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732
颗粒名称: 城乡建设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8
页码: 290-29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平市城乡建设发展情况。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安装、市政建设、房地产管理等。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建设 南平市

内容

城乡规划
  【规划宣传力度加强】1995年,根据国家建设部的决定和省建委关于开展“城市规划年”活动竞赛评比的通知精神,市规划局按照市“城市规划年”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认真开展活动。3月29日,规划局召开纪念《规划法》颁布实施五周年座谈会。4月1日,组织上街开展图片宣传和咨询活动。规划局与市电台举办为期半年的专题节目,在黄金时间播放宣传规划法和规划动态,与《闽北日报》协办专栏宣传规划法;悬挂宣传规划法的大标语,在南平市区水南环岛设立大型广告牌一幅。为扩大影响,7月20~21日召开部分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有关人员参加的城市规划年活动座谈会,邀请省建委规划专家向市人大领导、市委党校学员宣讲规划法,听讲人数达150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城市规划年”活动深入市民之中,增强全民的城市规划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规划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依法行政、依法建设的观念,树立城市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活动期间,对1990年以来违法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建设单位、开发公司、街道办事处、乡镇自查出违法建筑30起,建筑面积6751平方米;市规划局和城管大队查出违法建设50起,建筑面积3679平方米。对个别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建设,南平九峰酒家擅自占用河道和南平航管站违章在江滨路扩建配电房两起违法建设,强制拆除。
  1996年3月29日,规划局召开纪念《规划法》颁布实施六周年座谈会,邀请各有关部门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对一些规划方案统一认识,完善规划成果,提高设计水平。邀请省建委的规划专家,对在市委党校学习的130多名科、处级领导干部开办城市规划专题讲座。还先后召开以座谈和讲座为形式的大小会议达10余次,提高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城市规划意识。为扩大影响,还利用报刊、电视、广播、标语、专栏等各种形式,宣传“城市规划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7月和9月,规划局先后两次投资9000元在福建《支部生活》和《发展研究》杂志上刊登南平市规划宣传图片,发表宣传规划的文章;在八一路悬挂张贴标语30余条,促进市民一起关心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中,有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书面提交合理化建议,一些热心群众来访或打电话询问城市规划或提建议。市规划局承办市人大有关提案12件、政协提案15件,完成率百分之百。
  1997年,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市民的规划意识和参与意识,从城市到农村、从领导到市民、从机关到企业,全方位的宣传城市规划工作的意义。一是通过同市委宣传部、电视台、报社等单位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出资1万元在4月1日的《闽北日报》上设规划宣传专版,请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广泛宣传《城市规划法》的目的、意义和实施办法。同时,在《海峡城市》等省级刊物上宣传本市的总体规划。二是利用市区主要路段作宣传,悬挂跨街标语。三是重视乡镇的规划宣传工作,各乡镇在《城市规划法》颁布七周年期间设立大型宣传固定标语,取得规划宣传从城市向农村迈进的突破。四是在局办公楼设宣传栏,向社会公开规划局的职责范围、内设机构、办事程序等,为单位、市民提供方便。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城市意识、规划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遵守城市规划的自觉性。
  【规划编制进度加快】 由于城市地位的上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原南平市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进行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在上海同济大学、市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南平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并于1995年5月通过省级专家技术鉴定。依照法定程序,《南平市总体规划》呈报上级政府审批。同年,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还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参与配套完善城市专业规划,主要有:消防部门的城市消防规划,交通局的城市交通规划,市教育局的市中心部分中心小学用地规划,市水电局的城市防洪规划,城区道路网马站片区控制规划等8项。
  根据建设21世纪现代化城市的要求,结合闽北山区小城市的特点,各县(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加快规划编制的步伐。在总体规划编制方面,全市九县(市)的城市总规修编均已完成,修编率达100%。浦城、顺昌、光泽的总规修编已通过技术鉴定并上报省政府,国家级武夷山风景区和省级建瓯归宗岩风景区的新一轮总体规划也先后完成。南平市区还完成水南、水东片区、东坑至岭下桥316国道沿线和市中心区5.45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为实施数字化微机管
