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20002603
颗粒名称: 全面推进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分类号: F721.2
页数: 1
页码: 2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5年-1997年南平市供销合作社全面推进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南平市 供销社 商品

内容

1995年,全系统共建立和发展一批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继续实施商品生产“一社一司一品一基地”的战略,全市共新建和发展毛竹、杉木、柑桔、柰、茶、笋、生猪等各种生产基地32个,年产值达400万元。建瓯竹柴炭公司自筹资金14万元,承包徐墩北津村荒山756亩,开发经营毛竹基地16年;东峰供销合作社向长溪村承包150亩锥栗山地,经营40年,已投入资金7.8万元,种植锥栗苗5000株,嫁接3000株。既为农民发展多种经济提供示范基地,扩大为农服务领域,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的实力,为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基础。在抓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抓社办工业的开放与建设。浦城县供销合作社新开发年产1000吨薏米生产线,总投资82万元,年可新增产值576万元;光泽县供销合作社新开发年产蔬菜软包装袋5万只的生产线,投资22万元,可增产值350万元;顺昌县供销合作社投资98万元,开发金刚石制品生产线;松溪县供销合作社投资76万元新开发盐水蘑菇生产线,年可新增产值430万元;南平市物资回收公司瞄准市场,开发再生棉生产线。在建立和发展生产基地的同时,注重销售基地和窗口的设立,全市共在辽宁、长春、吉林、苏州、上海以及海南、秦皇岛、鞍山、上饶、贺村等地设立销售窗口计36个,扩大销售,沟通信息。
  1996年,全市供销合作社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参与农业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社办农业,为促进农村“奔小康”服务。全系统创办商品生产基地43个,面积10万亩,有毛竹、茶叶、柑桔、笋干、桐籽、柰果、香菇、莲子、药材、薏米、淡水鱼等12个品种。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27个,入社农户3296户。社办工业初步形成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包括建材、化工、复合肥、废旧物资等多行业、多门类的社办工业体系。全市共有社办工业企业38家,有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石材加工、服装加工、茶果加工以及化工厂、化肥厂、煤球厂、塑腊厂、金刚石制品厂等。职工650人,固定资产原值1300万元。产值3232万元,比增24%,实现利税176万元,比增21%,其中利润30万元,比增25%,出口创汇40万美元。有的企业已成为当地政府出口创汇大户。
  1997年,全市供销合作社从实际出发,把重点放在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上,抓住竹、笋、茶、果、菇、菌、禽、畜等重点品种,在原有商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基地5700亩,参与当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扶贫项目4个。浦城县富岭、水北、忠信、永兴、城关、官路等供销合作社分别兴办食用菌、水果、药材、薏米、养猪等基地。顺昌投入80万元搞大棚蔬菜种植100亩,该县际会和郑坊供销合作社分别办养羊和养兔基地。建瓯徐墩供销合作社相继办柑桔、毛竹、杉木林基地,面积达2500亩;办柑桔、竹笋专业合作社3个,入社农户213户,面积3800亩。

知识出处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南平市年鉴(1995—1997)》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纪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政法工作、军警、侨务 涉台工作、工业经济、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等类目,主要记载了南平市1995—1997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少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