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技术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744
颗粒名称:
技术监督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3
页码:
316-318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平市技术监督工作情况。
关键词:
城市经济
技术监督
南平市
内容
【概况】1995~1997年,市技术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质量立市、“创名牌、立支柱、扩规模、增效益”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振兴”和“打假治劣”活动;明确“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坚持“规范市场、扶优治劣、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的基本原则;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在“多做工作、加快发展、树立形象”上狠下功夫,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连续五年获福建省技术监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96年度福建省民营企业技术监督工作先进集体.97年度福建省技术监督工作先进单位。
三年中,标准化工作完成工业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48项;完成采标标志产品41项;食品标签等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检查3154批次;完成企业产品标准登记注册2647家;推广条形码新户48家,防伪技术6项;推广杂交水稻规范栽培10.88万公顷、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范403公顷、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规范4995公顷。市局和各县(市)都建立完善代码数据库。1996年6月,邵武市成为全国第一批50个消灭无标
生产城市之一,通过试点验收。
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全市强检计量器具通过按期检定,受检率92%以上;抽查零售、定量包装、黄金首饰商品的称量1758批次;计量器具生产厂和市场计量器具监督抽查519批次;乡镇卫生院计量达标考核53家,乡镇企业计量达标考核49家;加强全市加油站加油机的计量监督管理,280家加油站安装流量计;南平市主要街道农贸市场固定摊点淘汰杆秤面达95%,县(市)达30%。
产(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完成生产领域监督抽查企业1100批次,市场监督抽查3574批次,完成全国统检、省定期检验计划后处理反率馈率100%。加强市内国道、省道公路建设实施质量监督。
围绕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行政执法重点。重点抽查涉及人民健康、人身安全的产(商)品。三年中,行政立案案件1218件,现场处罚案件2702件,仅发生一件行政诉讼案(胜诉),三件复议案件(维持),提起复议、诉讼变更率为0。
三年中,技术监督系统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岗位培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内抓教育、立制强素质;外抓监督、正风树形象;创文明岗位、建满意窗口等活动,努力树立起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誉的部门形象;严肃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执法形象;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为国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质量意识】1995年,市质量监督局增设“宣传法规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干部。积极发行中国质量报、中国技术监督、福建技术监督等报刊,发行量比1994年翻一番。在做好对领导层宣传的同时,成立“中国质量报南平通联站”,形成质量监督信息网络。在《闽北日报》“市场经纬”版,每星期一次适时报道“打假”信息、质量信息,宣传有关技术监督法律法规;与南平广播电台签订协议,开办联播节目,在星期二、五黄金时间,播发技术监督稿件和有关法律、法规讲座宣传材料;向农民和消费者介绍农资和商品质量动态;印刷“产品质量法”、“福建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等,用于上街宣传活动;在《闽北日报》组织专版,宣传技术监督的职能和工作成绩;发布“质量公告”,宣传名优产品;表扬质量稳定的先进企业。利用有关纪念日,组织力量与有关部门配合,积极上街开展义务宣传咨询活动,受理投诉活动10余次。在“3·15”消费者权益日、“5·6”碘盐宣传日、“3·8”妇女节、9月计量宣传周等,组织宣传车,上街开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知识咨询”活动,受理群众投诉,增进技术监督工作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扩大社会影响。
1996年,坚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市通联站增加重点工业、商业企业4名通讯员。除继续办好在地方报刊、电台投资设立的宣传专栏节目外,邵武、建阳、浦城等县、市也强化宣传工作,开办县、市简报。为了带动职工对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南平市局领导带头写稿,带头抓发行、带头抓专版的组织工作。局主要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向地方、省、中国质量报投稿8篇,被采用的有5篇,带动全市30多位职工结合业务工作写稿、投稿。全市组稿近300篇,被新闻单位、党政信息专刊采用的有200多篇。
1997年,借《质量振兴纲要》颁布之机,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纲要》和技术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使技术监督工作被越来越多的部门领导以及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所认识和支持。年初,投资1.3万元在南平市区最繁华的九峰桥头文化广场设大型“灯箱宣传栏”,宣传技术监督的职能和“产品质量法”的主要内容;印刷《纲要》2000份,“技术监督局向您提示”塑料宣传牌4000份发到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和乡镇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500多份,受理咨询服务32项;在《闽北通讯》、《闽北日报》、电视台、广播站挂钩设立或协办技术监督专题、专栏,播放工作信息、名优产品等。利用南平市举办“菊展”的机会,制作大型广告宣传栏,公布全市生产名牌产品及质量稳定产品的33个企业名称、法人代表及产品名称,引导消费。8月29日,为开展“质量月”活动,在市政府大楼环岛围墙上制作258平方米的特大标语“质量:兴市之路”,令人瞩目,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许。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有效性】 1995年初,市技术监督局开展燃料市场大检查,检查加油站170多个,查出私拆加油机,加大计数齿轮,掺杂汽、柴油的加油站30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南平市是计量监督检查和“打假”活动重点检查的70个城市之一。