  理打下基础。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规划方面,南平市区完成工业路和316国道控制性规划及火车南站、建设巷修建性规划等97.6公顷。松溪县完成城区3.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上覆盖整个城区。建瓯市完成城区“三江口”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通过多层次规划编制的深化和完善,较好地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使城市建设和管理有规划依据,规划滞后于建设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缓解。
  【规划管理力度加大】1995年,规划管理一是维护市人大作出的关于江滨路外侧地段严禁建设建筑物的决定,严格管理,并对两项违法建设及时作出处理。二是遵照市委、市府的指示,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区的零星建设。除成片改造综合配套建设外,对零星建设不予审批。对影响市容的违章搭盖做到“露头就拆”,保护市中心区整洁的环境。三是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为城市配套的绿地、停车场、垃圾场,保证规划用地不改变用途,不被侵占,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规划管理体现为建设单位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规划局严格按照“一书二证”的要求办理各项建设项目,坚持由建委、规划、城建、房管、环保、城管等部门参加的建设项目联审会议制度,认真把好审批关,并注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中。对一些影响城市规划、不能办理的建设项目也认真、耐心向建设单位解释。对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水东桥头加油站搬迁、水南石油库液化气站的选址、火车站站侧广场的扩建,认真地从全局出发,深入开展规划论证,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供市委、市府决策。支持对受灾群众安置和国道建设拆迁户特事特办,及时给予解决用地问题。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外资企业建设项目,既坚持原则又具有一定灵活性,主动配合,想方设法促使项目上马。对西芹镇及各办事处的建设项目,坚持到镇和办事处现场办公及时解决。至年底,南平市区共办理单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3件,规划用地面积40.84万平方米;工程规划许可证82件,建筑面积24.54万平方米;单位选址意见书8件,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管线工程许可证6份,道路长度2596米,管线长度1.1万米;个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80件,用地面积6280平方米;工程规划许可证105件,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处理个人历史违章建设11件,建筑面积651平方米。收取市政设施配套费149.74万元、教育配套费119.60万元、新材料基金42.04万元。
  1996年,南平市区全年审批的建设项目主要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单位61项,用地面积21.45万平方米,个人98项,用地面积8597平方米,合计22.3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单位67项,建筑面积22.73万平方米;个人166项,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24.87万平方米。处理违章建设29件,建筑面积4549平方米。对1993年以来的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进行清查,据统计,到1996年10月,共审批建设用地219.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6.59万平方米。
  1996年7月起,实行建设项目受理承诺制,增强规划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即生产性建设项目10天答复,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项目7天答复,对单位非生产性项目和个人建设规定一个月研究1次,并在会议研究后3天内给予答复。通过实行承诺制,促进社会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起到约束作用,提高办事效率。持续抓好建设执法监察工作,对1995年以来违法建设项目进行清查,对清查出的违法建设案件根据有关法规分别进行处理,对尚可保留的予以罚款补费后给予办理许可证,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坚决拆除。在处理违法建筑的过程中,注意将典型案件的处理结果向社会曝光,达到拆除处理个别违法户,受到教育一大片的效果,提高市民的城市规划意识。同时,公布违法建设举报电话、举报箱,在南平市区6个办事处聘请6名规划协管员,建立规划管理网络。与市城建监察大队密切配合,做好建设项目批后的跟踪管理及巡查工作,将违法建设制止在萌芽状态之中,基本遏制住违法建设的势头。
