时市政府配套下发《南平市公费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确定首先在市直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含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指定市直六家医疗单位和九二医院为定点医院,于9月16日正式开始运作。1997年,坚持以改革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和效益,进一步完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改革,已参保1.04万人,参保率达97%,筹集医疗保险基金574万元,经过一年运行,有23%的参人员未动个人帐户,64%的人员未突破个人帐户,5%的人处于自付阶段,8%的人进入统筹阶段,达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预期效果,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医保前人均开支297元,实行医保第二年开支即下降39.8%。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方面,市中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偿试,改变坐堂为上门服务,市区有2400余人入网,出诊近2000次。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方面,浦城县开展农村卫生院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县卫生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增长。在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光泽县针对城区卫生机构过剩状况,将城区两所卫生院分别合并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仅设乡防保所,打破传统的卫生设置模式,提高卫生资源配制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1995~1997年,全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绩喜人。1995年初,即成立市第一届爱卫会和爱卫办,配备专职人员,成功组织撤地建市后第一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南平市先后组织发动3万人大清扫活动,协调各部门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成绩名列全省前茅。邵武市巩固提高省级卫生城市成果,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建瓯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达到标准,成为全市第三个省级卫生城市。1996年,在第八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全市参加义务劳动达18.5万人,清运垃圾800多吨,清理卫生死角200多处,城乡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南平市区将卫生月活动和创建卫生城市相结合,制定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层层签定责任状;市爱卫办和环境综合整治办相互协作,共同发挥职能,组织全市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市民的卫生意识。开展除“四害”工作,降低“四害”密度。1997年,爱国卫生工作以巩固提高创建卫生城市为重点,开展卫生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除“四害”等活动。邵武市完善爱卫办组织建设,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划。武夷山、建瓯两市也提出巩固发展省级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南平城区各单位围饶市政府《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责任书》,认真履行职责,逐步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半净菜”“净菜”上市、沿街单位“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城市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第九个爱国卫生月中,各地广泛发动开展“三清一净”(屋顶清,楼道清,庭院清,周围环境干净)活动,全面清理单位楼院、宿舍、居民区、住户周围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净化美化工作生活环境。“除四害”工作在抓好灭鼠的同时,开展灭蟑螂和消杀活动。邵武、武夷山、建瓯三市获得省“灭蟑先进城区”称号。农村爱国卫生工作与农村奔小康工作紧密结合,全年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1.62万,新增卫生厕所4.69户,其中无害化厕所1.53万户,超额完成年初安排的任务。延平区被列为全省农村改厕重点县,全年完成改厕7000户。建瓯南雅镇、邵武拿口镇通过省卫生乡镇考核验收。
  【红十字会工作不断发展】 1995年,召开南平市红十字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理事会的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市委书记林克敏、市长夏玉瑚担任名誉会长。开展无偿献血,建瓯、浦城、邵武三县(市)568人报名无偿献血,浦城、光泽两县献血人数实现零的突破。以机动车驾驶员卫生救护培训为重点带动行业部门培训工作,机动车驾驶员卫生救护培训49期、5656人,合格颁证5413人;电业卫生救护培训2期、70人。发挥红十字组织救援作用,开展救灾赈灾活动,在4月冰雹和8月洪水两次灾害期间,派出医疗队69支、176人,防疫小队36支、128人,接受海外组织捐赠救灾款物7批次,总值计110多万元人民币,受益灾民10万余人。1996年,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部分县(市)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落实机构编制,队伍不断壮大并逐步向乡镇发展。