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634
颗粒名称: “菜篮子工程”建设
分类号: F762.3
页数: 2
页码: 242-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菜篮子工程”四个环节方面的内容,包含了落实计划确保稳定,特色规模稳步发展,推进科技兴牧、兴菜等。
关键词: 工程 建设 南平市

内容

1995年,按照中央和省关于组织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工作的精神,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为重点,先后召开南平市和延平区“菜篮子工程”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副食品基地工作,制定基地生产的重点、目标和任务;建立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进一步落实副食品基地生产扶持政策。在冰雹、洪水、龙卷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饲料涨价、生猪压栏及资金紧张等种种困难面前,基地生产稳步发展,市场繁荣活跃。按全市县城供应人口73.5万人计算,全市人均占有猪肉、鲜蛋、蔬菜不仅超过省定城市人口年人均消费水平的要求,而且外调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生猪达5万多头。光泽的分割速冻肉鸡、建瓯的板鸭、建阳的蛋品、邵武与政和的速冻蔬菜开始向市外、省外、海外广泛幅射。在生猪供应中,瘦肉型猪占70%,牛肉、羊肉、禽蛋、淡水鱼供应比重增加,细嫩菜和食用菌品种增多,各种名贵食品进入千家万户。国有商业主渠道作用日益增强,节日期间粮、肉、蛋、菜、鱼主要副食品供应都分别占市场总量的70%、50%、40%、30%和20%以上。全市副食品供应处于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由供需失衡引发价格上涨的因素大为减弱。
  1996年,“菜篮子工程”呈现供给充足、价格稳定、基地发展、市场繁荣、购买便捷、群众满意的势头。主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落实计划确保稳定,特色规模稳步发展。全市副食品基地全面完成任务:生猪饲养量29万头,出栏23万头,母猪饲养1.27万头;常年菜地2.15万亩,蔬菜上市220万担;为稳定和改善供应总量与品种结构,市财贸委重点建设的万头鸡场和延旗千头肉牛场直控基地,蛋鸡存栏达1.2万只,肉牛存栏500头,投产应市后在调节大市场有效供求、丰富群众菜篮子发挥应有作用。此外,南平猪业、蔬菜、奶牛基地,光泽鸡业、甲鱼基地,建瓯兔业、渔业基地,建阳鸭业基地以及松溪羊业基地和政和菇业基地等,成为有地方特色和一定规模产业的财政经济重要支柱。二是推进科技兴牧、兴菜,全市共建立猪、牛、羊、禽、蛋、菜、鱼、饲料、食用菌和名贵食品为重点的科技实验中心10个,“菜篮子”的各种专业研究所10个,科技协会16个,科技推广站39个,科技示范户512个;全市引进、推广和应用新科技成果58项次,新品种15种,新技术16项,“菜篮子工程”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年产万头以上的菜猪基地5个,5000至1万头的菜猪基地11个;10万只以上蛋禽基地2个,1至10万只蛋禽基地19个;千亩连片草地3个;500至1000亩连片菜地13个。市区蔬菜基地已形成近郊常年蔬菜基地为主,远郊蔬菜基地和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6000多亩的配套蔬菜基地网络。全市共为“菜篮子工程”拨出专款149.95万元,征收副食品价格调节金150万元,金融部门为产销企业安排贷款3299万元。通过加快建立“三项基金”步伐,投入资金1012万元,建成直控肉牛场、蛋鸡场,扩大改造母猪基地,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蔬菜基地等骨干项目12个。四是发挥主渠道主导作用,加大控价力度。国有主渠道单位在“两节一淡”“菜篮子”有效供应中共组织上市生猪1.6万头,蔬菜5.3万担,蛋品26.6万公斤,家禽198.4万只,水产品17.6万公斤。延平、邵武、建阳、建瓯、武夷山I五个市(区)主渠道的肉食品市场占有率均达50%以上,建瓯、建阳市分别达75%和70%以上,延平昼锦蔬菜批发市场开业仅九个月,成交蔬菜占市区蔬菜批发交易总量95%,占市民食菜总量的80%左右。为搞好供应,国、合商业共增设101个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并采取延长服务时间,对老干所、军烈属、大中专院校实行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群众普遍反映良好,基本达到市委、市府提出“货源多于往年,质量好于往年,服务优于往年”的要求。
  1997年,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有新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生产稳定发展。基地猪、菜、禽、鱼、蛋上市量分别达到23.1万头、1.09亿公斤、532万只、661万公斤和932万公斤,为城市副食品供应提供可靠的货源保证。二是加快品种改良、配套,提高科学种、养水平。选择在炉下镇和西芹镇做为猪种改良和优新蔬菜品种试验点,促进科技发展;三是巩固提高“净菜”上市成果,积极拓展小包装“净菜”上市。“净菜”上市从南平市区拓展到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市。市“菜篮子”办公室还成立“净菜”开发中心,南平市区有“农家”、“绿盛”、“三人行”3个“净菜”加工企业,每天上市小包装“净菜”达6000公斤左右,占市区蔬菜供应总量10%以上;四是加快结构调整。草食型、节粮型畜禽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省骨干肉牛基地延旗肉牛场创办一年来,日均上市2至3头,基本实现一年出栏千头目标。南平及4个县级市的牛、羊、兔、鹅基地也得到发展并形成规模,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五是扩大库湾淡水鱼养殖规模,超额完成年计划2700箱、6500亩的任务。同时由过去养殖“四大家鱼”转变为养殖美国斑点叉尾鱼和南方大口鲶、淡水白鲳等优质鱼为主;六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省厦门会议之后,市政府专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7月1日起定点屠宰,不仅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肉”,而且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加财税收入发挥重要作用。全年征收各项屠宰税费958.5万元。七是增加蔬菜基地建设投入,扩大基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全年共完成菜地基本建设46个项目,总投资1820万元,其中市区22个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菜田达到总数50%以上。同时还为驻延部队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为南平市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办实事。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