  1997年,全市城市规划管理继续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一书二证”发放制度、批后跟踪管理制度等,进一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一是通过《城市规划法》的大力宣传,各县(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一支笔”审批的重要性。建阳市改变由火车站站前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规划的做法,建瓯市七里街新区规划建设的多头管理问题得到扭转,武夷山市为彻底改变规划管理权分散的局面,正积极着手组建武夷山市城市规划局。各县(市)城市规划的管理权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支笔”审批制度的普遍建立,为统一、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创造条件。二是严格按规划标准和法定程序发放“一书两证”,堵住违法建设的源头。南平市区共办理单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93件,面积16.27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21件,面积42.65万平方米;单位选址意见书53件,面积13.85万平方米。三是全面清查用地和建筑情况。清查1993~1995年审批的建设用地使用情况,发出书面通知24份,要求用地单位限期补办有关手续;清查各类临时用地,发出书面通知129份,对已到期或逾期的,分别情况作出拆除、罚款等处理;清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情况,发出书面通知43份,对未办理或已办理但未领取《建设工程规
  划许可证》而擅自开工的单位,限期办理有关手续。四是完善批后跟踪管理和举报投诉制度。向社会公开违法建设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发现处理批后违章现象。共处理历史违章46件,建筑面积5314平方米;查处违法违章建设185起,建筑面积5706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113起,面积2477平方米。五是发挥规划管理网络作用,加强规划巡视监察工作,真正把违法建设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
  建筑安装
  【建筑市场管理力度加大】 1996年,按照“敞开城门,提高门坎”的原则,坚持对跨区建筑安装队伍的入境,实行“三级商调”制度,严格把好入境关。其中南平市区共办理入境的跨区施工队伍50支,计2474人,较往年有所减少。全年共办理各类培训班10期1122人次,其中:项目经理培训班4期579人次;与质监站合办及协助延平区和建阳、武夷山市建委等单位,举办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培训班5期471人次;协助红十字会举办现场急救员培训班1期72人次。全年共办理三级以上施工企业资质就位59家,四级施工企业资质就位75家,审批上报铝门窗玻璃幕墙生产安装企业资质等级3家,审批上报建筑施工企业试验室等级2家,审批上报电梯安装维修企业资质等级1家。
  是年,继续贯彻《跨区施工企业的十条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的会议纪要》、《南平市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办法实施细则》,加大奖优力度,使创优工程多的企业增加投标与中标的机会,市场竟争更加合理有序,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市场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据统计,南平市区所在地有46项市属工程招投标,其中奖励创优工程16项,占三分之一强。同年,根据省政府建设工程执法监察办公室布署,市建筑工程管理局会同市监察局、市计委、市工商局、市审计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全市627项应查工程中的137个工程项目,进行重点抽查,抽查率占21.69%,总造价14.35亿元,总面积124.12万平方米,其中在建工程74个,竣工工程66个。共查出五个方面的22个问题,主要是:不办报建手续、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不实行招标投标、私下订合同、压价垫资、肢解发包、转包挂靠、拖欠工程款、工程质量差等违反基建程序和建筑市场管理的行为。其中仅垫资和拖欠工程款两项就达1亿元左右,严重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检查后,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处理。
  1997年,对建筑市场加大自查自纠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据统计,全市纳入执法监察的工程项目共755个.建筑面积314.06万平方米,建设投资28.37亿元。其中市级组织抽查151项。对省级抽查的9个和市级抽查的151个项目中,共查处50个违规违章项目,分别作补办手续和罚款等处理。受理群众来信投拆31件,全部整改完毕。建筑市场开始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同年,加强跨区施工企业和外来劳务工管理,严格把好入境关。全年共办理南平市区入境队伍35支,办理外来人员证件3180人(次),协调解决劳务纠纷28起,合同纠纷5起,解决拖欠工程款18万元,既做好监督服务,又确保企业和劳工的合法权益。狠抓文明工地建设,确保施工现场整洁,采取突出与定期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工地现场治理“脏、乱、差、野”,全年对南平市区建筑工地共发出隐患通知书97份,提出整改意见238条,彻底整治沿街46个工地,达到标准要求,为确保市区的良好环境做出努力。
  【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1996年,南平市区工程质量普遍高于县(市、区),市直建安企业创优良工程9项。在对10个县(市、区)82个施工企业的108个单位工程质量大检查中,合格的工程101个,占93.5%;优良工程6个,占5.6%;不合格工程7个,占6.5%。个别县(市)质量水平停滞不前.有的呈下降态势,质量通病尤其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仍较为严重,各种质量内业资料残缺不齐、杂乱无章、可靠性差等较为普遍。是年.在贯彻省建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南平市“城区双文明、环境综合整治大干八十天”等活动中,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抽调专人,组成两个检查组,坚持不懈地深入工地678人(次),抓施工现场管理,抓文明工地建设。全年共发出隐患通书212张(次),提出整改意见526条(次),整改率达98%。南平市区四条主干道、七条次干道,基本实现建筑工地封闭施工,促进市容、市貌好转。
