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收购,遏制“卖粮难”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612
颗粒名称: 稳定收购,遏制“卖粮难”问题
分类号: F762.1
页数: 3
页码: 233-2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粮油稳定收购,遏制“卖粮难”问题的情况。
关键词: 贸易 粮油 收购

内容

1995年是实行“米袋子”省长负总责下的县(市)长负责制的第一年。全市粮食部门把粮食定购和收购工作作为全年的中心任务一抓到底。一是落实政策,抓好协调,较好地解决粮食收购资金和价外补贴问题;二是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全力抓,为粮食收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三是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强化粮食收购市场管理,有效地防止粮源的外流;四是及时处理、解决难点问题,先后拨出专款126万元,帮助市属库点搞好粮食仓库的修建,并争取省有关部门拨款50余万元,支援受灾县(市)搞好仓库维修,促进粮食入库的顺利进行。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全市粮食收购量在连续五年“滑坡”的情况下开始回升。到12月底止,全市完成国家定购任务31199万公斤,占任务的98.3%,比上年同期多入库1783万公斤。计划收购入库2270万公斤,占任务的34.92%,比上年同期多入库2134万公斤。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顺昌、浦城六个县(市)全面完成定购任务。
  1996年,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尤其是本省定购价高于邻省,调动农民的卖粮积极性,但也带来调难、销难、储难、资金筹措难等一系列问题,使连续几年苦于“买粮难”的闽北地区,又面临大范围出现“卖粮难”的局面。对此,全市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及早引起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一是以解决对口调拨为突破口,变被动为主动,确保粮食收购资金的落实。首先,由市局牵头邀请省粮食厅和对口调出(调入)的县(市)代表.在南平召开对口调拨签约会。实行产销直接见面,加快落实进度,签约量占计划的90%左右。其次,以县(市)为单位,先后派出250多人次,到销区走访协商,上门推销,进一步协调产销关系。第三,加强汇报反映,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得到上级的重视支持。经多方努力,对口调拨的价外补贴资金基本到位,加上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全市粮食收购基本上没有出现向农民“打白条”现象。立足挖潜,把“卖粮难”缩小到最小范围。面对夏、秋两季全市缺仓11000万公斤的严峻形势,各地大力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早预测、早决策、早准备,实行调运与备仓同时并举,妥善解决“卖粮难”。合理组织粮食外调,主动处理压车压船,促进货畅其流。到12月31日止,全市完成省内地(市)间对口调拨5754万公斤,占省下达年度计划的54%;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深挖仓储潜力,全市通过修旧利废、腾仓并库、租借、加高等措施,增加仓容15855万公斤.有效地克服仓储能力不足的矛盾;积极参与议价经营业务,增大国有粮食部门在流通中的份额。采取议进议出、薄利多销、边收边调等办法,加快粮食流通,减轻仓容压力,缓解农民“卖粮难”。广泛开展优质服务,化解矛盾,确保收购政策的落实。当年粮食收购时间集中、高潮迭起,尤其实行早晚谷收购按6∶4比例、全部收当年新谷的规定后,收购工作难度加大。各地粮食部门迎难而上,在做好仓容准备等各项工作的同时.一方面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农民兼顾国家利益,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服务一条龙”和“满意在粮站”等活动,把温暖送给群众,把方便让给群众。许多基层收购单位职工起早摸黑,甚至通宵达旦地奋战在收购第一线,做到随到随收、优质论价、及时兑现粮款,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优质服务,化解各种矛盾,换来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997年,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按保护价敞开购议价粮的重大决策,顾全大局,克服库存爆满、调销不畅、亏损激增等重重困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务院重大决策和省政府“三稳定、三不变”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抓好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地向广大农民宣传国务院、省政府的粮食购销政策,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坚持公开挂牌、敞开收粮,鼓励农民多卖粮、卖好粮。二是内外挖潜,千方百计缓解仓容紧张矛盾。仅夏购期间,全市即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有效仓容量1.87亿多公斤,其中腾仓并库、加高堆放增容2560多万公斤;租借社会闲置仓容7280万公斤;争取省专项拨款,各县(市)自筹资金,简易搭盖增容3295万公斤。建瓯、建阳、武夷山还向销区租借仓容5605万公斤,既有效缓解当地仓容的压力,又开辟销区的信息窗口,掌握市场主动权。三是加强产销区沟通,促进调拨进度。各县(市)局领导带队走访销区,协调调拨工作,并派专人坐镇销区调粮。仅7月底前,全市即完成1996年度省内地间对口调拨粮13215万公斤,占省定调拨计划的94.4%(不含待安排1000万公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省政府反映,经省政府研究,作出1997年度晚稻对口调拨计划恢复调拨现粮的决定,使本市仓容紧张的矛盾得到缓解。四是开展优质服务。在坚持传统的便民服务措施基础上,重点开展“预约收购”活动,既方便农民售粮,又保证收购的有序进行。建阳市局坚持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的原则,依托粮食批发市场,为广大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信息、交易等服务,并为当地农户转化芽谷500多万公斤,直接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五是严格控制低价抛售。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储备局关于不得降价销售粮食的联合通知精神,全市粮食系统采取统一行动,从9月1日起,除保证正常的居民口粮供应外,全面停止抛售粮食,促使市场粮价回升,维护粮食收购秩序。10月,全市粮价止跌趋稳,每50公斤早稻和晚稻价格,分别比9月上升3.5%和4%。全市各级粮食部门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决策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各项服务工作到位,有力地促进粮食收购工作的开展。全市既未出现拒收、限收、停收及“打白条”现象,“卖粮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截止12月31日止,全市全面完成定购粮收购任务,按保护价收购议价粮食7105万公斤,同比增加3089万公斤。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