为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提高救灾反应能力,举办三期救灾备灾管理培训班,68人参加培训,促进红十字会救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群众性卫生救护培训向社会各领域发展,培训机动车驾驶员1655人,电业系统开展上岗前职工触电现场急救培训560人,建委系统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技术人员急救培训73人。奉献人道主义爱心.在龙岩地区遭受强台风袭击后,组织募捐活动,共捐款3万余元,还为武夷山吴屯乡两位患重病儿童募捐2700余元。在“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组织无偿献血报名1196人,体检534人,献血135人计2.68万毫升。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无偿献血动员报告会,确定12月为全市无偿献血活动月,有6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带头报名献血,全市2190人报名,455人无偿献血9100毫升。1997年,红十字会工作继续发展。在一届二次理事会上,市长李川担任名誉会长。“5.8”世界红十字日,各地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红十字会法》和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全市全年无偿献血首次突破千人次,达1l18人次,涌现出许多领导率先垂范、单位积极组织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先后向洪涝、冰雹灾区发放急救药品6万余元,羊毛衫2000件、棉被1000床价值15万港元、粮款2万元,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保障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贡献。
  【卫生法制化建设】 1995~1997年,全市卫生法制工作得到加强,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1995年,市卫生局和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成立卫生行政执法联络处,促进卫生执法的规范性、准确性、高效性。开展食品卫生大检查,完成“三会二节”食品卫生监督;处罚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行为,没收销毁变质食品;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开展“三清一刹”活动,在建瓯、松溪、邵武等县(市)取得初步成效。在贯彻《药品管理法》中,共组织专业执法人员检查医药卫生单位1622个,查出不合格药品558批次,假劣药品案件50件,取缔无证经营药品21家。1996年,贯彻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禁止药品购销中回扣行为的规定,规范医疗卫生单位采购药品的渠道,协助工商等部门查处药品回扣案件。6月,组织实施市政府颁发的《禁止在南平市区公共场所吸烟的通告》,开展宣传劝导月活动,实现在市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目标。1997年,围饶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争取市人大、市中级人民法院、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有力打击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全市对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单位或个人行政处罚4260户次,没收或销毁伪劣、过期、变质、无“三期”食品2.07万公斤,责令停业整改1409户次,罚款44.1万元。药政、药检单位检查医药卫生单位3796家,查出不合格中西药品510批次,查处假冒伪劣药品案件40起,罚没款23.52万元。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清理整顿工作,共清理个体无证诊所185家,药店“坐堂医”28家,保障群众的医疗用药安全。
  【医疗援助队赴塞内加尔】 1995年初,全市卫生系统精心考核选拔15名医疗工作者,由顺昌县医院院长叶孝坚任队长,组成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医疗队在福州集训半年,出色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于11月8日离开北京赴塞内加尔从事两年的医疗援助活动。
  【窗口文明建设】 1996年,围饶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全省卫生系统文明窗口建设现场会的精神,坚持塑精神、重建设、抓突破、求实效,以创优质服务树文明窗口形象为突破口,带动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行风建设和监督机制建设。市卫生局发出《关于在卫生系统开展“创优质服务、建文明窗口、树良好形象”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院制度的通知》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97年,广泛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推行“以病人为中心,创优质服务”为竞赛的主题,落实服务承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实行创等级医院医德医风“一票否决”制度,扎实开展“红包”、“回扣”、乱收费等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全市综合性医院先后办理开设急救电话“120”,做到急诊病人白天5分钟、夜间10分钟内出车,并实行就地急救、接诊、检查、住院、手术等一条龙程序服务,大大提高医院的急诊、危重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全市共组织下乡医疗队106支,下乡医务人员772人,诊治病人1.70万人次,为基层办业务培训班62期,培训农村医务人员2156人次.建立对口支援的城乡卫生机构51个,解决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状况。