  1997年,定期组织全市性工程质量年检和半年检工作,先后两次抽查10个县(市、区)91个企业100个单位工程,结果为6个优良、84个合格,其中年检合格率为92.94%,平均观感得分率为73.15%。通过总结经验,促进企业质量水平的总体提高。全年通过深入基层工地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检查全市63个工地,发出隐患通知书63份,提出整改意见419条,均采取相应整改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同年,部署对“八五”期间竣工工程进行质量回访共1039个工程,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对以业主负责制的质量安全大检查,进行全面部署,组织业主开展自查共1800项,主管部门复查1491项,政府部门抽查288项。对查出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的项目,组织力量请专家和有资质的单位进
  行质量技术鉴定,并制定出解决措施,妥善的解决好顺昌县城南六号楼的倾斜,武夷山市西林、奋斗两巷旧城改造1~4号回迁安置楼等的质量隐患问题。同年,加强企业资质动态管理,完成全市150家建筑企业资质年检,其中148家合格,2家取消,核准审批四级企业5家,转正2家,审查上报新成立企业1家,升级7家,转正2家。重视人才培训开发工作,组织参加省项目经理培训班11批计187人,会计骨干培训合格32人,举办安全员中级岗位培训班1期88人,实施项目经理资质认证上报68人,组织筹办《福建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宣讲大会一场,印发宣传资料5000册,促进行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市直属企业经济技术指标】1996年,市直属企业完成建筑安装产值1.85亿元。建筑物竣工面积23.3万平方米,比增13.11%,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创优良工程9座,5.05万平方米。实现利税897.99万元,比增12.31%。劳动生产率4.38万元/人。推广应用新技术23项。企业固定资产增值500万元。全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实现无亡人事故安全年,轻伤率在3‰以下。
  1997年,市直属企业完成建筑安装产值1.85亿元,税利入库549.03万元,企业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创优良工程9座。全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轻伤率在3‰以下。
  市政建设
  1995年,市政建设先后制定实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九峰山公园总体规划。从规划上保证绿地不被侵占并有计划地逐步扩展,环卫设施配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公交站点设置、车辆配置、线路开辟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制定实施《南平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规定》,《南平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暂行规定》,《南平市区道路和排水设施管理暂行规定》,《南平市城市供水管理暂行规定》,《南平市城市供水设施、供水卫生管理规定》,从法规上保证夏玉瑚市长在政府报告中提出的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环境的要求。制定公交、环卫、排水三个产业政策实施办法,以及燃气和公交关键性岗位服务规范。为市政建设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建设上加大投入,为市政建设和管理带来新的契机。从9月开始,市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管理人员组成夜间督导队,每晚上街巡视,对违反市容环境卫生和公用设施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1997年,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城市管理规章,南平市区市、区、街、居四级联动,各部门密切配合,依法依章,齐抓共管,强化对城市从路面、墙面、地面、水面的立体管理,环境卫生基本上达到“六不”、“六净”、“五个一样”,即不积水、不见积土、不见杂物、不漏收堆、不乱倒垃圾、不见人畜粪尿;路面净、路沿净、人行道净、水口净、树坑墙根净、果皮箱净;室内室外、楼内楼外、院内楼外、大街小巷、湖面、地面卫生整洁干净一个样。同年,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市政、环卫、园林等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各项条例的宣传贯彻,依据条例规定,依法行使各自的管理职能,做到依法依章管理城市。如市政处加强市政道路占道、破路的管理,使破损的道路得到及时的修复。市环卫处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全年对违反市政府《通告》行为进行纠正,处理违章5800多人次,罚没款2.2万元。市园林处依据有关法规,加强对园林绿地、城市风景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对违章事件进行严格处罚。为加强对公用设施的管理和市区环境的整治,制定一整套城市管理规章,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健全管理网络,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道路保洁率、路灯亮灯率,市政园林设施完好率、城市绿地率、人行道树的成活率等,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平。
