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621
颗粒名称: 盐业
分类号: F768.2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盐业方面的内容,包含了实现全市食盐加碘,广泛宣传落实专营措施,加大盐政执法力度等。
关键词: 盐业 流通 南平市

内容

【实现全市食盐加碘】 1995年,是全省实现全民食用加碘盐的关键性的一年,同时由于福州地区加工能力有限,停止为本市代加工业务。为实现全市食用加碘盐的目标,经省公司批准,从4月份开始,分公司积极着手筹建顺昌碘盐厂。至8月初试车生产,克服办理土地证、水灾对基建进度的影响、新工人技术不熟、职工生活条件差等困难,从规划土地、修建厂房、设备安装、招工培训,仅用4个多月时间就投入生产,至年底共生产700多吨碘盐,既保障顺昌、将乐两县的碘盐市场供应,又节约2万多元委托代加工费用,创造时间短、效益好的成绩。
  1996年3月,南平一度出现“抢盐风”,至使碘盐厂生产量一时跟不上市场需求,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为稳定市场,保障供应,分公司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组织加班加点突击生产,由原日产加碘盐10吨提高到20~25吨。仅一星期就平息“抢盐风”。是年共销售食盐7895吨,其中碘盐5965吨,占72.13%。1997年,共销食盐8400吨,其中碘盐销售6100吨,比上年增加135吨。
  【广泛宣传落实专营措施】 1995年5月5日,是全国第二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日。为提高全民碘盐意识,南平盐政处、分公司与市财委、卫生、工商、技术监督、供销等部门,联合在市区中心九峰索桥桥头举行“食用加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宣传活动。市政府周继红副市长及有关部门领导在宣传日活动中,向群众宣讲,分发宣传资料,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推动全市食用加碘盐、防治碘缺乏病工作向前发展。同时,利用市政府“龙舟赛商贸一条街”活动之际,及时从省晶华公司、福州分公司组织调运“多元素营养盐”、“低纳盐”、“调味盐”、“加碘强钙精盐”、“加碘自然盐”等多品种盐进行展销。通过宣传和展销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多品种盐的认识,为全市促销多品种盐打下基础。
  1996年,分公司利用市政府举办的“1·18”商贸一条街活动和“5·5”碘盐宣传日等重大活动日,积极与工商、卫生防疫、教育等部门配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碘缺乏防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自觉食用碘盐,促进碘盐及多品种盐的销售。分公司狠抓3个碘盐厂的内部管理,提高碘盐质量,做到不合格碘盐不出厂,让群众买到“放心盐”。巩固《食盐零售许可证》制度.建立销售档案。公司经过对市场摸底调查,对食盐零售点颁发《食盐零售许可证》,建立客户档案,定期查询食盐销售情况,形成食盐零售网络.为搞好市场销售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1997年,专营管理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网络,实行准运证制度。4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推行碘盐供应分配制工作的通知》.在建瓯等市(县)率先推行碘盐供应分配制度。在建瓯支公司努力下,建瓯市政府成立推行碘盐供应分配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建瓯支公司经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把碘盐供应分配任务落实到各基层供销合作社,对加强市场管理,促进碘盐供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顺昌县采取向客户发放食盐销售证的办法,在全县建立盐业销售网络,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保证碘盐供应。在盐调运中,认真执行准运证制度,实行专人管理,做到物、单、车、人相符,手续齐全,并经常检查,使准运证制度落到实处。二是明确辖区,保证正常供应。根据省局规定,7月1日起,原属福州公司销区的南平下八区和原属邵武公司的将乐北面四乡划归南平公司。销区的调整对加强市场管理、净化市场起到积极作用。盐务局、分公司专门组织人员深入上述销区广泛宣传,耐心解释,取得客户理解和支持,做到兄弟单位满意、用户同意、管理顺利。同时,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竞争手段。根据市场情况,为方便客户,实行全天候开单提货销售方式,并在公司本部设立一个仓库,方便客户提货,初步解决提货难的问题。对一些偏远山村,送货进村直销,服务上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引进矿精盐,增加盐的品种,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要,同时也为公司增加效益。
  【加大盐政执法力度】 1996年,盐政执法一是加强普法教育,提高队伍职工素质。分公司(处)多次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福建省盐业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碘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请市、区二级法院行政庭的法官到本公司(处)讲授盐业法规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并派盐政骨干到省里参加盐务局和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培训班,还专派盐政执法人员参加市直机关举办的“三五”普法学习。全年共对职工进行法律培训67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盐政执法人员的水平。二是打击走私贩私活动,保障市场供应。是年,共查处私盐、非碘盐102起,共查获违法私盐及非碘盐121.29吨,罚没款10.25万元,狠狠打击走私贩私活动,稳定市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三是发挥供销合作社主渠道作用,加大农村盐业市场管理力度。分公司根据有关盐业法规,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的协作。是年4月南平盐政处与延平供销合作分社,对农村碘盐销售达成供销协议,同时对基层供销人员宣传有关盐业的法律法规,使基层供销合作人员能懂法、知法、守法经营,保证食盐在农村正常流通。并在基层供销社建立盐政举报网络,对农村食盐市场中出现的违法现象进行举报,初步形成一个盐政监控网络,以管理促销售。四是紧紧依靠法院,为盐政执法保驾护航,增强执法力度。全年盐政处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案件3起。其中延平区塔前镇一起走私非碘盐案,由法院强制执行,没收非碘盐3.15吨,罚没款1.2万元。此案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并在《福建日报》、《福建工商报》、《福建法制报》、《闽北日报》上报道,还在南平电视台“闽北新闻”中播出。通过舆论宣传,盐政执法在南平引起很大反响,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食盐专营的认识。
  1997年,根据建瓯受私盐冲击最严重、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一是在建瓯各乡镇、供销合作社建立协查员队伍和举报员网络,二是经常深入各自然村宣传检查,三是上路检查,盐政人员在节假日期间,到建瓯市玉山镇即私盐进入闽北地区必经之路高山(海拔1000多米)公路上设卡检查。根据私盐都是车辆运输这一特点,与建瓯市交通运输管理所合作,在驾驶员中开展盐政宣传活动,给全县每一个驾驶员发放《告驾驶员书》,配合车管所对运载私盐的车辆加强管理。同时,在各乡村刷写“吃碘盐,保健康”、“吃碘盐、防痴呆”大幅标语,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7月起,稳定保持每月销量230吨左右。是年全市盐政共办理案件76起,没收私盐84.6吨,罚没款7万多元。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