春节前后,按照全国统一部署,1~3月全市组织6次大检查,检查集市12个,重点抽查大米、面粉、食用油、乳粉、熟肉制品、白砂糖、食用盐、酱油等各种商品的经销企业137家,抽样137批次。对制售不合格商品的67家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对23个经销劣质品的商店在《闽北日报》上曝光,同时表扬产销合格产(商)品的10家工厂和20家商店,维护了春节市场供应秩序。在春、秋两季,动员各县(市、区)近百名技术监督人员,组成19个执法小组,深入45个乡镇和城市的农资供应门市部,抽查90家农资销售点经营的328批次农资产品。其中,检查化肥197批次,发现无生产许可证和无复混肥登记证的有12批次;抽查农药102批次,其中“三证”全无的13批次2698瓶,“三证”缺一的51批次共2914瓶,过期农药461瓶;抽查农膜29批次,其中检验不合格的4批次。同时,查获掺沙10%的杂交水稻种子一万公斤,对已售出600公斤及时追回更换合格良种,对未售出部分全部进行过筛复验,有效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积极性。全年全市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总标值3224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值2710.9万元;捣毁制售假窝点3个,破获制售假犯罪团伙1个;取缔不法商摊3个,查封售假柜台1个、商店1个。
1996年,市技术监督局成立稽查科,制定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邵武市作为全国50家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城市后,市政府立即拨出专款,成立专门机构,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于6月顺利通过试点验收,使邵武市成为全国50家消灭无标生产城市之一。通过强化行政执法,不但有效杜绝了水泥市场的无证产品,而且及时指导地方8家新的水泥厂依法补办申请生产许可证手续,避免5万多吨无证水泥被查处罚款几百万元的经济损失,有力保护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全年行政执法办案437件,现场处罚执行800多次,罚没款入库比1995年翻一番。
1997年,加大执法力度,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立案数、现场处罚数和罚没款入库数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开展“打假”保名牌,推动实施“名牌战略”。推荐“南孚”电池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名牌产品之一。在南平电缆有限公司的配合下,查获假冒“太阳牌”电线800多公里,价值450多万元,仅在泉州市就查获各种假冒电线20多吨,价值120多万元。对外地的名牌产品,也积极配合“打假”,净化市场环境。与天津梅兰日兰有限公司合作,在南平市区查获假冒空气开关2159台,捣毁并没收一家生产单位用假冒产品组装的照明配电箱111台。加强对批发单位、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和重点经销单位的监督抽查,重点抽查涉及人民健康、人身安全的产(商)品,如农资、建材、食品、机电、家用电器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商品。严厉查处标识不符、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短秤少两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结合农资“打假”,与农资公司配合整治农资市场,把好送货关、报验关,使该年农资产品质量明显好转,农民投诉大大减少。4月6日,延平外洋加油站私自安装遥控装置严重坑害省外客户导致人命案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全市加油站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先后对20多家破坏加油机精确度和私装遥控装置的加油站严加处罚,并对以前发出的“计量达标加油站”、“计量信得过加油站”的112个牌匾进行全面清理。发挥乡镇技术监督助理员的作用,拓展服务和监督范围。各县(市、区)都先后建立乡镇技术监督助理员组织网络体系,在技术监督工作从城市向乡镇企业重点转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寓监督于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1995年,延平区王台村700多株已种植10年的柑桔,因施用复混肥后出现落叶枯死。市技术监督局派员向省和国家农业科研部门请教,确认果树枯死为施用复混肥直接引起。经协调,由农资部门和肥料生产单位向受损失的农民赔偿6000元的经济损失。邵武轮胎厂、化肥厂、精密铸钢厂、煤机厂等单位,受水灾和发生设备爆炸事故。邵武市技术监督局帮助企业对受灾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保险赔偿检定,以准确可靠的合法检定证据向保险公司取得保险赔偿金60多万元。省“打假”先进工作者松溪县技术监督局书记陆享音在对该县磷肥厂不合格肥料进行执法处理的同时,多次深入该企业,帮助找出存在的问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企业采用双池熟化新工艺等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帮助企业健全完善了计量管理制度,该企业产品质量指标全部稳定合格,产量也有明显提高,使频临倒闭的企业恢复了生机。
1996年,全市技术监督部门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范”221公顷,“速生丰产林栽培规范”3265公顷;推广防伪技术2项;就推广“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培训213家企业法人,引导2家企业开展质量认证,指导2家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商贸企业进行计量函授培训108人。
1997年,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流通领域质量监督和服务体系。年初,加强对汽车、拖拉机配件和眼镜行业的质量监督。5月,对南平市13家标有“电脑验光、立等可取”字样的眼镜店进行调查,基本达到要求的只有7家,合格率只有54%。对经抽查样品检测合格的,颁发合格证;对经过专业培训的配镜师实行亮证上岗;对达不到经营眼镜技术设备和质量要求者坚决亮“红灯”;对出售伪劣眼镜者依法处理。还开展多种便民活动,到各县(市)一中为学生免费检测眼镜,利用公休日上街和在机关大院内开展眼镜测试的咨询服务。与市财委、文明办、消委会联合发起在全市服务行业开展以商品质量计量、服务质量和文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星店”评选活动,确定20个“三星店”示范服务单位,由四家联合发起单位授予牌匾。还与市工商联配合举办个体、私营企业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讲座3期,有120多人参加。应市场管委会和市总商会的聘请,到各个经销户中去咨询,帮助“清柜台”,把清出的伪劣商品集中销毁。7~8月间,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南平钢业有限公司、南平钢铁制品公司三家企业的产品在异地生产或销售时,因产品标志不符规定被查扣,市技术监督局主动给予指导帮助,采取补救措施,使企业免受的经济损失。
(撰稿:卓建武)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卓建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