  【经济指标有新突破】1995年,南平城区自来水公司完成供水量2297.7万吨,比上年下降3.4%;售水量2201.86万吨,比增4.84%;实现产值1033.8万元,比增61.9%;利润25.71万元,比增122%;漏失率4.17%,比降64%;水质综合合格率98.9%,比增1.99%。公交公司客运里程318万公里,占年计划的122.3%,比增1.9%;客运总数1192.34万人次,占计划的113.3%,比增13.3%;票款收入229.44万元,占计划的126.1%,比增26.2%;实现利税14.77万元,其中利润6.37万元,上交税金8.40万元,比增0.4%;全员劳动生产率7964元/人,比增5.5%;实现全年无重大事故。市政公司完成产值579.6万元,占年计划的115.9%,实现税利30.4万元,其中上交税金23.7万元,利润6.7万元,占年计划的152%;实现全年生产安全无事故。公园全年游览人数95万人次,占计划的135%;票款收入21.70万元,比增65%;花木销售收入2.10万元,比增290%。环卫部门清运垃圾5.26万吨,比增3.9%,清运粪0.48万吨。1996年,各项生产经济指标与上年大多持平或略有增长。
  1997年,自来水公司完成售水量2070万吨,产值1767.8万元,实现利润210.48万元,上交利税196.1
  万元。水质综合合格率99.83%,漏失率8.78%。公交公司营运里程473.2万公里,客运人数2200万人次,票款收入803万元,实现利润8.7万元,上交利税27.10万元,工作车率91%,车辆服务合格率89.9%,车辆整洁合格率94.6%,行车责任事故间隔里程66.6万公里/次(省标为46万公里/次)。市政公司完成工作量1133.9万元,实现利税60.8万元,上交税利37.4万元。市政处完成道路、排水设施维修238项,工作量80万元,路灯设施维护20万元,市政专项工程9项,工作量107万元,市政道路达标率78%,道路完好率89%,道路修复及时率95%,排水设施完好率90%,排水设施疏通率88%,路灯亮灯率98.1%,路灯设备完好率96%。新增城市园林绿地16.5公顷,公共绿地6.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人均公共绿地5.8平方米,公园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环卫部门清扫道路面积48.2万平方米,清运垃圾、粪便近6万吨,公厕达标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0%,垃圾清运机械化率80%,道路机械化清扫率5%,全年完成预算外收入75万元。
  【供水工作有新进展】1995年,自来水公司为满足城市生产和居民用水,投资300万元,完成安丰水厂至明翠阁的供水管2192米的改造工程。投资49.3万元,完成南平大桥直径500厘米过桥供水管464米。投资35万元,完成玉屏山大桥直径500厘米过桥供水管290米的铺设工作。投资10万元,完成新建村水厂二级扩建工程。是年,实现连续供水300天的最高纪录。
  1996年,自来水公司紧紧围绕“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的工作指针,积极推行经济责任制,完成供水量2352.31万吨,比增3.8%;售水量2166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产值1385.3万元,比增34%;实现利润150万元,比增583%,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37%,比增0.47%。全年没有出现大的断水事故。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方略,南平市区完成西门岭片区居民供水、安丰水厂管道二期、梅峰路、解放路、横排路、西芹镇等10个项目的新建、改造、更换工程,其中5个为计划外项目。这些工程的建成进一步增强城市供水发展后劲。
  1997年,南平市区投资350万元,完成安丰水厂二期输水管道改造,全线新管贯通;投资30万元,对安丰水厂进行绿化、美化、卫生设施改造及厂区道路修建等;投资17万元,完成新建水厂二级厂区道路铺设及厂区绿化、美化,无阀滤池加盖6口;投资128万元,完成横排路、工业路、新建一、二路、八一路环岛等供水管网铺设,以及新建村综合楼完成扫尾工程、公司办公大楼封顶。
  【环卫工作成绩斐然】1995年,在不断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的同时,环卫处进一步深化改革,用足用好政策,坚持“谁污染、谁清理、谁排放、谁负担”的收费原则,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加强垃圾处理、公厕与设施管理,实现“以场养场,以厕养厕”,全部落实指标、投标管理。南平市区主干道垃圾改桶装为代装收运管理,消除二次污染。改垃圾随意乱堆乱倒为定点、定时收集清运,小街小巷卫生实行片区包干。成立环卫监察分队和卫生督导队两支队伍,强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马祖庙垃圾转运台、东教公厕与蓄粪池及环卫停车场如期投入使用。
  1996年,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在南平市区进一步实施“夜景工程”,共制作259面灯箱广告牌.在全市区的“六路一街一巷”发布220多面,圆满完成以灯箱广告为主、射灯和轮廓灯为辅的二期夜景工程,给市区增添一景。同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在人员少、资金缺的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延平湖进行水上垃圾打捞,使延平湖的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
  1997年,南平市区新建公厕4座(其中紫云岗公厕已竣工、新建二路公厕完成基础和化粪池部份、剑津公厕已完成孔桩基础、昼锦公厕开始动工);完成岭炳洋垃圾处理场改造;正式成立水上环卫打捞队,购置两艘玻璃钢快艇,组织人员不间断地打捞延平湖上的垃圾漂浮物;购置垃圾清运车3辆,小型道路收扫车3辆,耐腐蚀玻璃钢板车10辆;购置垃圾集装箱4个、垃圾桶120个、果皮箱120个。随着环卫设施的逐步完善,环卫保洁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环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市政面貌焕然一新】 1995年,市政处在资金紧、任务重、市政设施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一方面认真做好市政正常的维护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大规模的市政设施改造。南平市区投资22万元,对中山路、八一路、解放路重新铺设排水管道2200米,解决主街道排水不畅问题。市政公司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少、检查多、人流量较大的市中心,负责对鼓楼街、胜利街进行拓宽改造,并打通天河巷,整修滨江北路、滨江南路,贯通江滨路十里长街,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受到上级领导好评。市政部门还新架设胜利街、鼓楼街、天河巷、滨江北路、滨江南路、四贤街的路灯。基本解决四贤街、商业城垃圾污水塘等城区建设管理中的十大难点问题,城市道路达标率78.3%;城市道路完好率92.4%;市区排水设施疏通率93.7%;市区路灯亮灯率98.2%。