南平市中医院和邵武市立医院被列为全省卫生行业23家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另有11家卫生单位列为市级文明窗口示范单位。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工作概况】 1995~1997年,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计生委指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省委、省政府逐年下达的人口责任书目标和年度人口计划,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1995年,计生部门围饶市委、市政府两年前确定的当年要实现争创全国计生先进的奋斗目标,落实“三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推广“三结合”(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强化规范化管理,狠抓“五清一创”。1996年,提出全面争创全国计生先进,加快网络建设。1997年,围饶“巩固创先成果,加快两个转变,提高整体水平,实现良性循环”的奋斗目标,创建“中心户”,计生工作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朝着文明、健康、稳步方向发展。
  市委、市政府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1995年,先后召开4次全市性计划生育工作会议,4次计生工作电话会议和3次计生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建立“三个制度”(计划外生育个案分析报告制度、透环查孕责任人制度、申请生育审批制度),出台三个文件(《南平市实施省〈计生条例办法〉》、《南平市关于实施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权”的具体办法》和批转《延平区关于加强城区计划生育工作若干规定》)。市委、4位正、副书记亲自挂点武夷山、松溪、政和计生工作,还对23个乡镇实行单列管理。1996年,市委书记林克敏、市长夏玉瑚代表市委、市政府给各县(市、区)颁发计生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几套班子成员齐心抓。1997年,市委、市政府先后6次召开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动员、指导、督查计生工作,形成党政主要领导和计生部门班子成员亲自挂点后进县、乡、村制度。
  据统计,1995年末全市总人口297.19万人,年出生人口3.75万人,出生率12.68‰,自然增长率为7.29‰。1996年末总人口299.20万人,年出生人口4.19万人,出生率14.08‰,自然增长率8.86‰。1997年末总人口301.13万人,年出生人口3.98万人,出生率13.25‰,自然增长率8.31‰。三年人口执行结果:总人口分别比省下达的计划控制数少1.12、0.91和1.39万人;出生率分别比省下达的计划低3.72、1.42和1.55个千分点。
  在基层技术服务站建设中,全市基本形成以市站为龙头、县级站为中心、乡所为纽带、村室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网络。1995年,新装备43个乡(镇)计生服务所器械设备;市、县、区三级共投资38.7万元,建成近9000平方米手术用房,配齐307名计生技术人员,有三分之二的乡镇计生服务所基本做到房子、人员、设备三配套。1996年5月,建筑面积1076平方米的南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大楼交付使用,当年并全面完成全市乡镇服务所配套建设,累计新建、扩建面积达1.83万平方米。1997年,在建乡镇计生服务所有36个。
  在计生系统队伍建设中,广泛开展以“内增素质,外树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创“双优”活动,涌现出一批优秀计划生育工作者和优秀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室)。1997年,武夷山市计生委主任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市计生委升级申报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 1995年,市委、市政府把计生“三结合”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扶贫开发“九七”奔小康的重要内容来抓。大部分县(市、区)、乡(镇)都组织干部因地制宜搞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浦城县“百村千户少生快富奔小康”活动向纵深发展,具有鲜明的浦城地方特色。1996年,市委、市政府重点抓66个乡镇,加大推广“三结合”力度。1997年,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深化计生“三结合”工作的意见》,县、乡两级都成立了计生“三结合”领导小组,制定开展“三结合”的规划和优惠政策,16个有关部门进一步配合协调,重新梳理计生“三户”底子,在全市推行“三结合”优惠证(卡),7个县(市、区)共发放12.3万余本。“三结合”工作围饶“一个中心,两个指导思想”(以少生快富奔小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服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工作蓬勃发展。政和县拨出50万元专款,开发“三结合”工程,发展食用菌,对计生“三户”种植食用菌的每袋补助0.1元,免收第一年各项管理费,第二年减半。建阳市开展“创万户少生快富文明幸福家庭”活动。邵武市开展“少生快富文明户”活动,分三个“星级”评选,村级文明户为一星级,乡镇文明户为二星级,县(市)级文明户为三星级。松溪县开展“百名科技干部扶百村,千名党员扶千户”活动。浦城县从农委、林委、水产局等单位组织科技干部下村入户,对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的“三结合”项目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据统计,当年底全市共有计生“三结合”户25.80万户,其中独生子女户10.36万户,二女绝育户2.14万户,其他计生户13.31万户。计生“三户”中低于本村人均收入水平的2.26万户,通过各级扶持帮助,有1.99万户实现人均收入高于本村人均收入水平。
  (撰稿:詹文华)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詹文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