  1996年,市政处在南平市区城市道路、排水、路灯等市政设施维护和管理上下功夫,各项指标都超过考核指标。市政路灯队,克服人手少、点线长、面广、新增更换线路任务重的困难,新架、更改维护路灯线路7公
  里,新增更换路灯1600盏,改善路灯设施条件,使路灯亮灯率达98.2%。
  1997年,市政建设配合建设单位,完成南平市区解放路、八一路环岛、梅峰路一、二期道路改造,新建一、二、三路道路拓宽改造,里丹巷改造工程,滨江北路东教路段水泥路面铺设,金山涵洞工程等接近尾声;完成九峰索桥的维护,区人武部段“龙须沟”的改造;维修车行道路面2773平方米,修复人行道4520平方米,修补彩砖人行道446平方米,翻铺方格板1723平方米,维修沟道21条,总长542平方米,维修雨水井、检查井38座;砖砌毛石挡墙、护坡6处共352平方米,疏通沟道43条总长26.8公里;清理雨水井、检查井1371座,维修路灯线路25条,总长740米,检修、更换路灯1358盏,检修控制箱53台次,维修路灯灯杆91根。新安装路灯193盏,铺设路灯电缆7.2公里。
  【园林建设上新台阶】1995年,是全省城市园林绿化七年达标的最后一年,园林处调动一切力量,投入绿化、美化、香化城市的工作。南平市区完成人均公共绿地5.41平方米,建成区园林绿地率30.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11%的省定园林绿化考核指标。完成沿江绿地、水南环岛、滨江公园、三元公园、玉屏山公园、杨真公园的建设和改造。完成滨江北路、滨江南路、朝阳路及其它干道绿化带或行道树的种植任务,共补植行道树676株。滨江公园、沿江绿地、水南环岛等公园完成铺设草坪地被2460平方米,植花木6200株。
  1996年,市园林处在完成南平市区正常园林绿化管护任务的同时,新增建成区园林绿地7.21公顷,新增建成区公共绿地6.1公顷,建成区绿化率30.21%;绿化覆盖率33.63%,人均公共绿地5.6平方米;完成水东加油站拆迁、道路改造、花坛修建及景墙建设工程,以及三元公园拆建、文化广场绿地和八一路、解放路环岛绿地建设。
  1997年,园林处在南平市区新建水东如意花坛及“天人合一”景墙、文化广场、市政府前环岛、天河巷环岛、新建二路环岛、中医院门口绿地,马坑路宏福大厦前绿地、三元公园扩建等大小绿地18块,新建绿地种植各类花木2万株,种植草皮2万平方米,17条主次干道新植、补植行道树1772株,生产盆花3万盆(其中菊花8500盆)。修建滨江大道、杨真路、马坑路、新建二路、三路的行道树树围1385个,并在树围内种植麦冬4000平方米。1995~1997年,是南平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史上完成项目最多、效益最明显的时期,为南平山城在短时间内平添许多绿意和亮丽。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有序】1995年,市公交公司大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拨一点,银行贷一点,企业出一点,职工集一点”的方式,共集资56万元,购入中巴8部,使公交公司拥有营运车辆158辆,使南平市区的客运市场形成以公交公司为主导地位的多层次、较合理的结构形式。为缓解群众乘车难的问题,适时开辟马站至火车站的新路线,不仅加强公交公司参与市场的竞争力,而且也增加营运收入,既方便群众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6年,在南平市区工业路拓宽改造公交客运损失近200万元及市区其他几条主次干道改造建设影响,公交公司一手抓困难消化,一手抓业务拓展,力争主动,全年营运里程361万公里,比增13.5%;完成营收366万元,比增51.2%;客运人数1818.8万人次,比增52.5%,行车责任事故间隔里程达60万公里/次,超过省标准的46万公里/次。
  1997年,南平市区新开辟马站至中医院4路车、纸厂至中医院8路车2条公交线路,解决八一路、解放路、杨真堂等地群众乘车难问题。投资410万元新建安丰、杨真堂公交车站并交付使用,新建800平方米二保车间,新建中医院、火车站、人民银行、业余大学4个公交不锈钢站点和一个调度室。动工兴建西芹站点,新建职工集资宿舍楼3800平方米,自筹资金32万元购入客车4台用于车辆更新。共二保营运车辆370台次,三保20台,大修5台。
  房地产管理
  【全面完成各项建设经济指标】1995~1997年,房地产管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推动闽北经济迅速崛起这个中心,加大市直管公房、房地产开发行业、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力度,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交易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房租收入分别为60万元、65万元和70万元,占考核指标的109%、118%和107.7%;公房维修工作量分别为35.87万元、33万元和38.84万元,占考核指标的120%、110%和129.5%;解困房开工面积分别为1.57万平方米、1.25万平方米(含续建)和0.58万平方米,占考核指标的143%、417%和195%;解困房竣工面积:1995年竣工0.89万平方米,1996~1997年分别各竣工50套任务。房地产交易成交总额分别为4.60亿元、5.95亿元和3.27亿元,占考核指标的92倍、238%和109%。此外,1995年旧城改造拆迁2.02万平方米,产权确权发证1887本,发证率为95%。
  【旧城改造顺利进行】 1995年,贯彻执行《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严格依法办理拆迁审批手
  续,避免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滋生,全年向南平市区8个单位发放拆迁许可证,共拆迁旧房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58万平方米,非住宅面积0.44万元。热情接待来访群众245人次,反馈群众来访信件25件,协调拆迁“钉子户”19户,其中立案处理1户。召开各种协调座谈会61次。为解决公房拆迁户住房困难,在直管公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清退公房,调剂余缺,妥善安置30户拆迁户,办理过户12户,最大限度地缓解拆迁户住房困难的问题。
  1996年,严格规范房屋拆迁行为,保护拆迁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全年在南平市区共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11份,持证率达100%;拆迁房屋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500平方米,非住宅7500平方米。积极组织参与拆迁纠纷的调解,维护社会安定,协调处理拆迁纠纷22起,实施强制拆迁1起。
  1997年,依照国务院《拆迁管理条例》及省《拆迁办法》,规范房屋拆迁行为,严格审批发放拆迁许可证,取缔无证拆迁单位。对全市9家专业拆迁公司进行年检,南平市区内发放拆迁许可证13份,拆迁房屋面积2.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4万平方米,非住宅0.88万平方米。
  【市直管公房经营管理】1995年,根据市直管公房辖区广、房屋分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入实地调查,摸清情况,对违反公房管理规定的住房进行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问题突出的住户按公房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罚款,全年罚款金额1.8万元。清退公房10套,拆除违章搭盖5处。清理乱堆乱放20余处,对有火灾隐患的旧公房及时整改5处。收回拖欠一年以上租金3万余元,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及时对破旧公房进行维修,全年维修300多个点,维修金额达35.87万元,改善南平市区居住环境。
  1996年,突破传统的市直管公房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租金收缴办法,登门收租比重提高至30%,保证租金及时足额收取。
  1997年,加强市直管公房管理和经营。一是认真执行公房新租金标准,搞好租金收缴,上门追回拖欠租金15.81万元,收缴率达95%以上。二是清理公房,查处转租转借等行为。收回转租、空锁公房25套并用于安置住房困难户。三是及时维护公房,为住户创造良好的生活场所,全年共完成维护工作量38.84万元,此外还对黄金山小区部分生活条件差的公房进行扩建,投资23.5万元增建卫生间48间,方便群众生活。
  【稳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1995年,以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为指导,按照省房改领导小组的部署进行住房公积金的调查测算,为实施住房公积金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初步拟定住房公积金的实施办法,初步拟定1995~2000年本市租金改革方案,做好出售公有住房成本价的测算和已售公有住房与国务院《房改决定》衔接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加强对房改资金的管理,使之专项用于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初步提出加强住房资金管理方案。
  1996年,根据省政府和省房改领导小组的部署,实施各类房改配套政策:一是公有住房租金改革自7月1日起实行,住房租金确定为占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6.67%。二是《南平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南平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方案》经省政府、省房改领导小组批准,于7月1日起颁发施行,市工行、市建行各按50%的比例开始公积金的归集工作。三是拟定《南平市集资建房实施办法》、《关于出售公有住房成本价、标准价的请示》。四是拟定《南平市公有住房出售办法》、《南平市已售公有住房与国务院(决定)的衔接办法》。其余9个县(市)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办法,也已上报省房改领导小组、市房改领导小组审批。
  1997年,一是深化房改总体实施方案及关于租金改革、公积金制度建立、集资建房管理、公有住房出售、已售公房衔接等主要配套政策,各县(市、区)相继出台实施。二是积极进行已售公房衔接,南平市区已完成按1993年售房方案已售公房衔接98%以上,1.5万多套,面积92万多平方米,回收补交款7581万元,年底已转入与1988年房改试行方案售房的衔接。建阳、武夷山、顺昌、浦城、政和等县市的衔接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三是归集住房公积金,市区内已有150个单位参加归集,归集金额900多万元,武夷山市归集300万元,建阳市归集150万元,浦城县归集317万元,顺昌县归集110万元,四是稳妥改革公有住房租金,全市公有住房平均租金水平提高到占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6~9%,有8个城市的租金已超过每平方米1元,南平市区框架结构房屋租金为每平方米1.46元,市场租金为每平方米4元。各县(市、区)都明确到2000年的提租计划。五是加快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加大住房解困工作力度,市解困房开发公司投资430万元建成东门解困房一栋以成本价出售,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997年度50套解困任务;建阳市共投资1467万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00套,以优惠价优先出售给住房特困户;邵武市从建造的经济适用房中安排10套.通过政府补贴公开出售给住房特困户,其它县(市、区)也以“安居工程”、“园林工程”、“广厦工程”等形式开展住宅解困工作,全年全市安置住房困难户1000多户。
  【加快住宅建设】 1995年,坚持稳步开发住宅建设,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开发商品房建设,南平市区施工、竣工面积446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500平方
  米,共34套,安置拆迁户11户,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为993.45平方米,其余为代建房。同年解困房开工面积1.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0.38万平方米,共110套,投资金额650万元。
  1996年,解困房开发公司在财政未投入资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当年开工1.25万平方米(含续建),竣工6500平方米,北门岭2号解困房竣工,东门解困房年底可完成三层框架结构,提供解困房12套。
  1997年,住宅建设成为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全市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全省地、市建委主任和房管局长座谈会精神,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亿元人民币,施工面积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8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8亿元,上缴税费450万元。南平市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亿元,施工面积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9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7万平方米,销售收入5200万元,上缴税费300万元。
  【强化房地产开发交易市场管理】1995年,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管理,有效地制止非法交易行为,阻止国家收益流失。1~11月,共受理房地产交易1375件,成交金额46048.27万元,面积80.15万平方米,为财政代征契税164.7万元;收监证费85.74万元,严格执行房地产评估制度,促进房地产交易市场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年,加强行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根据建设部的要求,全年对3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资质等级年检。严格按照“三证”,把好发放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审批关。在房地产业疲软阶段,协助各开发公司进行信息交流。鼓励各开发公司在争创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为社会多提供微利房,拓宽销售渠道,使两个效益同步增长。为取得物业管理的新经验,寻求物业管理的新路子,还组织考察组到福州、厦门等地进行学习、考察。
  1996年,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重点抓好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交易价格评估管理,并把商品房预销管理归入交易市场,防止政府税费、收益流失,全年共受理交易业务1634起,交易面积117.84万平方米,成交总额5.95亿元,代征契税184.2万元,代征营业税4.93万元;受理委托评估业务477起,评估总值3.78亿元。同年,加大房地产开发行业管理力度,坚持开发企业资质年检制度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制度,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年共对38家企业进行资质年检,对18家25项工程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促使房地产开发业健康、规范地发展。
  1997年,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市政府《关于清理房地产市场,规范房地产管理的通知》精神,成立市房地产市场管理委员会,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依法实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制度,保障承购人合法权益,全年共向16项工程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筑面积14.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8.1万平方米、907套。三是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的管理,8月起,市房管、土地、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对市区租赁房屋进行整顿,使租赁市场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五是加强房地产评估管理,制定房地产评估计价办法及市场参考价格,评估业务范围也由单一的存量房抵押评估发展到买卖评估、拆迁评估、企业破产房产评估、纠纷仲裁评估、在建工程评估、租赁评估、房改售房评估等。市区内共受理各类评估1.38万起,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评估总额57263万元。六是进一步搞好房地产交易签证,全年共受理交易1.44万起,建筑面积153.47万平方米,成交总额32745万元,为政府代征契税217万元、营业税53万元。
  同年,各县(市、区)认真清理整顿不符合条件的开发经营企业,严格审查新成立开发经营企业,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全市现有开发企业86家,新成立5家内资企业,对75家企业进行1996年的资质等级年检,占应年检76家的98.7%,年检合格率达100%;对10家企业进行资质等级审查。
  (撰稿:丁少康)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